散文集 歐陽修集   》 捲五十九 居士外集捲九      歐陽修 Ouyang Xiu

  ◎近體賦十一首〈附官題詩三首〉
  【進擬禦試應天以實不以文賦〈並引狀推誠應天豈尚交飾慶歷二年〉】
  臣伏睹今月十三日禦試《應天以實不以文》賦,題目初出,中外群臣皆歡然,
  以謂至明至聖,有小心翼翼事天之意。蓋自四年來,天災頻見,故陛下欲修應天
  以實之事。時謂出題以詢多士,而求其直言。外議皆稱,自來科場衹是考試進士
  文辭,但取空言,無益時事。亦有人君能上思天戒,廣求規諫以為試題者。此乃
  自有殿試以來,數百年間最美之事,獨見於陛下。然臣竊慮遠方貢士乍對天威,
  又迫三題,不能盡其說以副陛下之意。臣忝列書林,粗知文字,學淺文陋,不自
  揆度,謹擬禦題撰成賦一首。不敢廣列前事,但直言當今要務,皆陛下所欲聞者。
  臣聞古者聖帝明王,皆不免天降災異,惟能修德修政,則變災為福,永享無窮之
  休。臣不勝大願。其賦一首,謹隨狀上進。
  天災之示人也,若響應聲;君心之奉天也,惟德與誠。固當務實以推本,不
  假浮文而治情。彼雖不言,謫見以時而下告;吾其修德,禍患可銷於未萌。臣聞
  天所助兮,惟善則降祥;德苟至兮,雖妖而不勝。皆由人事之告召,然後天心之
  上應。若國傢有闕失之政,則當頻見於衆災,欲人主知戎懼之心,所以保安於萬
  乘。
  臣請述當今之所為,引近事而為證。至如陽能和陰則雨降,若歲大旱,則陽
  不和陰而可推;〈去年大旱。〉陰不侵陽則地靜,若地頻動,則陰幹於陽而可知。
  〈去年河東地頻動。又如黑者陰之色,晦者陰之時,或暴風慘黑而大至,白晝晦
  冥而四垂。〈康定元年三月,黑風起,白日晦。〉日食正旦,雨冰木枝。〈今春
  二月。〉如此之類,皆陰之為。蓋陰為小人與婦人,又為大兵與蠻夷。若四者之
  為患,則群陰之失宜。故天象以此告吾君,不謂不至;陛下所宜奉天戒,不可不
  思。是謂應以實者,臣敢列而言之。
  若夫慎擇左右而察小人,則視聽之不惑;肅清宮闈而減冗列,則恭儉而成式。
  況乎遠佞人者,孔宣父之明訓;放宮女者,唐太宗之盛德。又若西師久不利,宜
  究兵弊而改作;叛羌久未服,宜講廟謀之失得。在陛下之至聖,行此事而不忒;
  庶天意之可回,雖有災而自息。
  方今民疲賦斂之苦,又值饑荒之年,貲財盡於私室,苗稼盡於農田。劫掠居
  人,盜賊並起;流離道路,老幼相連。陛下視民如子,覆民如天,在於仁聖,非
  不矜憐。故德音除刻削之令,赦書行賑濟之權。然而詔令雖嚴,州縣之吏多慢;
  人死相半,朝廷之惠未宣。夫天至高遠也,惟可動以精誠;民之休戚也,皆係君
  之好尚。惟善政之能惠,則休符之並貺。而況富有四海之大,獨製萬民之上。一
  言之出兮,誰敢不從?百事責實兮,自然無曠。發號施令,在聖意之必行;變災
  為祥,則太平之可望。
  今《漢史》有《五行》之志,《尚書》有《洪範》之文,願詔侍臣之講說,
  許陳古事於聽聞。可以見自召妖災,雖由於時政;能招福應,亦自於明君。故禾
