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清史演義   》 第五十七回 清文宗嗣統除姦 洪秀全糾衆發難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道光帝身體違和,起初尚勉強支持,日間臨朝辦事,夜間居圓明園慎德堂苫次。孝思維則。延至三十年正月,病勢加重,自知不起,乃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內務府大臣文慶,入圓明園苫次,諭令諸大員到正大光明殿額後,取下秘匣,宣示御書,乃是“皇四子弈詝”五字,遂立皇四子弈詝為太子。道光帝時已彌留,遂下顧命道:“爾王大臣等,多年效力,何待朕言。此後夾輔嗣君,總須註重國計民生,他非所計。”諸臣唯唯聽命。一息殘喘,延到日中,竟爾賓天去了。皇四子遂率內外族戚,及文武官員,哭臨視殮,奉安入宮,不煩細敘。
  這皇四子弈詝,本是孝全皇后所出,前文已經敘過。道光帝早欲立為皇儲,嗣後又鍾愛皇六子弈詝,漸改初意,不過孝全崩逝,疑案未明,道光帝始終悲悼,倘若不把皇四子立為太子,總有些過意不去,因此逡巡未决。是時濱州人侍讀學士杜受田,在上書房行走,授皇子讀書,他與皇四子感情最深,滿擬皇四子入承宗社,將來穩穩是個傅相。旋因道光帝意有別屬,未免替皇四子捏一把汗。一日,皇四子到上書房請假,適值左右無人,衹一位杜老先生,兀坐齋中,皇四子便嚮他長揖,並說請假一日。杜老先生問他何事?皇四子答稱奉父皇命,赴南苑校獵。杜老先生便走至皇四子前,與他耳語道:“四阿哥至圍場中,但坐觀他人馳射,萬勿可發一槍一矢;並當約束從人,不得捕一生物。”皇四子道:“照這麽說,如何覆命?”杜老先生道:“覆命時,四阿哥須如此如此,定能上邀聖眷。這是一生榮枯關頭,須要切記!”筆下半現半隱,令人耐讀。皇四子答應而去。行到圍場,諸皇子興高采烈,爭先馳逐,獨他一人呆呆坐着,諸從人亦垂手侍立。諸皇子各來問道:“今日校獵,阿哥為什麽不出手?”皇四子衹說是身子未快,所以不敢馳逐。獵了一日,各回宮覆命,諸皇子統有所得,皇六子弈詝,獵得禽獸,比別人更多,入報時,尚露出一種得意模樣。偏偏皇四子兩手空空,沒有一物。道光帝不禁怒道:“你去馳獵一鎮日,為何一物沒有?”皇四子從容稟道:“子臣雖是不肖,若馳獵一日,當不至一物沒有。但時當春和,鳥獸方在孕育,子臣不忍傷害生命,緻幹天和;且很不願就一日弓馬,與諸弟爭勝。”道光帝聽到此語,不覺轉怒為喜道:“好!好!看汝不出有這麽大度,將來可以君人。
  我方放心得下哩。”於是遂密書皇四子名,緘藏金匣。
  道光帝崩,皇四子為皇太子,即皇帝位,以明年為鹹豐元年,是謂文宗。即位後,尊謚道光帝為宣宗成皇帝。又因生母孝全皇后,早已崩逝,鹹豐帝素受靜皇貴妃撫養,至此尊為康慈皇貴太妃,奉居壽康宮;後尊為太後,奉居綺春園,就是宣宗頤養太後的住所。以七阿哥弈詝生母琳貴妃,溫良賢淑,亦尊為琳貴太妃,奉居壽安居西所,統格外敬禮,一體孝養。隨封弟弈誴為惇親王,弈詝為恭親王,弈譞為醇郡王,弈詥為鍾郡王,弈譓為孚郡王;且追念杜師傅的擁戴大功,立擢為協辦大學士。知恩報恩,確不愧君人之度。杜師傅更力圖報稱,所有政務,時常造膝密陳,因此求賢旌直的詔旨,連篇迭下。起擢故云貴總督林則徐,漕督周天爵,總兵達洪阿,道員姚瑩等,多是杜協揆暗中保薦,中外翕然稱頌。還有一種最得人心的上諭,由小子錄述如下:
