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太平天国史   》 卷七十 传第二十九 传贰辑 妇女传      Luo Xigang

  在太平天国革命当中,妇女们的英雄行动,曾使亲见的西方人惊叹为「洵世界得未曾见之奇观,即人类的幻想亦未能形状其伟大」〔一〕。她们投身於集体的战斗中,她们都是无名英雄,只偶而在断编零简中留下姓名。兹勾稽出几个人物,叙传於後,或许可以从其中窥见太平天国妇女的一斑吧。
  胡九妹
  胡九妹是拜上帝会最著名的女会员。己酉年(清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年)十二月初一日,时萧朝贵到花洲冲尾,要会众扶王(拥戴洪秀全打江山)、遵条(遵守教规天条),假托天兄下凡,唱天父前所题诗来教导会众。他先问会众说:「尔们众小,朕问尔早晨时东边出有一个弯弯一点是谁人?」会众奏说:「是二兄(称洪秀全)」。天兄说:「尔们既认得他,尔们要护著他及云山、秀清、朝贵等也。尔们各要修好炼正,男人要学冯云山,女人要学胡九妹。」
  天兄说了,先唱天父所题冯云山诗道:
  行正天条炼冯侪,一拳一脚就是他。
  暗沉山头云遮顶,慈和永记得成家。
  天兄接着,就唱天父所题胡九妹诗道:
  妇人看见胡井水,久记清静正煲茶。
  山凫大小树无贱,红花一朵在人家〔一〕。
  这首诗把胡九妹比作一泓清澈的给人解渴的井水,说她恰似「红花一朵在人家」,深刻地表达了她在群众中所起的作用,和反映出群众对她的赞美。所以当时「男学冯云山,女学胡九妹」,成为会众的口号〔二〕。
  後来胡九妹任东殿女丞相〔一〕。其後事不详。
  苏三娘
  苏三娘长江南北人误传为萧三娘〔二〕,她是广东钦州灵山县人〔三〕。夫为土豪害死,有冤没处诉,她痛恨社会不平,因密结几百人,进行报仇,把土豪杀死。从此聚众劫富济贫,纵横广西南部经十年,官府无法奈何。在当时人记载她的「灵山女儿好身手」,「路人争看苏三娘」的诗句里〔四〕,反映出广大贫苦群众对她深厚的感情。
  金田起义,传檄讨伐清朝,以除暴救民,建立太平世界为号召。苏三娘对部下说:「这正是我们多年来追求的目的,我们要赶快前去参加」。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二月,太平军进扎广西武宣县台村时,苏三娘和另一枝队伍的首领邱二嫂各带二千人前来加入。天王接受了她们,派她们各带本部分驻两翼〔一〕。邱二嫂不习惯於太平军的严格军律,旋即带队离开,这年八月,在贵县给清军消灭〔二〕。时三合会队伍加入太平军的也多相率离去,惟苏三娘率所部留不去。
  那时候,太平军分为男营、女营,天王遂命苏三娘专带女营,成为太平天国最著名的一员女将。她率女兵,和男营并肩作战,从广西一直英勇无敌地打到南京。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二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後,就派骁将罗大纲和苏三娘分领男女军去攻镇江。苏三娘率女军先登,克复镇江〔三〕。一时间,长江南北争传女子下雄关的惊人新闻。时人有诗咏道:
  绿旗黄幰女元戎,珠帽盘龙结束工;
  八百女兵都赤脚,蛮衿扎裤走如风〔四〕。
  不久,清军来反攻镇江,发生了连年的争战。当时保卫镇江的军队以女军为主力,苏三娘率领她们给攻城的敌人以迎头痛击,把敌人打得脑桨迸流,一次又一次地狼狈败退〔一〕,镇江卒雄峙不下。
  反革命分子说起苏三娘,十分骇怕,既诅咒她说什么「女魔竟解撄城守」〔二〕。又不得不承认她「矫健绝伦,屡挫兵锋」〔三〕。有人说她是罗大纲的妻〔四〕。其後事迹,记载失传。
  陈叶氏
  陈叶氏出身历史不详。清道光三十年春,凌十八奉命回广东信宜团营,她与凌十八同谋起义,前赴金田,被清军堵御不得达,折回广东,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七月,占领罗定州罗镜墟。
  陈叶氏在起义军中主持宣传教育工作,人人斗志昂扬,壬子二年春夏间,清军合围急,粮将绝,她又天天利用拜上帝会天父天兄的说法,鼓励将士,人心更加坚固,罗镜墟竟屹立不动。清朝两广总督徐广缙,广东巡抚叶名琛恨之刺骨,向皇帝奏报说:「陈叶氏相助为虐,日作荒诞不经之言,加意煽惑,群得有恃无恐,益见党固心坚,尤堪发指」!
