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喪傢狗 Funeral home dog   》 抓緊時間找工作      李零 Li Ling

  8.12子曰:“三年學,不至於𠔌,不易得也。”
  “三年學”,《周禮》有“三年大比”之說(《小司徒》、《鄉大夫》等),每三年,要大考州裏一次,選賢舉能。後世稱鄉試為大比。
  “不至於𠔌”,孔註訓𠔌為善,不對,鄭玄訓祿。𠔌是俸祿,參看《憲問》14.1。古代工資是按小米計算,叫祿米。剛解放,供給製,就是發小米。當時,獻文物(如虢季子白盤),政府奬勵,也是奬小米。龔自珍說,“著書都為稻粱謀”(《詠史》),“稻粱”就是“𠔌”。
  前人解釋此章,都說,學習應專心緻志,不要太功利,一邊讀書,一邊想祿米,朱熹甚至把“至”改成“志”。這樣講,當然很清高。但從下文看,孔子並不以求仕幹祿為恥,相反,他覺得,好政府,不當官,纔虧了。我想,這裏的意思,也許是說,學了三年,還不考慮仕途,是很難得的了。
  現在的研究生,有誰學習三年,不想飯轍,沒有吧?第三年,全忙找工作了。這次找不到,下一次,機會更小。(抓緊時間找工作)
  8.13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篤信好學,守死善道”,是死心塌地做學問,死心塌地追求真理。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我有個朋友,以色列教授,漢學家,他寫信給我,說他想移民中國,托我在中國找工作,信上就引了這兩句話。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即《述而》7.11的“用之則行,捨之則藏”。
  “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參看《憲問》14.1。孔子認為,薪水和地位是好東西,問題是什麽情況下該出來當官,什麽情況下不該出來當官。他認為,邦有道,應該出來當官,拿政府的錢,不然,很可恥;邦無道,應該躲傢裏,保全性命,不然,很可恥。(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李零簡介及自序(1)自序(2)自序(3)自序(4)
自序(5)為什麽我要讀《論語》(1)為什麽我要讀《論語》(2)孔子獲罪的原因(1)
孔子獲罪的原因(2)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1)孔子的邏輯是服從領導(2)孔子喜歡木訥之人
在守信守時上中國不如西方孔子講節約是心疼有錢有勢人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1)孔子兩次提到好德如好色(2)
孔子怎樣做調查研究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禮之用,和為貴(1)禮之用,和為貴(2)
孔子真的不在乎名嗎?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1)孔子提倡以德治國是幻想(2)怎麽消滅無恥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