  任賢去邪,誠人君之首務。去邪不斷,則任賢不專。方今天下因循廢墜,可謂極矣。吏治日壞,人心日澆,是朕之過。然獻替可否,匡朕不逮,則二三大臣之職也。穆彰阿身任大學士,受纍朝知遇之恩,不思其難其慎,同德同心,乃保位貪榮,妨賢病國;小忠小信,陰柔以濟姦回,偽學偽纔,揣摩以逢主意。從前戎務之興,穆彰阿傾排異己,深堪痛恨。如達洪阿、姚瑩之盡忠宣力,有礙於己,必欲陷之。耆英之無恥喪良,同惡相濟,盡力全之。似此之固寵竊權者,不可枚舉。我皇考大公至正,惟知以誠心待人,穆彰阿得以肆行無忌,若使聖明早燭其姦,則必立寘重典,斷不姑容。穆彰阿恃恩益縱,始終不悛,自本年正月,朕親政之初,遇事模棱,緘口不言。迨數月後,則漸施其伎倆,如英船至天津,伊猶欲引耆英為腹心,以遂其謀,欲使天下群黎,復遭塗炭。其心陰險,實不可問。潘世恩等保林則徐,伊屢言林則徐柔弱病軀,不堪錄用;及朕派林則徐馳往粵西,剿辦土匪,穆彰阿又屢言林則徐未知能去否。偽言熒惑,使朕不知外事,其罪即在於此。至若耆英之自外生成,畏葸無能,殊堪詫異。伊前在廣東時,惟抑民以媚外,罔顧國傢。如進城之說,非明驗乎?上乖天道,下逆人情,幾至變生不測。賴我皇考洞悉其偽,速令來京,然不即予罷斥,亦必有待也。今年耆英於召對時,數言及如何可畏,如何必應事周旋,欺朕不知其姦,欲常保祿位,是其喪盡天良,愈辯愈彰,直同狂吠,尤不足惜。穆彰阿暗而難知,耆英顯而易著,然貽害國傢,厥罪維鈞。若不立申國法,何以肅綱紀而正人心?又何以使朕不負皇考付托之重歟?第念穆彰阿係三朝舊臣,若一旦竟寘之重法,朕心實有不忍,着從寬革職,永不敘用。耆英雖無能已極,然究屬迫於時勢,亦着從寬降為五品頂戴,以六部員外郎候補。至伊二人行私罔上,乃天下所共見者,朕不為已甚,姑不深問。辦理此事,朕熟思審度,計之久矣,實不得已之苦衷,爾諸臣其共諒之!嗣後京外大小文武各官,務當激發天良,公忠體國,俾平素因循取巧之積習,一旦悚然改悔,毋畏難,毋苟安,凡有益於國計民生諸大端者,直陳勿隱,毋得仍顧師生之誼,援引之恩,守正不阿,靖共爾位,朕實有厚望焉。佈告中外,鹹使知朕意,欽此。
  原來鹹豐帝即位時,天津口外,突來英船兩艘,衹說是赴京吊喪。直隸總督據事奏聞,鹹豐帝召問穆彰阿及耆英兩人,統答稱英人請助執紼,無非為修好誠意,不如命他入京。獨鹹豐帝心中不以為然,隨命直隸總督婉言謝卻。英船亦起椗退去。於是鹹豐帝因英人恭順,回憶前次海疆肇釁,實由議撫諸臣,未戰先怯,釀成種種失敗的結果,遂追論前罪,將穆、耆二人,分別譴責。穆、耆二人,罪無可逭,但為英人吊喪起見,亦未免近於周內,兩國通好,吊賀固宜,乃以卻之使去,即目為恭順,因追論疆事失敗之罪,揆情度理,殊嫌失當。穆、耆二人,雖因新主當陽,未免有些寒心。然一年還沒有過得,就使上頭變臉,也不至這般迅速。誰料迅雷不及掩耳,革職奪級的上諭,陡然下來,穆彰阿欲想輓回,已經沒法,衹得除下了紅寶石頂子,脫下了一品仙鶴補服,沒情沒緒的領了一班妻妾子婦,回入自己的旗籍去了。還算運氣。耆英做過大學士,一落千丈,降到五品頂戴,自想也沒有臉面在朝打諢,也謝職而去。這且不必細表。
