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五十九回國師收服撒發國 元帥兵執錫蘭王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劍客不誇貌,玉人知此心。
  但營纖毫義,肯計千萬金。
  勇發看鷙擊,憤來聽虎吟。
  平生志報國,料敵無幽深。
  王明道:“你們豈可不知道他們是哪裏來的?”衆官道:“現有國王在上,我們衆人怎麽敢來吊謊。”王明道:“你叫國王出來。”國王看見王明是個慷慨丈夫,又聽見虎頭牌上行移,都說的是些正大道理,卻纔放了心,出朝相見。王明道:“我們寶船千號,戰將千員,雄兵百萬,來下西洋,也衹為安撫外邦,探問玉璽有無消息,你們怎敢這等倔強無禮?”國王道:“非幹我們之事。第一來,是總兵官不是;第二來,是金毛道長不是:故此得罪將軍。望乞恕罪罷!”王明道:“既往不咎。衹這如今又有甚麽四個道長,卻都是哪裏來的?”國王道:“這四個道長有些蹊蹺。”王明道:“怎麽蹊蹺?”國王道:“自從金毛道長去後,卻就添出四個人來,自稱道長,把守城門,連我國中百姓都是吃他虧的。”王明道:“怎麽吃他的虧?”國王道:“四個道長,一個撮火,一個就弄煙,一個煽風,一個就颳雨。城裏住的,不得到城外面去;城外住的,卻又不得進城裏面來。這卻不是吃他的虧苦。”王明道:“你們不要吊謊哩!”國王道:“敢有半個字兒涉虛,教我舉國君臣盡為齏粉。”王明道:“既如此,待我去瞧他來。”好個王明,一手拿起隱身草來,卻就不見了他在哪裏。國王又有些着慌,說道:“你們仔細些,衹怕他又摸進我們宮裏面去。”衆人道:“宮裏面倒還可得,且看我們的頭何在!”
  王明也不答應,衹是要笑。慢騰騰地走出朝來,到了城門上。王明心裏想道:“千難萬難,難得走到這裏。不如走上城去,唵哆他一個頭來,卻不又是一個功績?”王明也衹說是容易,走上城門,恰好是個東門。東門上是個青毛道長,恰好青毛道長又在瞌睡。王明看見青毛道長呼呼的瞌睡,他就喜之不勝,心裏說道:“瞌睏就撞着個枕頭,卻不是天使我成其大功!衹是一件,沒有帶得刀來,怎麽是好!”恰好的起眼一看,刀架上插着一張白茫茫的快刀。王明說道:“今番卻做出個藉刀殺人的事來了。”也顧不得這些,一手綽過刀來,就要行事。哪曉得那口刀呼的一聲響。響了這一聲不至緊,早已驚醒了個青毛道長,喝聲道:“是哪個生人在這裏弄我的刀哩?”喝聲“長”,那口刀就長有三五十丈。三五十丈長還由自可,王明黏在刀頭上不得下來。青毛道長又喝聲“長”,又長有三五百丈,恰像個白虹貫日的一般樣兒。王明槊在刀頭上,越發不得脫哩!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今番卻死在這個刀尖上也?心裏又說道:“也罷,人生自古誰無死。我今日死在這裏,也死得有個名節。不如緊緊的閉着兩衹眼,免得心上耽驚。”一閉閉上了眼,虛晃晃的晃上晃下,晃東晃西,衹說是不知死在哪裏。一會兒,猛聽見那裏噥也噥的念經哩!分分明明聽見念說道:“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生揭諦,菩提薩婆訶。”王明說道:“這分明是我國師老爺的聲嗓,卻也古怪。”連忙的開了兩衹眼來看一看,哪裏見個甚麽道長,哪裏見個甚麽刀,原來挂着在千葉蓮臺的抓風攢上。王明說道:“見鬼,見鬼,魘殺人也!”撲通一聲響,跳將下來。