  偃於風,表周王之覺悟;雉鳴於鼎,成商帝之功勳。蓋恐懼修省者實也,在乎在
  倦;祈禳消伏者文也,皆不足雲。臣生逢納諫之聖明,不問直言之狂斐;惟冀愚
  衷之可采,苟避誅夷而則豈!蓋賦者古人規諫之文,臣故敢上幹於旒扆。
  【監試玉不琢不成器賦〈良玉非琢,安得成器。天聖七年〉】
  至寶雖美,因人乃彰,欲成器而斯尚,由載琢以為良。瑕玷弗施,始中含於
  溫潤;切磋有則,取應用於圓方。披大禮之遺言,洞先儒之所錄。以謂玉不因琢,
  器莫得以自貴;人不因學,道無由而內勖。故我誘之於人,諭之以玉。內含其美,
  雖稟質而可嘉;外飾其形,假載雕而後足。然以寶有可尚,世誠所希,價連城而
  有待,氣如虹而上揮。禮神之用斯在,磨玷之言則非。稟爾天真,包十德而成質;
  製由工巧,參六瑞以凝輝。然則攻自他山,列乎良璞。雖曰寶也,不能效於自用;
  雖曰堅也,未有成於不琢。美在中矣,徒內抱於英華;礲而錯諸,始外成於圭
  角。豈不以玉者華於國而可重,器者用於人而剋安。規矩殊形於圭璧,短長具製
  於躬桓。亦猶在熔者金,必資乎鍛礪之設;從繩者木,遂分乎麯直之端。且夫人
  務其師,玉貴其德。性雖本善,不學則弗至於道;質雖至美,不琢則弗成其飾。
  稽匪刻匪雕之說,理實異斯;嘉如切如磋之言,義誠有得。彼大圭貴乎尚質,鳴
  珮取乎揚聲,雖效珍而並用,在設諭以非精。曷若彰教誨而有漸,譬琢雕而可成。
  是故西琥東圭,捨規模而安創;半璋全璧,非制度以難明。嚮若追琢不加,刻畫
  非備,雖縝密以含彩,在文華而曷視?故揚子以謂玉不雕,則璠璵不作器。
  【國學試人主之尊如堂賦〈堂陛隆峻,人主尊矣。天聖七年〉】
  位既異等,君宜有常。惟居尊而體國,爰取諭於如堂。望而畏之,使下民之
  鹹仰;高為貴者,譬遠地以同彰。稽往牒之遺文,懿嘉言之洞啓。謂立製於君上,
  諭相承於堂陛。蓋以貴賤殊品,尊卑異禮。下臨於物,必也尊嚴而有儀;上譬於
  堂,所以崇高乎正體。誠以赫赫化被,巍巍道隆,儼正寧以居極,統群黎於宅中。
  蓋取乎馭民之貴,非資於構廈之功。位正當陽,若盛九筵之製;民欣戴後,如瞻
  七尺之崇。然則堂非高則逼下而易陵,君弗尊則保位而難慎。卑高必貴乎不瀆,
  上下於焉而剋順。邇臣內附,類榱棟之相依,列闢下陳,由陛廉而比峻。豈不以
  富有函夏,躬臨兆民。示臣庶之弗越,表等威之有倫。將使製爾萬國,宗予一人。
  下絶僣王,非歷階之可及;世惟與子,彰肯構以相因。是知製衆室者莫先乎堂,
  奄九有者必尊其主。蓋兼統於邦國,匪專稱於棟宇。化有於下,奉穆穆以深居,
  仰之彌高,若耽耽之可睹。蓋由堂不可以卑而亂製,君不可以黷而不尊。喻穹隆
  於九仞,用總製於群元。且異夫蓋之如天,但述居高之旨;就之如日,惟明照下
  之言。大哉!陛峻而堂高者勢之然,臣貴而君尊者國之理。伊制度之有別,俾崇
  高而是視。所以建公卿大夫而天子加焉,其尊也於斯見矣。
  【詔重修太學詩〈天聖七年〉】
  漢詔崇儒術,虞庠講帝猷。叢楹新寶構,萬杵逐歡謳。照爛雲甍麗,回環璧