  既而粮尽,将士饥病,不能守御。六月二十五日(夏历六月十三日),罗镜墟陷落,时陈叶氏已饿倒在床,不能起立,为敌人所俘,慷慨牺牲〔一〕。
  何大妹
  何大妹,侍王李世贤的母亲〔二〕。她是贫雇农家妇女,遭受地主阶级惨酷的剥削与压迫,使她具有强烈的斗争性〔三〕。在饥寒交迫的岁月里,她从来没有向生活低头,而奋起斗志跟生活搏斗,怀着满腔仇恨向那些逞威作恶的地主表示她的蔑视。李世贤锻炼成「少勇刚强」〔一〕,首先便是从她的教育下培养起来的。
  金田起义,大军经过藤县新旺村,何大妹欢天喜地对李世贤和女儿说:「天王起义,我们得见天日了」!她立刻点起一把火把破茅屋烧光,就带着子女跃踊投入军中,参加革命。她和女儿编入女营,从永安州一直打到南京。她母女俩都是当时得到东王杨秀清歌颂的「起义破关千百万,直到天京最英雄」的妇女。
  到天京後,太平天国以广西女军为骨干,展开解放妇女运动。当时组织天京妇女从事各项集体劳动,凡挖战濠、筑营垒、割稻、运输等工作都归妇女担任。这些工作,经常要组织成千成万人,有时多至八、九万人。何大妹母女便是其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广西女军又担任保卫天京任务,经常出击扎在天京城东孝陵卫的清朝江南大营,何大妹母女每战都当先。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十月,广西女军救扬州守军出围城,在三■河血战之役,她们也建立功勋。甲寅四年冬,女营解散,她们转入李世贤军中。
  那时候,李世贤已经得到群众公认为一员少年英勇的将军。後来成为著名大将,封为侍王,独当一面。何大妹在军中,对李世贤进行革命战争和执行革命政策,都大力鼓励,多方教导〔二〕。李世贤的功绩,得自她的帮助不少。
  甲子十四年正月,叛徒吴人杰据江苏溧阳降敌。时何大妹母女在溧阳,落在叛徒手,後由戈登送往李世贤军中〔一〕。
  许香桂
  许香桂湖南郴州永丰乡人〔二〕,生於清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三〕。初兴宁县廪生焦亮、焦玉晶(又名宏)兄弟都有文名,因应试道经永丰乡,和她的父亲许佐昌相识。许佐昌很器重他们,就把香桂嫁给焦玉晶,她的姊姊许月桂嫁给焦亮〔四〕。
  焦亮兄弟屡应乡试,都落第归,他们久困科场,见四方多故,民怨沸腾,慨然有推翻清朝的大志,焦亮尤自负材略。这时候,天地会在湖南起义,焦亮兄弟加入天地会,成立一个山堂,叫做招军堂,香桂、月桂都是其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
  太平天国辛开元年秋,太平军进入永安州,消息传来,焦亮立即前往投奔。明年三月,永安突围,焦亮被俘,解往北京牺牲,事详焦亮传。焦亮牺牲後,香桂、月桂、焦玉晶在湘南以焦亮家人的名义为号召,用招军堂为组织核心,发动起义。甲寅四年(清咸丰四年),就与清军展开武装斗争,起义队伍发展到数千人〔二〕。香桂英勇善战,众推为元帅,每战手执长锚,跃马如飞,冲锋陷阵,千军辟易〔一〕。月桂善於组织,众推为大元帅〔二〕。当时湘南起义军中,许家两姊妹,远近驰名。
  乙荣五年(清咸丰五年)春,两广三合会谋向湖南进军。许香桂等和广东三合会领袖何禄、广西三合会领袖胡有禄、朱洪英等取得紧密联系,准备在湘南接应,同取湖南,支援太平天国。
  这年六月,何禄领导的广东三合会起义军克复郴州,分军克复桂阳州、茶陵州。香桂、月桂、焦玉晶率众来会师,焦玉晶任三省大营军师〔三〕。时三合会计策,以郴州为根据地,桂阳州、茶陵州为拱卫根据地的据点。九月,桂阳州、茶陵州失守,敌人来攻郴州,香桂、月桂、焦玉昌率军潜袭桂阳州,以救郴州,不克,转战嘉禾、宁远交界,击败清军,进克江华县城。时别路军也克永明,於是遥相掎角,与敌相持〔四〕。十一月,郴州失守,何禄战死。十二月,永明军也撤退〔一〕,敌人来攻江华。丙辰六年(清咸丰六年)正月,香桂等退出江华城,至宁远县路亭,敌兵大至,香桂率後军鏖战,众寡不敌,军散,为地主团练所获,执送宁远县衙门,被查知为香桂,解回郴州,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六岁〔二〕。月桂、焦玉晶走投无路,到嘉禾县诈降,解往长沙,给清朝统治者看破,被杀死〔三〕。
  周秀英
  周秀英,江苏青浦县人,周立春女〔一〕。当她童年时,四方就要动刀兵了。周立春还有一个养女叫做周飞霞,就叫她们姊妹俩同拜名师学习武艺,好得他日一枪一刀,同打江山。秀英用的是大刀,飞霞用的是长枪,多得老师尽心教导,她们都学得一身好本领。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清咸丰二年)五月,青浦知县余龙光迫勒人民缴交已免的清道光三十年的旧粮,派催粮船到塘湾。农民怒打公差,焚毁催粮船,群众已经起来了,但还不知该怎么办的时候,周秀英就豪气冲天地从人群中挺身出来,大声叫道:
  「列位叔伯兄弟姊妹们,官府不会就此罢手,我们一不做二不休,走!到县衙门跟狗官算帐去」!