  國師道:“外面甚麽響哩?”王明不敢怠慢,徑自走到佛堂上,雙膝跪下,卻把個番王殿上始末緣由,青毛道長來蹤去跡,逐一的細說了一遍。國師道:“倒是這幾個道長不僧不俗,不好處他。”王明是個伶俐乖巧的人,卻便就乘機架上一個謊,說道:“國師老爺在上,這幾個道長,不但衹是我和你吃他的虧,越是撒發國,還要吃他的大虧。”老爺道:“怎麽撒發國越發吃他的大虧?”王明道:“這四個道長殺得性起,這如今發下了誓願,說道:『若不奈南朝何,就要殺盡了撒發國一國的人民,不拘男婦老少,寸草不存!”王明這一席話,卻是信口說的。哪裏曉得福至心靈,天湊其巧。怎麽叫做福至心靈,天湊其巧?原來國師老爺連日高張慧眼,看見撒發國君民人等,無論男婦老幼,俱有三年大難,正在替他們害愁。恰好的王明說個謊,說道:“四個道長要殺盡了他的國中,不留寸草”。這卻不正對着老爺的慈悲方寸?故此叫做福至心靈,天湊其巧。國師老爺說道:“這撒發國君民有難無處解釋怎麽是好?”王明又湊上一句,說道:“老爺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和他解釋一番,就是大幸!”老爺道:“也罷,連這四個道長,一齊請他坐一坐罷。”王明道:“既如此,公私兩利,彼此雙全。阿彌陀佛!無量功德。”王明這幾句話,又說得老爺滿心歡喜。
  老爺實時吩咐非幻禪師,到軍政司取過前日的鳳凰蛋來。非幻禪師不敢怠慢,實時叫過軍政司,實時奉上一雙鳳凰蛋。老爺道:“衹用一個。”拿着這一個在手裏,口兒裏念上幾聲,手兒裏捻上幾下,把個九環錫杖照着地平板上撲地的響一聲,閉了眼,入了定。一會兒轉過來,說道:“王明,你去請元帥開船罷!”王明心裏想道:“一個撒發國,費了兩年多工夫,不曾得他的降書降表,不曾得他的進貢禮物,怎麽就開船?”心裏雖然這等想,面上卻不敢有違,報上元帥。
  元帥也不十分準信,竟來請問國師。國師道:“元帥在上,實不相瞞。這個撒發國君民人等,俱有三年大難,是貧僧把他們都收在鳳凰蛋裏。”元帥道:“怎麽一個鳳凰蛋,就收得一國的君民人等?”國師道:“元帥豈不聞乾坤叉袋之事乎?一個叉袋放了四大部洲衆生弟子人等,衹滿得一個小小角兒。何況這等一個大蛋,止收得這等一個小國,何難之有!”元帥道:“幾時放他出來?”國師道:“三年之後放他出來。”元帥道:“三年之後,不知我們的寶船走到哪裏,卻怎麽放他出來?”國師道:“心到就手到,不管在哪裏。”元帥道:“假如遲早些何如?”國師道:“早一日,死一日;遲一日,受一日福;遲一年,受一年福。”元帥道:“遲十年,受十年福;遲百千萬年,卻不受百千萬年福?”國師道:“各人福分不同,也難到十年之上。”
  元帥道:“那四個道長何如?”國師道:“貧僧也主意連他們都坐一坐,退下他些火性,添上他些真元。不想他的分淺緣慳,又不在裏面。”元帥道:“既然他不在裏面,衹怕他又來攔阻。”國師道:“連國中的君民人等都沒有了,他怎麽又好來攔阻。”元帥道:“君厚臣死。不見了個國王,他四個人肯就是這等罷休罷了?”國師道:“這四個人都是些蕩來僧,不是本國的文官武弁,他有個甚麽君辱臣死?”元帥道:“國師老爺怎麽曉得?”國師道:“是貧僧差王明進去打探來,故此曉得。”元帥道:“他既是個蕩來僧,卻不又蕩到前面去,終久不是個好相識。”國師道:“貧僧也曾料度他來,故此請元帥發令開船。開船之後,容貧僧到靈霄殿上去查他一查,看是怎麽,卻好處他。”元帥道:“既是如此,敢不奉命。”實時轉過中軍帳上,傳令開船。”
