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案小说 》 林公案 》
第五十八回 长都统殉难乍浦城 陈提督炮毁英兵舰
佚名 Yi Ming
且说英兵舰猛攻厦门,颜制台饬兵把守海口各炮台,击沉英国火轮船五艘。不料英兵舰反鼓勇进攻,开花弹如雨点般打来。究竟中国的军器太觉陈旧,与夷人新发明的火器比较,真有大小巫之别。纵使兵将忠勇,终究吃亏,故颜制台初尚督军守住各炮台迎敌,无如英兵并力猛扑,枪炮的射程又大为悬殊;况且颜部兵士分守各炮台,兵力薄弱,英兵集合一处进攻,以寡敌众,自然掣肘,有此几种关系,就相形见绌了。双方激战自辰至酉,各炮台大半被炮火击坏,官兵死伤无数,侥幸生存,也都无斗志。那英兵见此机会,即乘机登岸猛扑。清兵抵敌不住,同时水陆皆溃。金门镇总兵中弹落水溺死以外,副将凌志、都司王世俊等皆力战身亡。英兵夺得炮台,即将炮台上的大炮移转方向,对准厦门官署轰击,炮声震天,弹如雨下,文武官员都杂在难民中逃遁,只剩个颜制台带守一队亲兵,退守同安。英兵乘势入厦门劫掠,却激怒了该地百姓的公愤,推陈姓为首,各用抬枪拒敌,打死英兵一百多名,英舰退泊鼓浪屿。那时亏得提督普陀保、总兵那丹珠等率兵来援,击沉了一艘装甲英舰,英军司令方下令退去,福建才得转危为安。那英人受此小挫,知道福建有些将才,不敢再攻,转向浙海驶来。
这时江督裕谦当奉旨赴浙视师,他倒也是个忠君爱国的老臣,先时林公赴浙省军营效力,就是他密保的;等到林公遣戍伊犁,好似断了他的右臂,又接到朝旨,着令酌量裁兵节饷,明知是穆彰阿的奸计,但表面上总得遵行,却又亲赴各要隘,巡阅防务,裁去了些老弱残兵。等到接报厦门失陷,连忙檄调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统兵五千,会同定海镇总兵葛云飞,严守定海。这三位都是足智多谋、忠肝义胆的上将,接奉裕钦差札子之后,齐赴定海,会同巡视形势,共商分驻扼守。王锡朋率兵守晓峰岭,葛云飞扼守道头衔,郑国鸿扼守竹山门。无如晓峰岭背面负海,三千兵不敷分派,并且炮火也不够用,只好一面设法堵住间道,一面向裕谦请兵。裕谦接阅详文,便邀把守镇海的提督余步云,商议添兵增防。哪知步云是个贪生怕死的东西,便向裕谦说道:“敝部只有四千步兵,防守镇海尚嫌不敷分配,怎能顾及定海?惟有命葛、王、郑三总兵认真防守,此间却是无兵可派。”裕谦见他截铁般的说了,也只没法,便叹息道:“天不亡浙,定海保得住镇海也可无虑,本大臣惟有以死相守了,事到如今,还有何说?朝廷既将此重担托付与我,那么誓死相守,以答皇恩罢了!”话罢只叹了口气,步云辞去。马探即来禀报:英兵进攻定海、竹山门,被总兵郑国鸿奋勇迎敌,开放大炮,轰断敌舰大桅杆两根,英兵已经追去,我军大获全胜。裕谦获得此捷报,稍觉心安。哪知相隔了两日,败报和告急文书像雪片般飞来,却又弄得无可应付。先据探报英兵由竹山嘴登岸,袭击炮台,郑镇台正在堵击。一回见又报到王锡朋、葛云飞两总兵告急请援文书。裕谦瞧罢来文,皱眉自语道:“定海有五千精兵,三位总镇总还可以把守!