  水流。冠童儀盛魯,蒿柱德同周。舞翟彌文鬱,橫經盛禮修。微生聽昕鼓,願齒
  夏弦遊。
  【省試司空掌輿地圖賦〈平土之職,圖掌輿地。天聖八年〉】
  率土雖廣,披圖可明,命乃司空之職,掌夫輿地之名。奉水土以勤修,慎司
  無曠;覽山川而盡載,按牒惟精。所以專一官而剋謹,辨九區而底平者也。伊昔
  令王,尊臨下土。以謂綿宇非一,不可以周覽;衆職異守,俾從於各主。故我因
  地理之察,宜建鼕官而法古。將使如指諸掌,括乎地以無遺;皆聚此書,著之圖
  而可睹。險固鹹在,方隅異宜,分形勝以昭若,庶指陳而辨之。度地居民,既修
  官而有舊;辨方正位,俾披文而可知。其或作屏建親,命侯封國,小大有民社之
  製,遠邇異封圻之式。非圖無以辨乎數,非官無以奉其職。主於空土,既險阻之
  盡明;別爾分疆,志廣輪而可識。誠由據函夏之至要,贊大君之永圖。上以體國
  而經野,下以建邦而設都。參古號於周官,各司其局;辨群方於禹跡,無得而逾。
  是何標區域以並分,限華夷而靡爽。域中所以張乎大,天下無以逾其廣。亦猶五
  土異物,必辨於司徒之官;九州有宜,乃命乎職方之掌。用能三壤鹹則,四民奠
  居,窮人跡於遐域,包坤載於方輿。具異夫充國論兵,但模方略之狀;酇侯創業,
  惟收圖籍之餘。彼《夏貢》紀乎州名,《漢史》標乎地志。雖前策之並載,在設
  官而未備,曷若我謹三公於漢儀,專掌圖於輿地。
  【翠旌詩〈天聖八年〉】
  盛禮郊儀肅,純音帝樂清。葳蕤飄翠羽,赫奕展華旌。鳳邸光交覆,鸞旗色
  共明。繽紛拂葩蓋,輝映雜緌纓。且異文竿飾,非同翿舞名。竹宮歌毖祀,雅麯
  播遺聲。
  【殿試藏珠於淵賦〈君子非貴,難得之物。天聖八年〉】
  稽治古之敦化,仰聖人之作君,務藏珠而弗寶,俾在淵而可分。效乎至珍,
  雖希世而弗産;棄於無用,媲還浦以攸聞。得《外篇》之寓言,述臨民之致理。
  將革紛華於偷俗,復芚愚於赤子。謂非欲以自化,則爭心之不起。蓋賤貨者
  為貴德之義,敦本者由抑末而始。示不復用,雖至寶而奚為;捨之則藏,秘諸淵
  而有以。誠由窒民情者在杜其漸,防世欲者必藏其機。使嗜欲不得以外誘,則淳
  樸於焉而可歸。將抵璧以同議,諒彈雀而誠非。照乘無庸,盡遺砢岸之側;連城
  奚取,皆沉媚水之輝。用能崇儉德以外昭,復淳風而有謂,民心樸以歸本,物産
  全而靡費。珍雖無脛,俾臨淵而盡除;事異暗投,永沉川而不貴。然而道既散則
  民薄,風一澆而樸殘,玩好既紛乎外役,質素無由而內安。故我斥乃珍奇之用,
  絶乎侈靡之端。將令物遂乎生,老蚌衊剖胎之患;民知非尚;驪竜無探頷之難。
  是則恢至治之風,揚淳古之式。不寶於遠,則知用物之足;不見其欲,則無亂心
  之惑。上苟賤於所好,下豈求於難得。是雖寶也,將去泰而去奢;從而屏之,使
  不知而不識。彼捐金者由是類矣,摘玉者可同言之。諒率歸於至理,實大化於無
  為。緻爾漢臯之濱,各全其本;雖有淮蠙之産,無得而窺。自然道著不貪,時無
  異物,民用遵乎至儉,地寶蕃而不屈。所以虞舜垂衣,亦由斯而弗咈。