  衹見五十名夜不收稟說道:“國師老爺大顯神通,把個撒發國盡行抄沒了。”元帥故意的說道:“豈可就沒一個人剩下來。”夜不收道:“連雞犬都沒有了。”南朝五員大將回來,一齊稟說道:“國師老爺大顯神通,把個撒發國的君民人等,盡行抄沒了。”元帥也故意的說道:“國師是個出傢人,慈悲方便,豈可抄沒人國。”衆官道:“元帥不準信之時,乞親自進城踏看。滿城之中,連雞犬都不見了。”元帥心裏想道:“佛力無邊,今果然也。”又故意的說道:“既是國師抄沒了他的國土,我和你衹得開船罷!稍待遲延,恐生他變。”衆官唯唯而退。實時開船。
  到了三更時分,卻說國師老爺撇了色身,一道金光,徑上南天門靈霄殿上,見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看見佛爺爺,緻恭致敬。佛爺爺告訴道:“貧僧領兵來下西洋,怎奈一個撒發國,從古到今典籍所不載之國。”玉皇道:“國小易於處分,這是好的。”佛爺爺道:“國雖小卻有許多的兜搭。”玉皇道:“怎見得兜搭?”佛爺爺道:“先前出下一個金毛道長,十分厲害,是貧僧請到鎮天真武回來,卻纔收服他去。其後又添出四個道長,一個叫做青毛道長,一個叫做紅毛道長,一個叫做黑毛道長,一個叫做白毛道長,又是十分厲害,戰他不過。他昨日又要殺盡了撒發國一國君民人等。貧僧不忍於他,把他一國的中生,都收在極樂天宮裏面,免得受他熬煎。”
  玉皇道:“那四個道長何如?”佛爺爺道:“貧僧初意也要請他坐一坐兒,歸他一個正果。哪曉得他分淺緣慳,早又不在裏面。”玉皇大帝笑了一笑,說道:“佛爺爺,你說這四個道長是哪個?”佛爺爺道:“正為不曉得他是哪個,特來相拜。”玉皇道:“佛爺爺,你有所不知,這四個道長就是金毛道長打頭踏的四個人。”佛爺道:“那打頭踏的是青竜、朱雀、玄武、白虎四個神道。”玉皇道:“卻不是他怎的!”佛爺爺道:“既是他們四個神道,敢這等無禮!”玉皇道:“他們因你的天師枉刀殺他,到我這裏告狀。是我依律批判,許他取命填還,故此纔敢大膽猖獗。”佛爺爺道:“他起先不合助桀為虐,怎麽說天師枉刀殺他?”玉帝道:“今番憑佛爺爺收了他罷,我這裏再不顧他。”
  佛爺爺謝了玉皇大帝,一道金光,轉到寶船之上。寶船正值順風,布帆無恙,望西洋而進。國師老爺坐在佛堂上,叫過武狀元唐英來,說道:“貧僧有一事相煩,狀元可肯麽?”唐狀元道:“國師之命,誰敢有違!”國師道:“昨日四個道長,原來就是金毛道長打頭踏的青竜、白虎、朱雀、玄武。”唐狀元道:“他這如今怎麽?”國師道:“衹因他到玉皇大帝位下,告說道天師枉刀殺人,玉帝依律批判,說道準取命填還。故此就走到下方來,無端猖獗。”唐狀元道:“這如今國師有何佛旨?”國師道:“貧僧料他不肯罷休,一定還到前面的國中生災作耗,故此有事相煩。”唐狀元道:“憑國師吩咐下來就是。”國師道:“黃鳳仙頗精囤法,貧僧意下要相煩他先去打探一番,看前面還有甚麽國?這四個神祗又是甚麽出身?打探一個詳細,回貧僧的話,貧僧還有個處治。”
  唐狀元道:“謹依國師尊命。”實時轉過本營,請出黃鳳仙來,把國師的話告訴他一遍。黃鳳仙道:“敢不遵依。”實時吩咐取過一張新牀來,取過一副新帳幔來,取過一盆淨水來,取過七七四十九盞燈來。鋪了牀,安了帳幔,一盆水放在牀底下。中間水裏面放了一個燈盞,四周圍畫了九宮八卦,九宮八卦上擺着四十八燈盞。收拾已畢,自己坐牀上,叫唐狀元封了門。此時已是戌時三刻,直到子時三刻,纔許開門。唐狀元不敢怠慢,封鎖周密,重重層層。
