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天朝落日余晖宫禁奢华往事:最后的紫禁城 》
后记:宫中的鬼神怪影(1)
向斯 Xiang Si
中国历朝皇宫像湮没在尘烟中的楼兰古城一样消逝在历史的时空之中,只剩下一堆乱土和一片残垣断壁,只有明清时代的紫禁城,至今还风姿绰约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紫禁城,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名字。
走进紫禁城,人们用探寻茫茫星空的眼光凝视着她,去感觉她的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数百年来,她一直默默地屹立着,任凭风吹雨打,骄傲地坐拥着陆地,诱惑着天空;她有满腹经纶,也有一腔的辛酸和泪水,她无从倾诉,欲言又止。
好奇心和猎奇心,激励和诱惑着人们走进历史时空中的紫禁城,从层层的迷雾中去探寻宫中神秘的往事,走进狐仙鬼怪的世界中去感悟历史的虚幻和虚幻的历史。随着清帝的退位,清逊帝溥仪的《我的前半生》,基本上对宫中狐仙鬼怪的往事,作了终结。
进入民国以后,故宫博物院成立。关于狐仙鬼怪的传闻,再度甚嚣尘上。时至今日,还有人好奇地问:民国时期,紫禁城中真的有狐仙显灵?
狐仙鬼怪有没有?读者心里很明白。
我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分到故宫博物院工作,就住在紫禁城内东墙边十三排中有一棵大槐树的7号院。在此我仅谈谈在紫禁城中对于狐仙鬼怪的切身感受。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故宫里面住过4年,那时我们一些单身汉和没有分到楼房住的老职工,住在名叫“十三排”的一条长巷里。那长巷的形状怕就是想像中的汉代的永巷吧,但在清宫中,它还没有获得永巷的地位。
“十三排”是宫中东墙里侧的十三排院子,巷子宽不过一条胡同,由两道高十米的宫墙夹着。西边的墙是保护后宫内庭的安全与防火的屏障。
当年的“十三排”,住的是下层宫女和太监,据说来宫中演戏的戏班子也宿在这里。那时的戏是一本一本地演,整场戏需要很多天才演完。夹巷西面的那道高墙,设有一个不大的门,门内就是宫中戏台畅音阁,戏班子就在那里演戏。
我住在十三排的时候,正是多愁善感的年龄,现在想来,那时却是“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现在烦恼的事多了,反而不愁了。那时候每天无所事事,下了班草草吃点东西,就和几个年轻同事在“十三排”里游荡。被两道高墙夹着的巷子,天黑得比外面早,几位年龄相仿的单身汉扯些山海经和牢骚话,天很快就黑了。黑了以后,大家继续走在那永巷里,从南头到北头,再折回来,影影幢幢的,就像几个鬼影子。
或许是两边的高墙特别吸音,或许是天黑以后大家失去了说话的底气,这时候空气中的声音都变得细碎和低沉。有时隐隐约约地听见宛若游丝般的唱腔,分不出是临近的院子里传出来的呢,抑或是从高墙里渗出来的。那唱腔听不出是京剧还是昆曲,也可能就是唱者自度的曲调罢!
有时候那模糊的声音,也辨不出是男还是女的。那韵味,忽而如泣如诉,忽而铿锵碎急,那节奏中有梆子的敲击声,唱音在梆子声中穿梭。常常是,在唱段似乎还没有完成之际,唱音就消失了,耳旁只剩下蚊虫声。
那时候已经无法从小门走到畅音阁那边去了,漆皮斑驳的小门,早已牢牢锁住,门座上都长出了杂草。那时我并没有把夜晚的唱音和畅音阁联系起来,后来有一次偶然走到畅音阁,忽然起了一种好奇之心,于是把这戏台好好瞻仰了一番。
戏台分成三层,以中层台为主要演出场地,设天井与上层台连通,地面上的井与地下室连通。在地下室中央的那口井是一个真水井,四角各有一个小井,为干土井。
这样的戏台结构是何道理?只能说是为了演鬼神戏而做的了。演戏的时候,神仙从天井中落下,鬼怪从地井中涌出。这种鬼神戏恐怕绝大部分都已失传,至今没有哪个剧团能再演一下当年的鬼神戏了吧!
看着白天游客们在畅音阁前拍照留影,然后匆匆走过,我努力去想像帝、后们坐在对面小殿里,看天神从天而降与地鬼由地涌出的情景,不免生出一点诧异,紫禁城的后宫阴气不谓不重,而帝后贵妃们却以鬼神戏自娱,恐怕不妥当吧。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引言 | 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发布退位诏书(1) | 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发布退位诏书(2) | 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发布退位诏书(3) | 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发布退位诏书(4) | 隆裕太后在养心殿发布退位诏书(5) | 民国政府对清室的八项优待条件(1) | 民国政府对清室的八项优待条件(2) | 民国政府对清室的八项优待条件(3) | 民国政府对清室的八项优待条件(4) | 复辟帝制梦(1) | 复辟帝制梦(2) | 复辟帝制梦(3) | 复辟帝制梦(4) | 复辟帝制梦(5) | 复辟帝制梦(6) | 复辟帝制梦(7) | 复辟帝制梦(8) | 复辟帝制梦(9) | 逊帝溥仪和他的小朝廷(1) | 逊帝溥仪和他的小朝廷(2) | 逊帝溥仪和他的小朝廷(3) | 逊帝溥仪和他的小朝廷(4) | 逊帝溥仪和他的小朝廷(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