  这一声响亮的号召,大大地鼓舞群众的斗志,坚定群众斗争的决心与信念,群众「哗——」的一声,都跟着周立春、周秀英父女涌进城去,冲入衙门,痛打狗官,促成青浦农民的起义〔一〕。
  这年九月,苏州知府带领一千多名兵勇前来,扎下营盘,要剿捕农民。秀英率领农民守住塘湾桥。不识相的清兵看见一个年青姑娘当先横刀桥上,他们嘻皮笑脸地走上来。秀英手起刀落,清兵上来一个死一个,上来两个死一双。几十个清兵象疯狗一样,一窝蜂似地奔上桥来。秀英使出著名的开四门的刀法,只见人头一个接一个地落到水中,把塘湾桥下的河水染得通红,几十个清兵不到半个时辰都杀光。吓得後面的清兵向桥边倒退。秀英立刻发出一声怒吼:「追」!
  她就带领手拿农具的农民飞跑下桥来,向清军直冲。吓破了胆的清兵,不敢接战,慌忙抱头鼠窜,逃回苏州去。从此大刀秀姑娘威名远播〔二〕。至今青浦还流传有一首歌唱秀英这一役英雄事迹的民歌道:
  女中英雄周秀英,大红裤子小紧身,
  手拿大刀百廿斤,塘湾桥上开四门〔一〕。
  癸好三年秋,青浦农民大起义了。秀英在父亲周立春领导下,连克青浦、嘉定两城。父女英雄,最得群众的爱戴〔二〕。
  不久,周立春战败,被执牺牲,周飞霞也英勇战死。秀英突破重围,走归刘丽川军中,当了女将军。
  秀英帮助刘丽川防守上海,她发动上海妇女,组织一队女兵,经常出战,屡次打败清军,北门大败法国侵略军之役,她也立了大功。当时观战的人说她「辟易千人」〔一〕,外国记者也报道她和她的女兵说:「她们真的和古希腊亚马孙女将一样地勇猛和果敢」〔二〕。秀英就以这样的英雄行动出现在当时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舞台的前沿,使人们清晰地看到她那英风勃发的雄姿。
  上海小刀会起义军坚守到乙荣五年正月十三日(夏历正月初一日),粮食火药都尽了,乃乘夜撤退。敌军追到,秀英立马横刀,力战追兵。不幸马踬被执,在上海壮烈牺牲〔三〕。
  广东大妹
  广东大妹,在军中担任侦控和传递密信的工作。她说的广州话,跟江南和北方各省都相差很远,她刻苦学习了几省方言,又学会许多种走江湖艺人的技艺,人又很机警灵变,所以她都能够胜利地完成交给她的任务,在军中建立许多功劳。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正月,夏官又副丞相曾立昌等领军增援在直隶静海南退的靖胡侯林凤祥北伐军,广东大妹派到曾立昌军中工作。军队从安徽出发,一路都是敌区。三月,进军到山东临清州。时清朝在淮河、黄河流域广大地区戒严,关卡地方,有清军驻守,城市乡镇以至大路小路,都有州、县官兵和地主团练日夜巡查。因此,曾立昌派出的北上侦探和林凤祥派出的南下信使都被杀了,双方消息隔绝不通,曾立昌军队进入临清州城後还不知道北伐军退到那里。
  曾立昌召集诸将会议,大家都认为目前第一件大事是把援军到达临清州的消息通知靖胡侯林凤祥,请他派部队前来作向导,否则不知北伐军在那里,再向前进军,便会两误了。他们讨论信使的人选,感到难得适当的人去担当这一件重任。
  广东大妹知道了,她自请前往。曾立昌说:「自从进入妖境,妖兵、妖练到处截杀我传递消息的兄弟,此去入直隶境,更是难行。军中派出的都是北方兄弟,一个都没有得归来。你是广东人,北方乡村情形完全生疏,你去不得。如今到了临清州,是个交通大马头,正有需要你做的事情」。她听了,把眉一扬,奋然说道:「北去传递密信是难事,在临清州侦探敌情是易事。我不愿拣易事做。我要担当难事,那怕是踏刀山,入火海,我也要做。自古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从前派出去的兄弟,都因胆识不够,所以通不过妖兵、妖
  练到处的盘查,露出一点儿破绽,就被抓去杀害。如果有胆量,天不怕,地不怕,有见识,处处小心,见机灵变,那有去不得的」!曾立昌点头说:「大妹,你说得对,有胆有识,天下那还有难事!好,就派你去」!
