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天朝落日餘暉宮禁奢華往事:最後的紫禁城   》 後記:宮中的鬼神怪影(1)      嚮斯 Xiang Si

  中國歷朝皇宮像湮沒在塵煙中的樓蘭古城一樣消逝在歷史的時空之中,衹剩下一堆亂土和一片殘垣斷壁,衹有明清時代的紫禁城,至今還風姿綽約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紫禁城,一個神秘而美麗的名字。
  走進紫禁城,人們用探尋茫茫星空的眼光凝視着她,去感覺她的厚重歷史和豐富文化。數百年來,她一直默默地屹立着,任憑風吹雨打,驕傲地坐擁着陸地,誘惑着天空;她有滿腹經綸,也有一腔的辛酸和淚水,她無從傾訴,欲言又止。
  好奇心和獵奇心,激勵和誘惑着人們走進歷史時空中的紫禁城,從層層的迷霧中去探尋宮中神秘的往事,走進狐仙鬼怪的世界中去感悟歷史的虛幻和虛幻的歷史。隨着清帝的退位,清遜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基本上對宮中狐仙鬼怪的往事,作了終結。
  進入民國以後,故宮博物院成立。關於狐仙鬼怪的傳聞,再度甚囂塵上。時至今日,還有人好奇地問:民國時期,紫禁城中真的有狐仙顯靈?
  狐仙鬼怪有沒有?讀者心裏很明白。
  我從武漢大學畢業後,分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就住在紫禁城內東墻邊十三排中有一棵大槐樹的7號院。在此我僅談談在紫禁城中對於狐仙鬼怪的切身感受。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故宮裏面住過4年,那時我們一些單身漢和沒有分到樓房住的老職工,住在名叫“十三排”的一條長巷裏。那長巷的形狀怕就是想像中的漢代的永巷吧,但在清宮中,它還沒有獲得永巷的地位。
  “十三排”是宮中東墻裏側的十三排院子,巷子寬不過一條鬍同,由兩道高十米的宮墻夾着。西邊的墻是保護後宮內庭的安全與防火的屏障。
  當年的“十三排”,住的是下層宮女和太監,據說來宮中演戲的戲班子也宿在這裏。那時的戲是一本一本地演,整場戲需要很多天才演完。夾巷西面的那道高墻,設有一個不大的門,門內就是宮中戲臺暢音閣,戲班子就在那裏演戲。
  我住在十三排的時候,正是多愁善感的年齡,現在想來,那時卻是“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現在煩惱的事多了,反而不愁了。那時候每天無所事事,下了班草草吃點東西,就和幾個年輕同事在“十三排”裏遊蕩。被兩道高墻夾着的巷子,天黑得比外面早,幾位年齡相仿的單身漢扯些山海經和牢騷話,天很快就黑了。黑了以後,大傢繼續走在那永巷裏,從南頭到北頭,再折回來,影影幢幢的,就像幾個鬼影子。
  或許是兩邊的高墻特別吸音,或許是天黑以後大傢失去了說話的底氣,這時候空氣中的聲音都變得細碎和低沉。有時隱隱約約地聽見宛若遊絲般的唱腔,分不出是臨近的院子裏傳出來的呢,抑或是從高墻裏滲出來的。那唱腔聽不出是京劇還是昆麯,也可能就是唱者自度的麯調罷!
  有時候那模糊的聲音,也辨不出是男還是女的。那韻味,忽而如泣如訴,忽而鏗鏘碎急,那節奏中有梆子的敲擊聲,唱音在梆子聲中穿梭。常常是,在唱段似乎還沒有完成之際,唱音就消失了,耳旁衹剩下蚊蟲聲。
  那時候已經無法從小門走到暢音閣那邊去了,漆皮斑駁的小門,早已牢牢鎖住,門座上都長出了雜草。那時我並沒有把夜晚的唱音和暢音閣聯繫起來,後來有一次偶然走到暢音閣,忽然起了一種好奇之心,於是把這戲臺好好瞻仰了一番。
  戲臺分成三層,以中層臺為主要演出場地,設天井與上層臺連通,地面上的井與地下室連通。在地下室中央的那口井是一個真水井,四角各有一個小井,為幹土井。
  這樣的戲臺結構是何道理?衹能說是為了演鬼神戲而做的了。演戲的時候,神仙從天井中落下,鬼怪從地井中涌出。這種鬼神戲恐怕絶大部分都已失傳,至今沒有哪個劇團能再演一下當年的鬼神戲了吧!
  看着白天遊客們在暢音閣前拍照留影,然後匆匆走過,我努力去想像帝、後們坐在對面小殿裏,看天神從天而降與地鬼由地涌出的情景,不免生出一點詫異,紫禁城的後宮陰氣不謂不重,而帝後貴妃們卻以鬼神戲自娛,恐怕不妥當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引言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1)
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2)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3)
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4)隆裕太後在養心殿發佈退位詔書(5)
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1)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2)
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3)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八項優待條件(4)
復闢帝製夢(1)復闢帝製夢(2)
復闢帝製夢(3)復闢帝製夢(4)
復闢帝製夢(5)復闢帝製夢(6)
復闢帝製夢(7)復闢帝製夢(8)
復闢帝製夢(9)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1)
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2)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3)
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4)遜帝溥儀和他的小朝廷(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