  卻說黃鳳仙水囤而出,一處到一處,一事見一事,分分明明,仔仔細細。到了子時三刻,唐狀元開了門,問道:“夫人可曾回來?”黃鳳仙道:“回來了。”唐狀元道:“你可曾到過哪個國來?”黃鳳仙道:“到了好幾個國。”唐狀元道:“可曾看見甚麽人來?”黃鳳仙道:“看見好幾個人來。”唐狀元道:“你先說一說麽。”黃鳳仙道:“所言私,私言之。所言公,公言之。不曾復命國師老爺,怎麽先對你說?”唐狀元倒吃他幾句話兒,撐得住住的。
  曉日東升,實時回話。國師道:“黃鳳仙,你可曾到哪個國來?”黃鳳仙道:“小的從此前去,先到一個帽山。帽山下,有好珊瑚樹。帽山前去,到一個翠藍山。山下居民都是些巢居穴處,不分男女,身上都沒有寸紗,衹是編緝些樹葉兒遮着前後。”國師道:“黃鳳仙,你可曉得他們這段緣故麽?”黃鳳仙道:“小的衹是看見,卻不曉得是個甚麽緣故。”國師道:“當原先釋伽佛在那裏經過,脫了袈裟,下水裏去洗澡。卻就是那土人不是,把佛爺的袈裟偷將去了。佛爺沒奈何,發下了個誓願,說道:『這的中生都是人面獸心,今後再不許他穿衣服。如有穿衣服者,實時爛其皮肉。』因此上傳到如今,男婦都穿不得衣服。”
  黃鳳仙道:“前去有一個鸚哥嘴山,又前去有一個佛堂山。又前去卻到一個國,叫做錫蘭國。”國師道:“這是一個小小的國兒。”黃鳳仙道:“是個小國兒。”國師道:“雖是個小國,卻有許多古跡,你可曉得麽?”黃鳳仙道:“別羅裏有一座佛寺,寺裏有釋伽佛的原身,側着睡在那裏,萬萬年不朽。那些龕堂都是沉香木頭雕刻成的,又且鑲嵌許多寶石,製極精巧。又且有兩個佛牙齒,又且有許多活捨利子。這可就是個古跡麽?”國師道:“這是釋伽佛涅盤之處。另羅裏還有一個腳跡在石上,是釋伽佛踏的,約有二尺長,五寸深,中間有一泓清水,四季不幹。大凡過往的人,蘸些來洗眼,一生不害眼;蘸些來洗面,一生不糟面。北十裏有一座山,叫做梭篤山。山下有兩個右腳跡在石上,是人祖阿日冉聖人踏的,約有八九尺長,二尺深,中間也有一泓清水。國人用以占候年歲,每年正月望日來看,假如其水清淺,則其年多旱;其水混濁,則其年多澇。試無不驗,國人敬之如神。這兩處豈不是個古跡麽?”黃鳳仙道:“小的不曾細看,故此不知。”國師道:“可曾看見甚麽異人麽?”
  黃鳳仙道:“地方偏小,容不得甚麽異人。前去又到一個國,叫做溜山國。”國師道:“你可曉得這個國,怎麽叫做溜山國?”黃鳳仙道:“小的愚頑,卻也不解其意。”國師道:“山在海中,天生的三個石門,如城關之樣。其中水名溜,故此叫做溜山。且溜山有八大處:第一叫做沙溜,第二叫人不知溜,第三叫做處來溜,第四叫做麻裏奇溜,第五叫做加半年溜,第六叫做加加溜,第七叫做安都裏溜,第八叫做官鳴溜。八溜外,還有一個半氵窄餾,約有三千餘裏,正是西洋弱水三千,這是第三層弱水。”黃鳳仙道:“國師老爺這等精細,正是眼觀十萬裏,腳轉八千輪。”
  國師道:“前面又是哪裏?”黃鳳仙道:“前去又到一個國,叫做大葛蘭國。前去又到一個國,叫做小葛蘭國。前去又到一個國,叫做阿板國。”國師道:“這三個國也是個小國。”黃鳳仙道:“前去又到一個國,這個國卻有些古怪。”國師道:“是個大國,還是個小國?”黃鳳仙道:“是個西洋頂大的國。”國師道:“既是大國,叫做古俚國。”若衹是個小國,就叫做狼奴兒國了。”黃鳳仙道:“古俚國是真的。”國師道:“這古俚國可有幾個異樣的人麽?”黃鳳仙道:“委是有四個全真在那裏。”國師道:“這如今在那裏幹甚麽事?”黃鳳仙道:“他前日初來之時,一個穿青,一個穿紅,一個穿白,一個穿黑,齊齊的要見國王。國王與他相見,問他從哪裏而來,他說道:『從上八洞而來。』問他有甚麽事下顧,他說道:『要化一萬兩金子,十萬兩銀子。』問他有何所用,他說道:『要蓋佛殿一座,要鑄佛像一尊。』