  但鹹豐帝諭旨中,有派林則徐馳赴粵西,剿辦土匪等語,小子敘到這事,竟要大大的費一番筆墨了。先是道光二十八年,兩廣歲饑,盜賊蠭起,廣西的東南一帶,做了強盜窠,變成一個強梁世界。慶遠府有張傢福、鍾亞春,柳州府有陳亞葵、陳東興,潯州府有謝江殿,象州有區振祖,武宣縣有劉官生、梁亞九,統是著名的盜魁,四處劫掠,橫行鄉裏。巡撫鄭祖琛年老多病,很是怕事,偏偏這強盜東馳西突,沒有一日安靜,百姓苦的了不得,到各處地方官稟報。地方官差了幾個衙役,下鄉查緝,捕風捉影,簡直是一個沒有拿到。還有一班猾吏,與強盜多是同黨,外面似奉命緝盜,暗裏實坐地分贓,百姓越加焦急,又推了就地紳士,嚮撫院呈訴。這位吃飯不管事的老撫臺,見了數起呈文,都是詳報盜案,免不得叫出幾位老夫子,令他寫好了幾角公文,飭府州縣嚴行捕盜。公文發出,鄭老撫臺又退入內室,吃着睡着,享那自在的閑福。筆筆成趣。這班府州縣各官,早知鄭撫臺沒甚嚴峻,也學那鄭撫臺模樣,糊糊塗塗的過去,憑他什麽申飭,仍舊毫不在意。百姓沒法,不得已自辦團練,守望相助。從此百姓自百姓,官吏自官吏,官吏不去過問百姓,百姓也不去倚靠官吏。自鄭老撫臺以下各官,樂得在署中安享榮華,擁着嬌妻美妾,吸盡民膏民脂。不意桂平縣金田村中,起了一個天空霹靂,直把那四萬萬方裏的中國,震得蕩搖不定,鬧到十五六年,方纔平靖,這也是清朝的大關煞,中國的大劫數。敘入洪楊亂事,應具這副如椽大筆。
  金田村內,有個大首領,姓洪名秀全,本係廣東花縣人氏,生於嘉慶十七年。早喪父母,年七歲,到鄉塾中讀書,念了幾本四書五經,學了幾句八股試帖,想去取些科名,做個舉人進士,便也滿願,怎奈應試數場,被斥數場。文字無靈,主司白眼。他傢中本沒有什麽遺産,為了讀書趕考,更弄得兩手空空,沒奈何想出救急的法子,賣卜為生,往來兩粵。把洪氏歷史,敘得格外明白,就可定實洪氏一生行誼。忽聞有位朱九濤先生,創設上帝教,勸人行道,自言平日嘗鑄鐵香爐,鑄成後就可駕爐航海。秀全疑信參半,就邀了同邑人馮雲山,去訪九濤。見面勝於聞名,便拜九濤為師,誠心皈依。九濤旋死,鐵香爐曾鑄成否?秀全繼承師說,仍舊布教。適值五口通商,西人陸續來華,盛傳基督教義,基督教推耶穌為教主,也尊崇上帝,有什麽《馬太福音》,及《耶穌救世記》等書。秀全購了一二部,暇時瞧閱,與自己所傳的教旨,有些相象,他就把西教中要義,采了數條,羼入己意,匯成一本不倫不類的經文。謬稱上帝好生,在一千八百年前,見世人所為不善,因降生了耶穌,傳教救世。現在人心又復澆薄,往往作惡多端,上帝又降生了我,入世救人。上帝名叫耶和華,就是天父,耶穌乃上帝長子,就是天兄。異想天開。這派說話,已是戛戛獨造了。