这里只有四千兵,并无大将,若再分兵赴援,兵力更觉单薄,哪里守得住这个镇海要口呢?”虽如此想,但终究不能放心,即带亲兵出营,上城头瞭望,只见余步云把守的招宝山上,高扯白旗,不觉疑惧起来,暗想:“战时惯例,扯红旗为迎战,扯白旗为投降,难道余步云已经私下献了要口,投顺了英兵不成?正在凝神思想,警报忽又到来,晓峰岭已被英兵攻陷,总兵王锡朋中弹身亡,部下溃散。裕谦接到这报,已惊得目瞪口呆。忽见总兵谢朝恩急急奔来禀报道:“大事不好,竹山门业已失守,总兵郑国鸿力战身亡。”裕谦痛惜两员大将阵亡,不觉流泪,又是挂念余步云一边的事,便向朝恩询问道:“招宝山为何高悬白旗呢?这必是余提督私下降顺了英人!所以高悬白旗。”正说到这里,又接探报,总兵葛云飞扼守道口街,英兵像潮水般冲来,葛总兵身先士卒,死命冲杀,双方相距越近,大家奋勇巷战,葛总兵提刀直入敌阵,斩英酋安突得,英兵稍退。葛总兵乘势奋勇追杀,拟抢救竹山门,不料来了许多敌兵、敌将,从斜刺里杀出,围住激战,以致葛总兵中弹殉国。裕谦听罢,放声大哭!一面飞章出奏,一面派谢朝恩率兵防守金鸡岭。
那镇海城全靠金鸡岭、招宝山为保障,所以朝恩奉命后,急率兵赶往金鸡岭。正在和英兵激战,忽见招宝山上已换了英国旗帜,不问而知,那余步云已甘心降贼。朝恩晓得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只好牺牲性命,争个青史流芳。打定主意,就带了数千名亲兵,连冲带撞,杀入英兵队里,力战身亡。英兵夺得金鸡岭,乘势进攻镇海城,城内官兵早已逃避一空,英兵遂得长驱而进,如入无人之境。那裕谦闻得警信之后,没了主意,逃入学宫暂避。及至英兵入城,便跳进学宫泮池中自杀,却被家人救起,背负出城,逃至余姚,方才气绝身死。由浙江巡抚刘韵珂,差官前往收殓,并据事入奏。清廷闻警,特授奕经为扬威将军,都统特依顺、侍郎文蔚为参赞,驰赴浙江防剿。一面调河南牛鉴为两江总督、粤抚怡良为钦差大臣,移驻福建分任南北沿海的守御事宜。奕经到了浙江,调兵遣将,忙个不了。令总兵段永福、知州张应云,率兵出袭宁波;令总兵郑国鸿及其子鼎臣,统率水勇,规复定海;知州王用留兵一千、轮船四艘把守定海,大队英兵却去攻打乍浦。
乍浦地方虽小,却是浙西门户,属嘉兴府管辖,有副都统长春、同知韦逢甲率兵五千名驻守。长春也是个忠勇上将,可惜营制废弛,部下尽是贪生老弱残兵,不堪应战,及见英兵舰列阵来攻,清兵早已吓得手忙脚乱,相隔很远,就开放枪炮,无的放矢,铅弹多落在海中,敌人毫无损伤。英舰故意缓行,等到清兵弹药用尽,枪炮声逐渐稀少,英舰立刻鼓勇拢岸,枪炮齐放。清兵有了枪炮,没有弹药,怎能抵敌,只好向后奔逃。英兵趁势登陆进攻,长春、韦逢甲登城督守,炮石齐下,击伤英兵甚多。正在竭力死守之时,城中忽然四处火起,长春料必有汉奸内应,急率亲兵下城搜捕。哪知英兵望见城内火起,急架云梯登城。副都统长春连忙回上城头,正遇一队英兵围住厮杀,众寡不敌,致受重伤,正拟白刎殉国,却被亲兵救出,次日伤重身亡。同知韦逢甲亦和英兵力战殉难。在城文武官员眷属及男女百姓,同时殉难的共有七百多人。自从英兵犯浙,要算乍浦失陷,居民遭难最惨!
