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柯雲路把脈當代婚戀:誰的靈魂更可悲   》 第58節:誰的靈魂更可悲      柯雲路 Ke Yunlu

  (9)誰的靈魂更可悲
  1月2日,我去看望傢住東三環的一位長者,聽他說起自己親歷的一件事。
  正是陽歷2007年的新年,長者與老伴一起上街購物,途經一處剛剛竣工的建築,遠遠就見圍了一大群人,又見建築物上挂着些橫幅彩帶,以為是商傢的促銷活動,遂以看熱鬧的心態湊了上去。豈料走近纔發現一群人正齊刷刷地仰頭上望,衹見十幾層的樓高處站着一個年輕人。這纔知道遇到了媒體常常報道的自殺跳樓事件。
  老人有些耳背,站在上面的人嚷些什麽根本聽不清,還未及嚮周圍人打聽清原委,110警車已拉着警笛趕來,接下來是迅速鋪開氣墊,上樓勸導營救。由於警察到場,站在上面的人情緒更為激動,邊來回走動邊揮舞着胳膊大聲喊叫着什麽,不允許救援者靠近。底下的一些人顯出了不耐煩,有人喊:“有種就快點跳,少在這兒嚇唬人!”有的喊:“大過年的,我還忙着呢,別耽誤大傢的工夫!”還有的議論:“估計他也沒膽跳下來,不過是嚇嚇人罷了。”
  這對老人在寒風中默默站了一個多小時,直到那位自殺者被安全營救後纔離開。離開前更讓他刺痛的一幕是,他聽到了一些人對這個結果的不滿:“早知道是作秀,嚇唬嚇唬人罷了!”
  一百多年前,中國因其貧弱而被譏稱為東亞病夫,少年壯志的魯迅决心學醫救國。一件衆所周知的事情改變了他對人生的選擇。在日本求學期間,他看到一個電影,畫面上一個中國人被殺害,而作為同胞的圍觀者均表現得十分麻木。由此他毅然棄醫從文,開始了一場孤獨的精神救贖。在後來的寫作中,他更以“人血饅頭”重擊麻木的靈魂。
  人生在世,對生命的珍視是生命本身賦予的一種本能。在相關的媒體報道中,我們也看到過記者事後對這些自殺事件的采訪,有的因冤案得不到昭雪,有的是民工討不到工錢,也有的是無法面對的家庭糾紛……我想,當那些一步步爬上高樓、攀上電綫桿準備跳下來以自己的生命一搏,從而實現某種要求或願望的人,即使他並沒有最終下决心放棄生命,即使這衹是一種實現要求的手段,但對這種手段的選擇本身也已說明當事者被推上了怎樣的絶境。
  是的,一個法製的社會並不提倡這種極端的手段和行為,人們應當通過正常的行政或法律渠道解决睏境並爭取正義的伸張,但這並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話題。我衹想說,對這樣一些弱者,當他們身處險境時,同情並且援助是最起碼的人類情感。
  比起魯迅生活的時代,沒有人再敢稱我們為東亞病夫,隨着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們在世界範圍內的各項體育賽事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金牌。怎樣樹立大國形象成為挂在大衆嘴邊的話題。
  但作為一個受尊敬的大國,她的國民應當有怎樣的精神與文化形象?
  2008年即將到來,北京已為奧運會的舉辦做了許多準備。我們對世界的承諾是展現一個開放和文明的城市。然而,開放與文明的首都不僅僅是四通八達的漂亮街道和巍峨矗立的高樓大廈,它應該而且必須包括文明的行為和文明的心理。
  文明的心理首先是博大的愛心。
  那個走上高樓陷於險境中的生命是令人同情的。但比起那些無動於衷甚至表現出鬧劇般惡意的看客,誰的靈魂更可悲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第1節:“相對貧睏”的驅動與睏擾第2節:沒有貓狗的村莊(1)
第3節:沒有貓狗的村莊(2)第4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1)
第5節:關於復旦大學培養文學寫作碩士的聯想(2)第6節:互聯網上的童話(1)
第7節:互聯網上的童話(2)第8節:有一種情結叫奧運
第9節:陳逸飛失誤在哪裏?第10節:悲憫之心與人類的希望
第11節:林黛玉的病非藥可治第12節:生命的價值高於一切
第13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1)第14節:怎樣纔是對逝去親人的最好紀念?(2)
第15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1)第16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2)
第17節:為了家庭,你的底綫在哪裏?(3)第18節:發現父母婚外情,孩子怎麽辦?
第19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1)第20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2)
第21節:面對孩子,你微笑了嗎?(3)第22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1)
第23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2)第24節:婚姻中的愛情懷疑強迫癥(3)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