  【博愛無私詩〈原闕〉】
  【賞以春夏賦〈天子行賞,欽順時令。〉】
  賞出於國,時行在天,紀勳庸而有序,順春夏以昭宣。無忘爾勞,法蠢生而
  布惠;用嘉乃績,因長養以旌賢。原夫執政者君,為民之紀,懼賞罰之一失,則
  恩威之兩弛。受焉不以其私,賜之非為其喜。蓋夫欲固其國者,必謹國之常;能
  奉乎天者,是謂天之子。將出令以無僣,必順時而後軌。顯庸製爵,爰占星鳥之
  中;茂德建官,當俟薫風之始。且夫春居東以首歲,夏司南而執衡,在氣為燠,
  於時主生。東動也,以之起;南任也,以之成。我所以推本萬事之理,欽象四時
  之行。政刑由是以有度,寒暑於焉而不爭。頒以土田,順木行而養育;昭其服物,
  助火德之光明。故曰天之大端在陰陽,君之大柄在刑賞,操其柄以歸己,求其端
  而取象。法太簇贊陽之月,行慶有常;體林鐘種物之時,勸功無爽。誠以賞當則
  民協,澤流而德深,但慮過時之失,敢懷虛受之心。故《月令》有布德之文,前
  規具在;景風為賜爵之候,往牒攸欽。嗚呼!王者畏天以臨民,天道在人而可信。
  事與時合,則為和而為福;時與事逆,則有災而有饉。在乎察動靜以為本,布仁
  恩而剋慎。亦由獮田主教,非仲秋而不行;議獄斷刑,須大鼕而乃順。故能光昭
  國體,欽奉邦彝,用豈有於逾德,舉無聞於拂時。且異夫賜以鞶纓,示假人而取
  誚;贈其袞冕,譏錫命以非宜。大哉!君之舉者必書,上之出者為令。苟違時而
  不度,懼招尤而失正。故左氏載聲子之言,以戒後王之立政。
  【畏天者保其國賦〈祗畏天道,能守其國。〉】
  聖人以凝命恭默,膺圖肅祗。爰務畏天之義,但彰保國之規。惟帝難之,翼
  翼固欽於乾道;為人上者,兢兢慎守於邦基。用能禦寶位而惟永,隆昌運以鹹熙
  者也。探齊王之式陳,懿子輿之所謂,將設治民之術,先本為君之貴。且曰天惟
  簡在,誠由乎不敢荒寧;國乃治平,是宜乎剋自抑畏。惠此方國,欽若昊天。實
  剋遵於慄慄,示無爽於乾乾。慮威宣咫尺之間,所以嚴恭罔怠;緻疆啓幅員之內,
  所以底定無愆。蓋由仰高明以惟勤,遂邦傢而永保。“又新”之戒斯在,《無逸》
  之篇可考。順帝之則,始敦危懼之誠;俾民不迷,終得阜安之道。豈不以天者本
  降鑒而是顯,國者在緝綏而以興。畏乎天,表降鑒之甚邇;保乎國,示緝綏而可
  憑。審雖休勿休之理,遵日慎一日之稱。是故懼無災以為懷,見楚莊之勿伐;不
  敢康而在念,識周成之有能。夫如是,則垂拱是圖,持盈可久。不遑啓居兮,以
  圓靈之是奉;無敢暇豫兮,以中區而自守。昭事而宜乎宗社,鹹寧之旨攸同;欽
  承而惠彼民人,設險之功何有。不然,又安得惟寅謹爾,匪懈昭其?蓋足憚於覆
  燾,必剋固於蕃維。《周詩》垂陟降之文,亦足畏也;洊雷著修省之說,於時
  保之。至哉,闡繹聖猷,鋪昭皇極,眷戁悚以為本,在撫綏而作式。有以見
  惟天為大,而君則之,故定於萬國。
  【斫雕為樸賦〈除去文飾,歸彼淳樸。〉】
  德以儉而為本,器有文而可除。爰斫載雕之飾,將全至樸之餘。篆刻未銷,
