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才华横溢的薄命君王:李煜传 》
第四章天教心愿与身违(14)
田居俭 Tian Jujian
况大朝皇帝以命世之英,光宅中夏,承五运而乃当正统,度四方则咸偃下风,猃狁、太原固不劳于薄伐,南辕返旆更属在于何人。又方且遏天下之兵锋,俟贵国之嘉问,则大国之义斯亦以善矣,足下之忿亦可以息矣。若介然不移,有利于宗庙社稷可也,有利于黎元可也,有利于天下可也,有利于身可也。凡是四者无一利焉,何用弃德修怨,自生仇敌,使赫赫南国,将成祸机,炎炎奈何,其可向迩?幸而小胜也,莫保其后焉,不幸而违心,则大事去矣。
复念顷者淮、泗交兵,疆陲多垒,吴越以累世之好,遂首为厉阶,惟有贵国情分逾亲,欢盟愈笃,在先朝感义,情实慨然,下走承基,理难负德,不能自已,又驰此缄。近奉大朝谕旨,以为足下无通好之心,必举上秋之役,即命弊邑速绝连盟。虽善邻之心,期于永保;而事大之节,焉敢固违。恐煜之不得事足下也,是以恻恻之意所不能云,区区之诚于是乎在。又念臣子之情,尚不逾于三谏,煜之极言,于此三矣,是为臣者可以逃,为子者可以泣,为交友者亦惆怅而遂绝矣。紖紝矠
这封长信,可谓古代书简中脍炙人口的上乘之作,它骈散兼行,情理交融,婉言规劝,坦诚真挚。为了唤起对方的好感,在信函开头李煜直书自己的名字,尊刘为“足下”,然后畅叙他和刘往昔“情若弟兄”的“累世之睦”,以及对历次“会面抵掌”谈议的思念,倾诉了李煜将要派人传书“罄申鄙怀”,“以代会面之谈与抵掌之议”的意愿,恳请刘“听其言,如交友谏诤之言;视其心,如亲戚急难之心。然后三复其言,三思其心,则忠乎不忠,斯可见矣;从乎不从,斯可决矣。”
接着陈述南汉用兵道州,实为不智之举,强调自古以来,“不顾小大强弱之殊而必战者有四”:或雪父母宗庙之仇;或彼此乌合,民无定心,不战不足以决存亡;或进退维谷,战亦亡不战亦亡,奋不顾命;或敌有败亡之势,我战必胜。而就南汉来说,当下并不具备其中任何一个“必战”条件。如是而战,必不利于家国。
再下来就是规劝刘,不要轻信那些坐而论道的“说士孟浪之谈,谋臣捭阖之策”,企图凭借五岭天险与北宋争雄,并以后蜀灭国为例,论说北宋兵强马壮,非剑阁大江等山川之险所能阻挡。尤其指出,南汉与北宋“封疆接畛,水陆同途”,北宋一旦“缘边悉举,诸道进攻”,南汉则将全线崩溃,一败涂地。同时又提醒刘,吴越早已俯首听命于北宋,北宋可以随时调动吴越水师,自泉州出海直趋羊城,届时将使“人心疑惑,兵势动摇”;“岸上舟中皆为敌国,忠臣义士能复几人?”待到狂澜既倒之日想泛巨舟浮沧海,只怕也很难如愿。有鉴于此,还是尽早对北宋收兵息战,行“玉帛朝聘之礼”,以利宗庙社稷,以利黎元天下。
李煜对这封书信的立意谋篇极为得意,他在文字上润色后,令内侍送往翰林院缮写,然后特派精通闽粤方言的知制诰龚慎义父子持书出使南汉。
刘收读劝降书后勃然大怒,痛斥李煜厚颜无耻,助纣为虐,当即写了一封措辞强硬、出言不逊的绝交信令龚慎义之子带回,又恼羞成怒地将龚慎义囚禁下狱。
处于两难境地的李煜对此十分无奈,只好遣使将他们来往的书信一并送往汴梁。赵匡胤阅后火冒三丈,遂命潘美为桂州道行营都部署挂帅出征,朗州团练使尹崇珂为副都部署,东西两路直指贺州。攻克贺州之后,又连下桂州、昭州(治平乐,今广西平乐)、连州(治桂阳,今广东连县),最后占韶州(治曲江,今广东韶关)、广州,于翌年二月灭掉了饶山泽之利、多商贾之税的南汉。紖紞矠南汉亡国,李煜痛感兔死狐悲,心头又罩上了一重不祥的阴影。
赵匡胤见李煜软弱可欺,便继续对他施加压力,诏示他派官护送樊氏婆媳安全渡江北上。显然,这又是一起羞辱南唐的严重政治挑衅事件。樊氏婆媳,就是卖身投靠北宋的奸细樊知古的母亲和妻子。
樊知古,原名樊若水,字叔清,是南唐池州(治贵池,今安徽贵池)境内的一个落拓书生,因在金陵屡试进士不第,名落孙山,便怀才不遇,蓄意叛逃。此公自幼虽熟知经史,但好读书不求甚解,竟在自己的名字上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据说,他后来逃到汴梁,赵匡胤召见他并问起他的名字出自何书?
樊若水回答道:“臣仰慕唐朝尚书右丞倪若水为人光明磊落,刚直不阿,故以先贤之名为微臣之名。”
赵匡胤听了不禁感到滑稽可笑,心想:樊若水啊樊若水!你是何等的粗心?唐朝尚书右丞哪有倪若水?只有倪若冰。你怎么就没看见那水字上面还有一点呢!这虽然是件荒唐事,但你总算还知道古人。假如联要为你正名,改称樊若冰,“若冰”的谐音又是“弱兵”,有违朕兴兵统一天下的宏愿。赵匡胤想到这里,便顺水推舟,对樊若水说:“既然你熟悉古人古事,朕为你改名‘知古’如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
|
目录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2)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3)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4)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5)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6)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7)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8)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9)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0)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1)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2)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3) | 第一章三千里地山河(1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1)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2)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3)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5) | 第二章花月正春风(6)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