問他何所祗求,他說道:『你國中不日有大災大難,造下這佛殿,鑄下這佛像,給你做個鎮國大毗盧。』問他甚麽大災大難,他說道:『主有刀兵之變,君民人等十死八九,剩下一個或半個,還要帶箭帶槍。』問他在幾時,他說道:『衹在目下,不出百日之外。』問他佛殿怎麽就蓋得起,佛像怎麽就鑄得成。他說道:『衹要你拿出金子、銀子來,發了心,出了手,我們師兄師弟,保管你舉國平安。』問他還是暗消了這個災難,還是明消了這個災難。他說道:『憑他甚麽刀兵來,衹憑我們師兄師弟,要殺得他衹槍不見,片甲無蹤。』恰好的國王這幾時正有些心驚肉顫,深信他的言語,實時拜他為師,供養他在納兒寺裏。每日間練兵選將,舞劍弄槍。這四個全真,卻不是個異樣的?”國師道:“這些畜牲,又在古俚國作吵哩!貧僧還有個處分。”實時去拜元帥,告訴他黃鳳仙這一段的來蹤去跡。元帥道:“似此作吵,將如之何?”國師道:“四個神將都在貧僧身上。衹是前面五個小國,古俚一個大國,調兵遣將,都在元帥尊裁。”元帥道:“既是四個神將在國師身上,其餘的事咱學生有處。”國師拜辭而去。
  三寶老爺請出王尚書來,計議一番。王爺道:“西方僻夷,強梗冥頑,不知王化久矣。今天故以兵加之,彼必不服。況我等初到此處,路徑未熟,不如遣幾個得力的將軍,遊說他一番。倘彼倔強,再作道理。”三寶老爺說道:“王老先兒言之有理。”實時傳令,叫過四個公公來。又叫過四哨四個副都督來。吩咐每個公公充做正使,傳送虎頭牌;每個副都督統領二十五名鐵甲軍,充做跟隨小郎,各披暗甲,各挎快刀。如遇國王誠心歸附,便以禮相待。中間有等姦細,即便擒拿,以張天討。四個公公、四個副都督得了將令,各人領下鐵甲軍,各人駕上海鰍船,各人分頭而去。衆官已去,老爺又傳將令,叫過王明來。吩咐他衹身獨自領一封書,徑覓着古俚國,見了國王,投遞與他,令他知道個禍福,以便趨避。王明道:“古俚國卻有四個道長在那裏,衹怕國王不聽。”老爺道:“四個道長在國師身上,你們不消挂心。”王明唯唯諾諾,駕了海鰍船,一徑而去。卻說寶船行了數日,到帽山山下,得珊瑚樹高四五尺者十二枝。又行了三日,到翠藍山。衹見山腳之下,赤身裸體的一陣又一陣,每陣約有三五十個。國師老爺看見,說道:“阿彌陀佛!佛是金裝,人是衣裝。怎麽一個人都穿不得衣服?莫若也學衆人,下身圍條花布手巾罷!”佛爺爺開了這句口不至緊,以後這些赤身裸體的都圍着一條手巾,傳到如今。這也是燃燈佛一場功德。寶船又行了七八日,到鸚哥嘴山。衹見滿山下,都有些沒枝沒葉的精光樹,光樹上都是些五色鸚哥,青的青、紅的紅、白的白、黑的黑、黃的黃,毛色兒愛殺人也。三寶老爺說道:“這一夥鸚哥倒好些毛片,怎麽都站着在那光樹上?”王爺笑一笑,說道:“要上光棍的串子,全靠這些毛片兒。”須臾之間,一夥鸚哥兒吱吱喳喳嚷做一起,鬧做一團。
  國師沉吟了一會,點一點頭。三寶老爺說道:“國師為甚麽事,沉吟了這一會,又點一點頭?”國師道:“這些鸚哥兒叫得有些不吉。”老爺道:“鵲噪非為吉,鴉鳴豈是兇。人間兇吉事,不在鳥音中。我和你提師海外,誓在立功,怎麽說得個不吉的話?”國師慢慢的說道:“不是貧僧要說個不吉的話,是這些鸚哥兒嘴裏說道眼下一兇。”老爺道:“怎麽說道眼下一兇?”國師道:“那鸚哥兒叫說道:『金碧峰,金碧峰,一戰成功。戰成功,戰成功,眼下一兇。眼下兇,眼下兇,蝎子蜈蚣。』這鸚哥兒卻不是明明的說道眼下一兇。”老爺道:“這一兇,卻不知在哪裏?”國師道:“多在錫蘭國。”老爺道:“衹怕還是古俚國。”國師道:“有『眼下』二字,還不是古俚國。”道猶未了,寶船又到佛堂山。國師道:“難得到這個山上。二位元帥請先行,貧僧在這裏念幾日經,做一場功果,然後就來。”老爺道:“既是國師在這裏看經念佛,咱們也在這裏相陪。”住了船,紮了寨,一連念了七日經,設孤施食,咒火放燈。莫說各色經捲,就衹是阿彌陀佛把來裝載,也夠一千船哩!七日之後,做了圓滿。國師把根禪杖放在佛堂中間,筆筆直竪着。二位元帥不知其情,連天師也不解其意。元帥道:“念經已畢,請開船罷。”國師道:“明日早開。”