  見背偽歸真之始;鏤章鹹滅,知去華務實之初。稽史牒之前聞,述政風而遐舉。
  懿淳儉之攸尚,斥浮華而可沮。謂乎防世偽者在塞其源,全物性者必反其所。素
  以為貴,將抱樸而是思;煥乎有文,俾運斤而悉去。誠由淳自澆散,器隨樸分,
  騁匠巧而傷本,掩天真而衊聞。故我反淳風而矯正,杜末作之紛紜。剖刻桷之形,
  復采椽而不琢;滅鏤簋之僣,反木器於無文。則知工巧盡捐,浮淫是抑,道尚取
  乎反本,理何求於外飾!圭磨嶽鎮,歸璞玉以全真;罍去山雲,表瓦尊而務德。
  是則遵乎樸者,將反始而臻極;斫乎雕者,惡亂真而飾非。約澆風於一變,矯治
  古以同歸。礲而錯諸,盡滅雕蟲之巧;質為貴者,寧漸朽木之譏?用能杜文彩
  之煥然,返淳和而遵彼。雕雖著,則尚可磨也;僕其復,則在其中矣。棄末反本,
  小巧之工盡捐;革故取新,見素之風可美。彼琢玉然後成器,命工列乎雕人。務
  以文而勝質,徒散樸以遠淳。曷若剞劂之功靡施,大巧若拙;刻鏤之華盡滅,其
  德乃真。懿之隆者,非假飾以為資;儉之至者,匪奇淫而是覺。但期乎去泰去甚,
  寧患乎匪雕匪斫?有以知一變至道之風,由是而復歸乎樸。
  【祭先河而後海賦〈王者行祭,先務其本。〉】
  在祭者必有常典,務本者貴乎不忘,既先河而告備,乃後海以為常。幣玉始
  陳,恭視諸侯之瀆;牲牢繼列,方祠百𠔌之王。探國典之舊文,撫禮經之大旨。
  以謂河導其派,本一勺而始矣;海納其會,實百川之委也。祀容肅設,必先有事
  於靈長;望秩並修,然後功歸於善下。誠以决九川而分導,括衆流而混並,一則
  窮本而有自,一則兼容而積成。是用分禮章而異數,昭祭典以推行。命祀首陳,
  始則出圖之所;禱辭以設,方祈紀地之名。用能縟乃令儀,昭夫重祭,利萬物以
  斯善,用五材而並濟。無文既秩,禜經瀆以領祠;群望繼行,禱朝宗而用幣。外
  則盡物,中惟告虔,既義取於源委,乃禮分於後先。一禱緻誠,必告榮光之涘;
  大川並走,嗣臨重潤之淵。得非衆嶽肇乎一拳,椎輪生乎五輅,考厥初之攸在,
  彰返始而為務。亦猶文王之祀雖貴,不逾後稷之尊;齊人之事將行,敢越配林之
  故。是知河必居首,取發源而肇茲;海不自大,由積衆以成其。導洪流而並註,
  散靈潤以旁滋。顧乃濫觴之因,必有先也;視爾委輸之廣,然後從之。異哉,祭
  尚潔誠,禮惟思反,將展報以為義,必討源而自遠。故夫三王之祭川,必務其本。
  【大匠誨人以規矩賦〈良匠之誨人以規矩。〉】
  工善其事,器無不良。用準繩而相誨,由規矩以為常。度木隨形,俾不欺於
  麯直;運斤取法,必先正於圓方。載考前文,爰稽哲匠,伊作器以祖善,必誨人
  而攸尚。有模有範,俾從教之剋精;中矩中規,貴任材而必當。誠以人於道也,
  非學而弗至;匠之能也,在器而攸施。既諄諄而誨爾,俾拳拳而服之。默受以全,
  麯則輪而直則軫;動皆有法,梡為鞠而斷為棋。然則道不可以弗知,人不可以
  無誨。苟審材之義失,則教人之理昧。規矩有取,為圭為璧以異宜;制度可詢,
  象地象天以是配。匠之心也,本乎天巧;工之事也,作於聖人。因從繩而取諭,