此时正值伊里布到浙,得报乍浦失陷,也觉吃惊!即抱定先礼后兵主意,派人赶到英舰上,求见司令巴尔克,要求他退兵,如其不退,莫怪用强,那时后悔莫及。巴尔克本无久占之心,又见伊里布态度强硬,便答应撤兵,只索还俘虏十二名,次日就率舰队扬帆而去,转入江苏。驶近吴淞口,正遇江南提督陈化成率兵驻守。这位陈军门,夙具将略,忠勇冠时,原任厦门提督,因为江防吃紧,调守吴淞,到任得不多几日。那位江督牛鉴迭接镇海、定海的败讯,也就移节宝山县督防。他是个不知兵法,无谋胆小之人,叫他掉文弄字倒是内行,至于攻守战争之事,一些儿也没有把握。现在听得英舰驶近吴淞,已吓得魂魄俱消,自己毫无主张,却把战守的责任,完全交给陈化成。且说化成得报英舰来犯,即派部将把守东炮台,自己同总兵周世荣守西炮台,布置防务方竣。次晨,英舰已来攻打吴淞口。化成手执红旗,在炮台上指挥督战,双方开炮轰击,战够多时,不分胜败,激怒了这位陈提督,走到最大的炮门后面,亲自瞄准,燃火开放。这一炮不偏不倚,那颗炮子,好像通灵的一般,直向英舰烟囱里钻去,暴雷也似地一声响亮,炮弹炸裂,全船沉没,官兵齐声欢呼!化成亲手连开十几炮,轰沉大号英舰两艘。英兵吓得亡魂丧胆,不敢再攻西炮台,于是避过炮线,转攻东炮台。那时牛鉴在宝山城内,迭连接报陈提督亲自开炮,打沉两艘敌舰。他的胆子顿时壮了起来,便想到军前观战,博得个亲自督师的好誉。但这种胆小如鼠的东西,如何上得战场?故尔他此一去,只弄得炮台失守,累及这位忠勇无双的陈提督为国捐躯。
要知详细情形,且待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试秋闱良材获售 参县幕奇案亲查 | 第二回 片言折狱名重公卿 老役缉捕石打太守 | 第三回 身入谏台揭参降将 心存叵测谋刺贤臣 | 第四回 爱贤才老师荐幕友 入险境侠女救书生 | 第五回 长途仆仆响马追踪 良夜迢迢霜锋飞至 | 第六回 以德服人释放刺客 告养归里饱受虚惊 | 第七回 访能人酒客说真话 受愚弄干役入牢笼 | 第八回 捉盐枭老谋深算 访恶霸微服私行 | 第九回 金鸡湖恶霸行凶 白石洞贤臣受困 | 第十回 遇义侠林公脱险 入江湖恶霸弃家 | 第十一回 侠恩爵讨差拿要犯 莽杨彪出手打高僧 | 第十二回 首凶正法大快人心 义士探庄共商良策 | 第十三回 探葛庄杨彪陷机关 拿恶棍幼德奋神勇 | 第十四回 史大娘报德追赃 邱船主以寡胜众 | 第十五回 巧遇凶徒瓮中捉鳖 私通寡妇海底翻澜 | 第十五回 宿山村侠士锄强 奉上谕贤臣升任 | 第十七回 酒客说出逃荒恶习 吏胥串吞赈济巨金 | 第十八回 亲勘灾荒扫除积弊 略施小技惊走群雄 | 第十九回 赴东河巡三门砥柱 登北岸睹只手拔船 | 第二十回 获正犯解案销差 吐真情同仇敌忾 | 第二十一回 利国驿巡抚被掳 抱犊峪名捕购线 | 第二十二回 史林恩弃暗投明 张保仔兽心人面 | 第二十三回 任封圻保障东南 查漕弊救济州县 | 第二十四回 买缸寻衅巧遇名家 聚众复仇又逢大吏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