  後來與雲山赴廣西,居桂平、武宣二縣間的鵬化山中,藉教惑民,結會設社,會名叫作三點會,取洪字偏旁三點水的意義。桂平人楊秀清,韋昌輝,貴縣人石達開、秦日綱,武宣人蕭朝貴,爭相依附。秀全與蕭朝貴,最稱莫逆,就把妹子許嫁了他。洪妹名叫宣嬌,倒有三分色藝,朝貴很是畏服;為此一段姻緣,越發鞠躬盡瘁,幫助秀全。秀全得親這幾個黨羽,遂差他分投各邑,輾轉招集,運動了桂平富翁曾玉珩,入會輸資,信教受業。秀全趁這機會,開起教堂,更立會章,不論男女,皆可入會傳教,更不論尊卑老幼,凡是男人,統稱兄弟,凡是婦女,統稱姊妹。越是混帳。每人須納香鐙銀五兩,作為會費。這樁是第一要緊。起初被誘的人,尚是寥寥,秀全與馮雲山、蕭朝貴等,密議了一個計策,裝成假死。外面不知是假,聽說洪先生已死,都來吊唁。蕭朝貴因是妹婿,做了喪主,受吊開喪。秀全便直挺挺的仰臥在靈床上,但見靈幃以外,有幾個上來拜奠,有幾個焚化紙錢,有幾個會中婦女,還對着靈幃,嬌滴滴的發作哀聲,你也哭聲洪哥哥,我也哭聲洪哥哥,這位洪哥哥,聽到此處,暗中笑個不了,勉強忍住了數日。倒也虧他。日間裝作死屍模樣,夜間與幾個知己,仍是飲酒談心。過了七天,突把靈幃撤去,靈床擡出外面焚掉。當下驚動無數鄉民,都來探問。蕭朝貴答稱洪先生復生,因此人人傳為異事。
  洪先生復遍發傳單,說要講述死時情狀,叫鄉民都來觀聽。看官!你道這等愚夫愚婦,能夠不墮他術中麽?當下就在堂中設起講壇,擺列桌椅,專等鄉民聽講。到開講這一日,遠近趨集,齊入教堂,比看戲還要鬧熱。衹見上面坐著一位道冠道服,氣宇軒昂,口中叨叨說法,這個不是別人,就是已死復生的洪秀全。但聽秀全說道:“我死了七日,走遍三十三天,閱了好幾部天書,遇了無數天神天將,並朝見天父,拜會天兄,真是忙的了不得。世間一年,天上衹有一日,列位試想這七日內,天上能有多少時候?我見天上的仙闕瓊宮,正是羨煞,巴不得在天父殿下,充個小差使,做個逍遙自在的仙人。怎奈天父說我塵限未滿,仍要回到凡間,勸化全國人民,救出全國災厄,方準超凡歸仙。餘外還有無數訓辭,都是未來的世事。天機不可泄漏,我所以不便詳告。最要緊的數句,不能不與列位說明:“清朝氣數將盡,人畜都要滅絶,衹有敬拜天父,尊信天兄,方可免災度厄。我前時設會傳教,還是憑着理想,今到天上見過天父天兄,纔信得真有此事。列位如願入會懺悔,定能趨吉避兇,我可與列位做個保人,不要錯過機會。”說到此處,即由馮雲山、蕭朝貴等,取出一本名簿,走到壇下,朗聲呼道:“列位如願入會,趕緊前來報名。”於是聽講的人,統願報名入會,衹愁會費沒有帶來,與馮、蕭諸人商量暫欠。馮雲山道:“暫欠數日不妨,但已經報過了名,會費總當繳納,限期七日一律繳清,如或延宕,要把姓名除沒,將來災難萬不能逃呢。”那班愚民齊聲答應,一一報名,登錄會簿,隨退出堂外。有錢的即刻去繳,沒有錢的就典衣鬻物,湊足五兩數目,趕至堂內繳訖。愚民可憐。
  秀全開講數日,入會的人,纍千盈萬。黨徒也多了,銀子也夠了,留住廣西,秀全遂蓄着異謀,想乘機發難,遂令馮雲山募集同志,自己返到廣東,招徠幾個故鄉朋友,共圖起事。秀全已去,雲山且招兵買馬,日夕籌備,漸被地方官吏察覺,出其不意,將雲山拿去。雲山入獄,富翁曾玉珩等,費了無數銀錢,上下納賄,減輕罪名,遞解回籍。此時秀全已招了好幾個朋友,方想再赴廣西,巧遇雲山回來,仍好同行。轉入廣西省平南縣,遇着土豪鬍以晃,意氣相投,又聯作臂助,各人在以晃傢一住數日。