  彰治材而有倫。學在其中,辨蓋輿之異狀;藝成而下,明鑿枘之殊陳。義不徒雲,
  道皆有以,將博我而斯在,寧小巧而專美?殊玉工之作器,惟求磨琢之精;異扁
  人之斫輪,但述苦甘之旨。是知直在其中者謂之矩,麯盡其妙者本乎規。然工藝
  以斯下,俾後來之可師。道或相營,引圓生方生而作諭;言如未達。譬周旋折旋
  而可知。是何樸斫為工,剞劂斯主,玩其役以雖未,聽乃言而可取。故孟子謂學
  者之誨人,亦必由於規矩。
  【魯秉周禮所以本賦〈魯公之後,其本周禮。〉】
  侯國修度,時王著彝。惟東魯之大本,秉西周之舊儀。麯阜襲封,率奉先規
  之盛;鎬京遺法,限為至治之基。說者謂惟王建邦,裂疆分土,稟正朔者歸於元
  後,尊制度者合於前古。惟周之典,世為大則;惟魯之盛,法為常矩。及夫姬道
  衰逸,邦侯侵侮。雖周公之才之美,不行於時;文王之德之純,盡在於魯。逮夫
  禮與時至,教由治隆,翊奉孺子,位為上公。千乘之國,仰有遺法,數世之後,
  敢棄元功!雖治邦治刑,尚可宏宣於祖業;而教典教法,猶能固本於民風。大德
  純純兮世不敢忘,至文微微兮流而自遠。守茂典之惟永,遵飛休而可損。一變於
  道,聖人之後所以昌;百世可知,先王之法以為本。且夫德固則邦化,法行則教
  流。治而久,於諸侯則莫若魯;教而正,於三代則莫如周。在隱、桓之世,力行
  純軌;至定、哀之後,不棄芳猷。蓋固蒂以維本,以治人而可求。彼雖發嘆於詩
  人,改王室而作《離黍》;何俟興言於宣子,見《易》象之與《春秋》。蓋夫與
  治同道罔不興,安上治民莫如禮。禮與邦化,則莫窺其枝葉;法因時至,則深蟠
  其根柢。亦如齊有太公之遺製,定作民彝;杞觀夏道之可知,式成邦體。嗚呼!
  聖之所治,人不可追。移茂實以參用,著通規而有宜。遂使化民之議有所經,理
  之大者;治國之君無亂紀,則而行之。大哉!周世所行,魯邦慎守,秉其法為治
  之極,則其文延付而後。故仲孫知魯而不可取者,禮為本焉,緻邦儀之含厚。
  【秋獮詩〈見古省題詩〉】
  豳籥迎寒至,商飈應節流。戎容修大獮,殺氣順行秋。多稼登方茂,三農隙
  始休。飲歸軍實獻,誓衆黻為裘。索享儀非蠟,圍田禮異搜。國威思遠播,神武
  暢皇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 居士集捲一捲二 居士集捲二捲三 居士集捲三
捲四 居士集捲四捲五 居士集捲五捲六 居士集捲六
捲七 居士集捲七捲八 居士集捲八捲九 居士集捲九
捲十 居士集捲十捲十一 居士集捲十一捲十二 居士集捲十二
捲十三 居士集捲十三捲十四 居士集捲十四捲十五 居士集捲十五
捲十六 居士集捲十六捲十七 居士集捲十七捲十八 居士集捲十八
捲十九 居士集捲十九捲二十 居士集捲二十捲二十一 居士集捲二十一
捲二十二 居士集捲二十二捲二十三 居士集捲二十三捲二十四 居士集捲二十四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