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神宗孝母獻萬壽(1)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目前故宮保存了一幅清繪《香林千衲》圖,繪製的是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官員與僧人云集萬壽寺,為皇太後恭祝七十壽誕的情景。畫面中央便是金碧輝煌的萬壽寺,兩旁建築錯落有緻。前面便是明清時期唯一的禦河——長河。衆多官員與僧人在河的兩岸,聊天打偈,靜待儀式的舉行。河水潺潺、芳草連天,畫面十分柔和,透着一股暖暖的氣息。遠方似乎木鐸聲聲,隨風而來。
  這座萬衆矚目的萬壽寺,卻並非始建於乾隆年間。萬壽寺最初建於唐朝,原名聚瑟寺。但它得以重建與開始出名,卻是在明神宗萬歷年間,由神宗的生母慈聖李太後出資捐建。
  翻開中國古代歷史,幾乎便是一部“男人的歷史”,女人的份量少得可憐。這不僅在於中國古代是一個男人主宰的社會,而且更在於中國古代正史,更是由男人來書寫。所以,在數量上與男人平分秋色的女人們,在我們所看到的中國古代歷史中,近乎於失聲。她們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我們往往衹能在一些筆記小說、歌麯詞賦中找到僅存的一些蛛絲螞跡。
  比普通女人要幸運的是,皇宮裏的女人因為貴為妃嬪,在正史中,還有一些簡單的記載。那麽,《明史》是如何記載重建了萬壽寺的慈聖李太後呢?
  李太後本是北直隸順天府通州一個普通的民傢女子。如果不是嘉靖年間裕王府的一次選拔宮女活動,她可能將如其他平凡女子那樣,浣沙織布,過完平淡的一生,也從此消失在歷史的漫漫長河,而不為人所知。但命運的安排就這樣離奇地改變了她的一生。在她貴為皇太後以後,關於在她出生時,她的父親李偉夢到了祥雲飄至他的傢的傳說,便廣泛流傳開來。這種神話般的解釋往往反映了人們對他人離奇命運的不解與羨慕,衹能將之歸為天命所定。
  李氏被選為裕王府宮女。由於她頗有姿色,為人聰明穩重,很快便在蕓蕓宮女中脫穎而出,得到了裕王的喜愛,進為王妃,並很快為裕王産下一子。也許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孩子後來成為主宰明朝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的名字叫朱翊鈞。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逝世,裕王登基為帝,是為明穆宗。明穆宗在位七年後去世,實際年齡尚不到9周歲的朱翊鈞榮登大寶,是為明神宗,是年為隆慶六年(1572年),李氏也從貴妃變成了皇太後。
  本來李氏在隆慶朝衹是貴妃,不得封為太後,但由於她是神宗的生母,所以尊為太後。按照制度,生母相對於嫡母,在徽號上應有所減殺。但穆宗皇后陳氏由於無子,在隆慶年間便已遷居別宮。到了萬歷新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為討好神宗,於是便並尊兩太後。陳氏徽號為“仁聖皇太後”,李氏徽號為“慈聖皇太後”。
  由於李太後是神宗生母的原因,實際上在後宮中的權勢更大。但李太後為人謙遜守禮,儘管地位已與陳太後相侔,但每逢重要節日,都要以嫡庶之禮,相敬太後。神宗也在問候生母後,須到陳太後那裏問安。宮中氣氛甚是祥和。兩宮的融洽氣氛,與兩太後性格溫和、善良自然具有直接的關係,但也與她們的出身不無關聯。
  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後宮幹政局面的出現,規定妃嬪必須要從普通民間選擇,而不能從公侯官宦傢迎娶。民間出身的妃嬪由於傢無奧援,也無野心,所以往往容易滿足,不易滋生事端。所以,明朝後宮儘管也存在一些鬥爭,但整體看來,都較為和睦,更沒有發生後宮幹政的現象。
  神宗衝齡即位,自然無法獨立處理政事,但明朝祖訓禁止後宮幹政的規定,也排除了李太後垂簾聽政的可能。於是,李太後便以司禮監太監馮保負責處理宮中事務,以內閣首輔張居正管理國傢大事,自己輔導神宗,居中製衡。歷史上著名的張居正改革,便是在李太後的堅定支持下,得以順利展開的。衹是由於她守着本份,站在歷史的幕後。隨着歷史大幕的卸去,她的身影也逐漸模糊,她的歷史功績,纔少為人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揮師北平憶徐達(1)揮師北平憶徐達(2)揮師北平憶徐達(3)遷都定鼎說朱棣(1)遷都定鼎說朱棣(2)入世異僧姚廣孝(1)
入世異僧姚廣孝(2)朱能地下猶護主(1)朱能地下猶護主(2)朱能地下猶護主(3)朱能地下猶護主(4)風華當年尋鄭和(1)
風華當年尋鄭和(2)黑山迷霧辨剛鐵(1)黑山迷霧辨剛鐵(2)黑山迷霧辨剛鐵(3)法海壁畫探李童(1)法海壁畫探李童(2)
法海壁畫探李童(3)名祠滄桑祭於謙(1)名祠滄桑祭於謙(2)名祠滄桑祭於謙(3)夢裏登城話阮安(1)夢裏登城話阮安(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