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红楼梦索隐   》 第58节:后记      国光红 Guo Guanggong

  后 记
  经过反复修改、校对,校对、修改,这本书终于可以付梓了,而错误仍然不敢保其无。笔者为这本书付出了两年多的时间,而终于卸去包袱,却高兴不起来,说不清值得不值得:若说为了雪芹,值,但谁能肯定那位杰出的在天之灵会报之以释然的微笑呢?若说为了"红学",值,但谁又能说清楚当今的"红学"在哪里呢,未来的"红学"又将走向何方呢?
  文怀沙先生有句名言,是针对当时的"红学"说的,大意是: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换来的竟是后世研"红"诸君子的"满纸荒唐言"。文老的这番话,不无揶揄的滋味,却是切中了要害。纵观二三百年间,尤其是近百年来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红学"研究,包括那些"红学"大腕的言论,除了版本学、"曹学"、"秦学",以及对《红楼梦》措辞、典故的诠释,都是做的扫清"红学"外围的活,为"红学"研究所不可缺,其余的,则可以荣膺"满纸荒唐言"大奖的盖不在少数。先前是"索隐"派"索"而不得其"隐","考证"派"考"而不见其"证";后来又或用翻新花样的精包装兜售浅学,或以动地惊天之大题目寄托平庸。党同则见互封"专家",投桃李报,伐异则闻恶声相对,陌路相仇。观点也,别个在先,不妨暗渡陈仓据为己有;谬误也,他人指正,无碍装聋作哑脉脉无言。这还都在其次。听说有人又要将"红学"研究诉诸电脑了,不知是什么pie,而可以想象:"红学"津要将来一旦不幸为这些操纵高科技手段的庖丁把持,雪芹的"一把辛酸泪"必将尽付东流,荒诞、荒谬指日可待,又岂是"荒唐"所能了得的?
  顾不了那么多的将来,笔者这阵儿最为担心的还是我的这本书:它该不会也沦为文老所揶揄的"满纸荒唐言"吧,但愿。而如果与"但愿"相反呢--世上不乏高人,而且笔者也从未希冀过以野狐襌蒙混头陀法眼――如果真是不能免于"满纸荒唐言"呢,怎么办?那就不得不认输――也无非自认个"满纸荒唐言"而已。
  谨向为我的这本"满纸荒唐言"倾注了心血和操劳的湘侨兄、子仲兄致谢,
  谨向为我的这本"满纸荒唐言"倾耳驻足甚至不吝解囊的读者诸君致谢,
  谨向为十二钗的"隐文本"悲剧命运一倾清泪的普天之下古往今来的薄命红颜致谢!
  2007年11月16日下午4时
  海角残阳尚半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1节:"红学"门外说是非(1)第2节:"红学"门外说是非(2)第3节:自序(1)
第4节:自序(2)第5节:自序(3)第6节:自序(4)
第7节:自序(5)第8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第9节:宝钗难言女儿身(2)
第10节:宝钗难言女儿身(3)第11节:宝钗难言女儿身(4)第12节:宝钗难言女儿身(5)
第13节:宝钗难言女儿身(6)第14节:宝钗难言女儿身(7)第15节:宝钗难言女儿身(8)
第16节:宝钗难言女儿身(9)第17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0)第18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1)
第19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2)第20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3)第21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4)
第22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5)第23节:宝钗难言女儿身(16)第24节:阴阳意外误湘云(1)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