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印象中國·張藝謀傳   》 第58節:絶對女主角(3)      黃曉陽 Huang Xiaoyang

  張藝謀和攝製組成員幾經猶豫,最終還是下定决心:拍!
  1989年9月初,攝製組趕到了安徽黟縣,《菊豆》就匆匆開機了。
  拍攝工作進行了接近一個月,張藝謀急匆匆地給劉恆和王斌發出邀請,希望他們盡快趕來一趟。兩人到達黟縣現場時已經是10月初,他們都不太明白張藝謀這麽急將自己叫來所為何事;到達之後纔知道,張藝謀為男主角着急,他想換演員。張藝謀需要某種支持自己的力量,以便最後下定决心。
  實際上,這位男演員演得相當不錯,不僅非常努力,銀幕形象也很好,可張藝謀始終不滿意。相反,其他導演組成員的看法並不相同,他們覺得演得不好的並不是這個男演員,而是鞏俐--由於這位男演員的努力表演,對場面渲染很突出,因此將鞏俐壓下去了,使得鞏俐的整個表演顯得有些平庸。
  張藝謀無論如何是不會換鞏俐的,因為他心中的這部影片突出的不是男主角而是女主角,男主角衝了女主角的戲,演得再好也不能用。
  劉恆和王斌看過樣片後,意見幾乎一致:這位男主角演得"太過"了,勁使得太猛,太滿了,也就失去了張力。
  張藝謀似乎找到了知音。他強調說,戲確實是演出來的,但是,戲又不能僅僅衹是演。對於演員來說,就是要張弛有度,既不能太鬆,也不能太過。
  有了這一支持,張藝謀下定了决心:換演員。
  然而,他們的拍攝時間本來就緊張,此前已經拍了一個來月,用了大量膠片,他們所用的攝影機是從香港租來的,眼看租期快過了,如果要延長租期,不僅僅是費用問題,還需要徵得對方同意。
  張藝謀說:"我必須保證影片的質量,絶不能馬虎。計劃推遲,我照樣拍。實在不行了我把機器扣在這兒,他們總不能跑來搶走吧!"
  可是演員怎麽找?姜文肯定可以胜任,但他的檔期不行。衹有一個辦法,找"姜文第二"。
  在《紅高粱》中,姜文的作用絶不僅僅衹是男主角這麽簡單,他實際上是"戲架子",不僅撐起了自己的戲,也撐起了鞏俐的戲。
  現在,張藝謀同樣也需要一個戲架子,這個人不僅要能撐起整部戲,他還必須能夠襯托鞏俐。劇組列了一排名單,一個個地聯繫。張藝謀作為導演已經名聲在外,大概沒有哪個演員會拒絶他的召喚,關鍵在於有沒有檔期。最後確定的是李保田,他似乎專為《菊豆》而生,非常有趣地為這部戲排開了檔期。
  張藝謀選演員之初,心中早已經屬意於李保田。對於李保田的演技以及在演藝界的名聲,他是絶對有把握的,衹是當時覺得李保田與戲中的楊天青有相當的年齡差距,讓李保田來演,這個楊天青的屏幕形象會顯得老了些。
  現在火眉毛,根本不容張藝謀猶豫了,衹得通知李保田趕到黟縣。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憂慮並非沒有道理,李保田的年齡確實與楊天青有距離。但李保田爐火純青的演技彌補了這一點。李保田的表演不僅極善於把握尺度,也極善於和對手配戲,對鞏俐演技的發揮也大有幫助。
  至於楊天白這個人物,張藝謀僅僅衹選擇一點,那就是人物形象上的那股勁兒。那是一股什麽勁兒?簡單點說,是一股愣勁兒,這樣的勁兒似乎每個農村孩子都有。再加上張藝謀很好地利用鏡頭,衹要將這股勁兒突出,這個人物是很容易成功的。當然,找農村孩子當演員有一大難題,那就是他們不會演戲。而張藝謀的"造星術"就是讓演員不說話,而是讓鏡頭說話。
  "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都不太喜歡太多的人物臺詞,原因就在於一旦用多了對話,導演的控製力就會大大削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1)第2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2)第3節:前言 他的名字叫"紅"(3)
第4節:我的父親母親(1)第5節:我的父親母親(2)第6節:被人從門縫兒裏看着長大(1)
第7節:被人從門縫兒裏看着長大(2)第8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1)第9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2)
第10節:在她的手掌輕輕碰一下(3)第11節:第一雙尼竜絲襪(1)第12節:第一雙尼竜絲襪(2)
第13節:第一雙尼竜絲襪(3)第14節:第一雙尼竜絲襪(4)第15節:華君武幫了大忙(1)
第16節:華君武幫了大忙(2)第17節:華君武幫了大忙(3)第18節:華君武幫了大忙(4)
第19節:不再戀愛(1)第20節:不再戀愛(2)第21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1)
第22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2)第23節:彷徨有時,浪漫有時(3)第24節:他為"第五代"立軍令狀(1)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