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各自的朝聖路   》 第58節:世上本無奇跡      周國平 Zhou Guoping

  19978世上本無奇跡
  《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二百周年之際,弗吉尼亞·伍爾芙發表感想說,她覺得這本書像是一部萬古常新的無名氏作品,而不像是若幹年前某個人的精心之作,因此,要慶祝它的生日,就像慶祝史前巨石柱的生日一樣令人感到奇怪。這話道出了我們讀某些經典名著時的共同感覺。當然,即使在經典名著中,這樣的作品也是不多的,而《魯濱遜漂流記》也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
  故事本身是盡人皆知的,它涉及一樁奇遇:魯濱遜在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終於活着回到了人群中。可是,知道這個故事與讀這本書完全是兩回事。如果你僅僅知道故事梗概而不去讀這本書,你將錯過最重要的東西。一部偉大的小說,其所以偉大之處不在故事本身,而在對故事的敘述。在笛福筆下,魯濱遜的孤島奇遇是由許許多多絲毫不是奇遇的具體事件和平凡細節組成的,他衹是從容道來,絲毫不加渲染,一切都好像是事情自己在那裏發生着。他的敘事語言樸實,準確,宛若自然天成,因此而極有力量,使我們幾乎不可能懷疑他所敘述的事情的真實性。我們仿佛身歷其境地看到,衹身落在荒島上的魯濱遜怎樣由驚恐而到漸漸適應,在習慣了孤獨以後,又怎樣因為在沙灘上發現人的腳印而感到新的驚恐。我們看到他為了排除寂寞,怎樣辛勤地營建自己的小窩,例如怎樣花費四十二天工夫把一棵大樹做成一塊簡陋的擱板。我們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十分真實的,倘若我們落入那個境遇裏,我們也會那樣反應和那樣做。魯濱遜能夠在孤島上活下來,靠的不是超自然的奇跡,而是生存本能和一點好運氣罷了。
  在過去的評論中,人們常常強調笛福是資産階級的代言人,小說的主旨是鼓吹勤勞求生和致富。在我看來,即使這部小說含有道德訓誡的意思,也决非如此膚淺。在現實生活中,笛福是一個很入世的人,曾經經商、從政、辦刊物,在每一個領域都折騰得很厲害,大起大落,最後失敗得也很慘,是一個喜歡折騰又歷盡坎坷的人。他自己總結說:"誰也沒有經受過這麽多命運的播弄,我曾經十三回窮了又富,富了又窮。"到了晚年,他纔開始寫小說。使我感到有趣的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藉了魯濱遜的眼光,表達了對俗世的一種超脫和批評的立場。在遠離世界並且毫無返回希望的情形下,魯濱遜發現自己看世界的眼光完全變了。他的眼光的變化,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兩點。一是對財富的看法。
  由於他碰巧落在一個物産豐富的島上,加上他的勤勉,他稱得上很富有了。可是他發現,財富再多,他所能享受的也衹是自己能夠使用的部分,而這個部分是非常有限的,其餘多出的部分對於他沒有任何實際價值。由此他意識到,世人的貪婪乃是出於虛榮,而非出於真實的需要。另一是對宗教的看法。如果說他還是一個基督徒的話,他的宗教信仰也變得極其單純了,僅限於從上帝的仁慈中尋求活下去的勇氣和安寧的心境。由此他回想人世間宗教上的一切煩瑣的爭執,看破了它們的毫無意義。我相信在這兩點認識中包含着某種基本的真理。世上種種紛爭,或是為了財富,或是為了教義,不外乎利益之爭和觀念之爭。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我們不免很看重。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遲早要離開這個世界,並且絶對沒有返回的希望。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不妨也用魯濱遜的眼光來看一看世界,這會幫助我們分清本末。我們將發現,我們真正需要的物質産品和真正值得我們堅持的精神原則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單純的生活中包含着人生的真諦。
  孤島遐想是現代人喜歡做的一個遊戲。衹身一人漂流到了一座孤島上,這種情景對於想像力是一個刺激。不過,我們的想像力往往底氣不足,如果沒有某種浪漫的奇跡來救助,便難以為繼。最後,也就衹好滿足於帶什麽書去讀、什麽音樂去聽之類的小情調而已。在魯濱遜的孤島上也沒有奇跡。那裏不是桃花源,沒有烏托邦式的社會實驗。那裏不是伊甸園,沒有女人和豔遇。魯濱遜在他的孤島上所做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其實是經常發生的,這就是憑藉從一個文明社會中搶救出的少許東西,重新開始建立這個文明社會。世上本無奇跡,但世界並不因此而失去了魅力。我甚至相信,人最接近上帝的時刻不是在上帝嚮人顯示奇跡的時候,而是在人認識到世上並無奇跡卻仍然對世界的美麗感到驚奇的時候。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第2節:苦難的精神價值第3節: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第4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1第5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2第6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3
第7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4第8節:孤獨的價值1第9節:孤獨的價值2
第10節:孤獨的價值3第11節:勇氣證明信仰1第12節:勇氣證明信仰2
第13節:守望的角度第14節:被廢黜的國王第15節:在沉默中面對
第16節: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第17節:名人和明星第18節:讀書的癖好1
第19節:讀書的癖好2第20節:讀書的癖好3第21節:讀書的癖好4
第22節:讀書的癖好5第23節:都市裏的外鄉人第24節:記住回傢的路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