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否定群雄解红楼   》 第61节:正解太虚幻境诗词歌曲(22)      崔耀华 Cui Yaohua

  一场幽梦同谁近(诉)?千古情人独我痴!
  【解】
  此段是写宝玉在秦氏的引导下,在追求真理道路上极凶险,如能得警幻指引,便可渡之。在这凶险的道路上谁能救宝玉?可卿秦氏也!所谓“忽至一个所在,但见荆榛遍地,狼虎同行。”脂曰:“凶极!试问观者此系何处?”这是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脂批对“观者”(读者)的“试问”,竟不能使爱情的痴迷者猛醒,反而看出秦氏之肉“淫”。在逻辑上把宝玉与秦氏的关系变成了与“狼虎‘同行’”。
  “黑溪阻路,并无桥梁可通。”这都是对社会政治环境的艺术描写。作者借秦氏的引导、借警幻的引导,可以使人们找到一条通向人生真谛的道路。脂曰:“若有桥梁可通,则世路人情犹不算艰难”了。所谓“此即迷津也”,指一些人难于跨越的一种思想障碍。“只有一个木筏,乃木居士撑舵,灰侍者撑篙。”“一个木筏”:示渡此境的危险之极。“木居士”:木制的神像。意思是,对相信的人有奉事以乞灵的作用。唐韩愈《昌黎集九?题木居士》诗:“光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灰侍者”:用灰做的人形。古人遇雨久不晴,聚灰成人形作为祈祷的偶像。“遇有缘者渡之”:指对作者讲的道理能理解者,就会自然得到通向真理的方法和道路。
  “可卿救我!”“卿”,对人的尊称。《史记索隐》的“荆轲传”中:“卿者,时人尊重之号。犹如相尊美亦称子然也。”表示亲昵也称“卿”。秦氏称“可儿”也称“可卿”。
  脂曰“一场幽梦同谁近(诉)?千古情人独我痴!”“幽梦”,美梦也!李商隐《银河吹笙》诗:“重衾幽梦他年断,别树羁雌昨夜惊。”此处指作者用梦的形式阐述的社会理想和道理。“同谁近”,“近”字也可说通,但不如用“诉”字更准确地指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用“近”字则把意向引向“秦氏”。“千古情人”:指从千古秦氏思想中引来的思想。“情人”二字加上“千古”,在艺术上不但区别一般世俗所说“情人”的含意,而且赋予她以“情人”寓历史之深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出版前言第10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5)
第11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6)第12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7)
第13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8)第14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9)
第15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10)第16节:一事两面(1)
第17节:一事两面(2)第18节:一事两面(3)
第19节:一事两面(4)第2节:宝玉的真面目(1)
第20节:一事两面(5)第21节:一事两面(6)
第22节:一事两面(7)第23节:一事两面(8)
第24节:一事两面(9)第25节:一事两面(10)
第26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1)第27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2)
第28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3)第29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4)
第3节:宝玉的真面目(2)第30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5)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