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秦日綱諸人,聚居金田村,日俟秀全到來,望眼將穿。旋探得秀全寄居在以晃傢內,忙率衆迎至金田。秀全見金田寨內,多了幾個新來的豪客,互通姓名,一個係貴縣人林鳳祥,一個係揭陽縣人羅大綱,一個係衡山縣人洪大全,談吐風流,性情豪爽,喜得洪秀全心花怒開,傾肝披膽的講了一會,當下殺牛宰豕,歃血結盟,誓做異姓弟兄,大有桃園結義,梁山泊拜盟的氣象。當下第一把椅子,就推了洪秀全,第二把椅子,推了楊秀清。洪、楊慨然不辭,竟自承諾,隨令衆人蓄發易服,托詞興漢滅鬍,竟就金田村內,竪起大元帥洪的旗幟來了。小子記得石達開有一詩云:
  大盜亦有道,詩書所不屑。
  黃金似糞土,肝膽硬如鐵。
  策馬度懸崖,彎弓射鬍月。
  人頭作酒杯,飲盡仇讎血。
  這一首詩中,已寫盡這班人物粗莽豪雄的狀態。但推那洪秀全作為首領,也未免擇錯主子,小子不欲細評,且至下回敘述洪楊起事的戰史。
  ----------
  高宗用一和珅,釀成川、楚、陝之亂凡九年。清宣宗用一穆彰阿,釀成洪楊之亂凡十五年。養姦之禍,若是其甚歟!曰:一姦人進,群姦亦連類而升,內而公卿庶尹百執事,外而督撫道府州縣,皆姦黨也。無在非姦黨,即無在非亂源,掊剋聚斂,激成民怨,伏處草澤者,乘間而起,天下無寧日矣。迨至姦謀敗露,菑害已至,雖誅奪元兇,亦覺其晚。齊王氏一婦人耳,猶能擾攘四五省,洪秀全傳會西教,詐死惑民,一發而不可收拾。非跳梁者之果有異能,殆權姦當道,小民鋌走之所由緻也。本回可與五十一回參看,而用筆則詳略褒貶,具見苦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自序第一回 溯往事慨談身世 述前朝細敘源流
第二回 喪二祖誓師復仇 合九部因驕緻敗第三回 祭天壇雄主告七恨 戰遼陽庸帥覆全軍
第四回 熊廷弼守遼樹績 王化貞棄塞入關第五回 猛參政用炮擊敵 慈喇嘛偕使傳書
第六回 下朝鮮貝勒旋師 守甯遠撫軍奏捷第七回 為敵作倀滿主入邊 因間信讒明帝中計
第八回 明守將獻城賣友 清太宗獲璽稱尊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
第十回 失輜重全軍敗潰 迷美色大帥投誠第十一回 清太宗賓天傳幼主 多爾袞奉命略中原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第十三回 闖王西走合浦還珠 清帝東來神京定鼎
第十四回 抗清廷丹忱報國 屠揚州碧血流芳第十五回 棄南都昏主被囚 捍孤城遺臣死義
第十六回 南下鏖兵明藩覆國 西徵奏凱清將蒙誣第十七回 立宗支粵西存殘局 殉偏疆岩下表雙忠
第十八回 創新儀太後聯婚 報宿怨中宮易位第十九回 李定國竭忠扈駕 鄭成功仗義興師
第二十回 日暮途窮寄身異域 水流花謝撒手塵寰第二十一回 弒故主悍師徼功 除大憝衝人定計
第二十二回 蓄逆謀滇中生變 撤藩鎮朝右用兵第二十三回 馳偽檄四方響應 失勇將三桂回軍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