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大唐詩人三部麯之:太白醉劍 》
第十六章 李太白長江失魂 白雲子江陵論道(3)
程韜光 Cheng Taoguang
李白心中對司馬楨仰慕已久。師父妙真、趙蕤多次談起,司馬楨道號白雲子,隱居天台山桐柏峰。得道傢真傳,有長生之道、黃白之術。武後數次徵召,隱而不出;睿宗再次徵召,雖赴長安,解經論道,備受褒奬,拒不出仕,執意回天台山修道。道友盧藏用勸道:“留於終南山玉霄宮,一樣修道,此中大有佳處。”司馬楨卻道:“以僕觀之,仕宦之捷徑耳!”故有終南捷徑之說。玄宗聞之,更是敬重有加,封真人為帝王之師。此次回山,皇上親為其賦詩送別:
紫府求賢士,清溪祖逸人。
江湖與城闕,異跡且殊倫。
間有幽棲者,居然厭俗塵。
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調神。
地道逾稽嶺,天台接海濱。
音信從此間,萬古一芳春。
翌日。李白沐浴更衣,手持行捲,前往江陵紫極宮司馬楨所居之地拜謁。聞李白至,司馬楨親迎而出。李白見狀,伏地大禮。司馬楨年已古稀,鶴發童顔,輓道髻,披鶴氅,踏雲履,持麈尾,神情靜逸,仙風道骨。李白不由叩道:“布衣李白,字太白,拜謁真人。”
“聞太白之名久矣!詩文辭賦,大傢風尚。今見太白,果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司馬楨贊嘆不已。二人遂於後堂論道。李白不問長生之術、黃白之道,唯以老莊之學問之。白雲子精通此道,李白玲瓏心性,一問一答,相談甚契。司馬楨見李白崇道重儒,念念不忘匡世濟民,不由心中亦喜亦憂。
司馬楨道:“辭長安回天台途中,白雲子如同穿越大唐歷史。開元盛世催生偉岸壯觀,亦滋養世故空虛。世人物欲橫流,道德淪落,已至多事之秋。繁榮生成之時,腐爛已經開始。我此次出長安一路所見,我朝處處奢華成風,物欲橫流,綱弛禮廢,暗流涌動。唯恐大唐民窮財盡,風雲突起。”
李白聞言,思想出川以來之際遇,心中暗嘆空負才學,報國無門,任大唐江山飄搖直下,無能為力,不由長嘆道:“李白空恃才學!今茫然若失,孤獨無助,唯嗜酒解愁耳!”
“太白之苦,白雲子已知。今日之事,可如此解:太白為大鵬,卻於江湖河溝爭鬥,焉不折翅?大鵬必於浩瀚大海之上,方可翺翔。衹是太白不歷人間世事,無從入海而已。然天生大纔,必有所用,是謂天無遺物也!可潛心修行,伺時而為。桃紅女子與君相契,棄君升天,天命如此,不可強求。若日日皆與一女相守,情意無邊,何以天下蒼生為念?若有濟世之心,斷不可因一人而忘天下!我觀天下,不日必有大亂。太白詩劍雙絶,更應熟識韜略之方、用兵之策、禦人之術,若能如此,太白異日必大鵬衝天,以展鴻鵠之志。”
白雲子司馬楨一席話語,頓使李白熱血沸騰,豪氣頓生。辭別大唐帝師,回至驛捨,李白如何平靜?
是夜月明如洗,風聲輕細。李白於大醉之中,恍惚自己化作大鵬,扶搖升天,五嶽激蕩……遂手持竜彩寶劍,以劍為筆,於庭院青石之上,酣暢淋漓,歌《大鵬賦》:
……
南華老仙發天機於漆園,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徵至怪於齊諧,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幾千裏,其名曰鯤。化成大鵬,質凝胚渾。脫鬐鬣於海島,張羽毛於天門。劇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赫乎宇宙,憑陵乎昆侖。一鼓一舞,煙朦沙昏。五嶽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奔。
乃蹶厚地,揭太清,亙層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嚮九萬而迅徵。背倚大山之崔嵬,翼舉長雲之縱橫,左回右旋,倏陰忽明。歷汗漫以夭矯,經閶闔之崢嶸。簸鴻蒙,扇雷霆。鬥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怒無所搏,雄無所爭。固可想象其勢,仿佛其形。
若乃足縈虹霓,目耀日月,連軒沓拖,揮霍翕忽。噴氣則六合生雲,灑毛則千裏飛雪。邈彼北岸,將窮南圖。運逸翰以傍擊,鼓奔飆而長驅。燭竜銜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啓途。塊視三山,杯觀五湖。其動也神應,其行也道俱。任公見之而罷釣,有窮不敢以彎弧。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吁。
爾其雄姿壯觀,傾軋河漢,上摩蒼蒼,下覆漫漫。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而旁嘆。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當胸臆之掩畫,若混茫之未判。忽騰覆以回轉,則霞廓而霧散。
然後六月一息,至於海湄。欻翳景以橫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勢所射,餘風所吹。溟漲沸渭,岩巒紛披。天吳為之怵慄,海若為之驚涑。巨鰲冠山而卻走,長鯨騰海而下馳。縮殼挫鬣,莫之敢窺。吾亦不測其神怪之若此,蓋乃造化之所為。
豈比夫蓬萊之黃鵠,誇金衣與菊裳?恥蒼梧之玄鳳,耀彩質與錦章。既服禦於靈仙,久馴擾於池隍。精衛勤苦於銜木,悲愁乎薦觴。天雞警曉於蟠桃,踆烏晰耀於太陽。不曠蕩而縱適,何拘攣而守常?未若茲鵬之逍遙,無蕨類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順時而行藏。參玄根以比壽,飲元氣以充腸。戲暘𠔌而徘徊,憑炎洲而抑揚……
草不謝榮於春風,木不怨落於秋天。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
|
|
前言 |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1) |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2) | 楔子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1)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2)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3)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1)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3)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4)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2)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3)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4)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5)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1)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2)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3)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1)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2)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3)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4) | 第六章 李白辭師逢桃紅 魂魄升天識太真(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