  走了兩三日,藍旗官報道:“前面就是錫蘭國,相去不過三五十裏之遙,先有一個鐵甲軍在這裏報事。”元帥吩咐鐵甲軍進來,問說道:“你是哪一個公公名下的?”軍人道:“小的是馬公公名下的。”元帥道:“這前面是個甚麽國?”軍人道:“是個錫蘭國。”元帥道:“馬公公在哪裏?”軍人道:“馬公公現在錫蘭國。”元帥道:“你來報甚麽事?”軍人道:“小的奉馬公公差遣,特來報元帥得知,這個錫蘭國王立心姦險,行事乖張。初然接着公公們,看見虎頭牌,不勝之喜,誠心誠意歸附天朝。公公們住了一日,聞說道有個甚麽番總兵在那裏歸來,就教國王以不善,意欲謀害我師。這兩日,國王意思卻便有始無終。公公們料度寶船不日就到,未敢擅便,特來稟知元帥,請元帥上裁。”元帥道:“番總兵現在哪裏做甚麽?”軍人道:“番總兵現在統領兵卒,把守潑皮關。”元帥道:“關在哪裏?”軍人道:“就是我和你進去的路上。”元帥道:“可有城池麽?”軍人道:“沒有城池,就是這個潑皮關是其要害。”元帥吩咐軍人先去,歸見公公,叫他晝夜伺候,以炮響為號,準備廝殺。違者軍法從事,軍人去了。
  元帥又叫過五名夜不收來,教他假扮為番人,每人帶着連珠炮十管,閃入關內,晝夜伺候,以關外炮響為號,許放炮吶喊,違者軍法從事。夜不收去了。三寶老爺請出王爺來,問說道:“錫蘭國反復不常,意欲謀害我師。咱學生意思說道:與其病後能服藥,莫若病前能自防。寶船到了他國中,他得以為備。莫如就在今夜收住了寶船,遣兩員上將,領幾百精兵,兼程而進,乘其不備而攻拔之,不知可否?”王爺道:“兵法有雲:『兵之情貴速。』老公公兼程而進,是也。兵法又云:『攻其所不戒。』老公公乘其不備而攻拔之,是已。老公公動與孫子相符,何患甚麽西洋不服?”王爺說得好,三寶老爺大喜。實時叫過遊擊將軍鬍應鳳、遊擊將軍黃懷德,兩員遊擊,一齊來到帳前。元帥吩咐道:“此去三十裏之外,有一個國,叫做錫蘭國。正東上有一個關,叫做潑皮關。關上有一個把關的官,是個番總兵,頗有些厲害。你兩個各領精兵五百,分為二隊,一前一後,前尾相應。銜枚捲甲,兼道而行,到關先放一個號炮,關裏面炮響,許並力攻關。進關之後,乘勝直搗王居,務要生擒國王,不可疏虞誤事。如違,治以軍法。”二位遊擊應聲而去。
  元帥又叫過遊擊將軍黃彪來,吩咐道:“前面是個錫蘭國。正北上是個哈牛關。關上把守的是個番總兵,也有些厲害。你可領精兵五百,盡今夜銜枚捲甲,兼道而行。以東關上炮響為號,許放炮吶喊,悉力攻關,進關之後,直搗王居,務要生擒國王,不可遲違誤事。如違,治以軍法。”黃彪應聲而去。元帥又叫過遊擊將軍馬如竜來,吩咐道:“前面是個錫蘭國。正南上是民房錯雜,沒有甚麽關隘。你可領精兵五百,盡今夜銜枚捲甲,兼道而行。以東關上炮響為號,許放炮吶喊,一擁而進,直搗王居,務要生擒國王,不可遲違誤事。如違,治以軍法。”馬如竜應聲而去。王爺道:“正西上差哪一員將官去?”元帥道:“正西上靠海,不消遣將去罷。”
  畢竟不知這些將官前去功展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