  广东大妹扮做一个走江湖卖唱的山东妇女。她从临清州向北行。她并不躲躲闪闪独个儿拣小路走,而是专找大夥儿走大路。她说一口山东话,唱得一口好秧歌,对人和和气气,让茶让坐,行人都喜欢和她结伴同走。在路上,遇到清兵和团练的盘查,她态度十分安详,满脸笔容迎上去。敌人认为她是跟大夥儿一路的,也就把她放过。到宿店,夜间盘查更严了,她却从容地随机应答,有时同路结伴的旅客还给她作证明。这样,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盘查,掩蔽了敌人的眼睛。她每遇城市和热闹乡镇,就辞别旅伴停留下来,到茶馆去唱小曲。那些同路走的人越发相信她确是一个走江湖卖艺的妇女了,却不知道她到茶馆去原来是要打听北伐军的消息哩。
  那时候,北伐军退兵到直隶东光县连镇,援军到达山东临清州,正是震动这一带的大事,而茶馆就是传播新闻的场所。广东大妹到那里去,在那些饮茶谈消息的人们面前,唱出一支支悦耳的小曲,她的耳里却细听人们谈的新闻。她没有向人们打听过一声北伐军消息,而消息却清清楚楚地送到她的耳里来,连那连镇方向,道里远近,她都听得清楚了她还不放心,怕消息会有讹传,再到沿途几个城市和大镇的茶馆去细细听来,证实北伐军确实是退到东光县连镇了。她就向连镇赶去,终於达到目的地,向北伐军统帅靖胡侯林凤祥汇报了她的使命。
  她带来援军到达山东临清州的消息立刻传遍整个军营,全军欢呼雷动。林凤祥当众嘉奖她说:「众位兄弟,天王派来的天兵到临清州了!这位好姊妹,蔑视妖兵、妖练到处的截杀,灵变地通过妖人铜关铁卡的封锁,给我们带来好大的喜事,立了好大的功劳,你们都要学她的好榜样。现在,就派定胡侯去迎接北来兄弟,同打妖京」。她又向广东大妹说:「大妹,你做向导」!
  六百三十多名精锐骑兵立刻集合了。一匹黄骠色战马牵到广东大妹面前,她飞身上马,一骑当先,向导着定胡侯李开芳带领的这一支骑兵风驰电地向临清州奔去。
  不料在广东大妹离开临清州後几天,曾立昌军队就因沿途招收的部队不听指挥,被敌人乘机进攻覆败了。这支来迎的骑兵赶到临清州才知道。敌人从四面八方杀来,要退归连镇的路已断,乃东取高唐州,踞城以抗击敌人大军,後来又冲出重围,扼守冯官屯。广东大妹就在英勇的战斗中牺牲。至於她在何处牺牲,记载却失考了〔一〕。
  从金田起义开始,太平天国妇女,就有在军中担任这种送密信和做侦探的艰苦工作,给革命建立大功,为革命献出生命〔一〕。她们的英雄业迹,是永垂不朽的。虽然今天已经没有材料都来给她们立传了,但是,这一个广东大妹的英雄光辉形象,也就是她们的典型的英雄形象。
  柴大妹祝大妹
  柴大妹浙江省绍兴郡会稽县人,祝大妹珊阴县人〔二〕。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九月,太平军克复绍兴,把妇女从三从四德的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少女们尤爱慕军中青年,互相恋爱,通过组织批准,绍兴「城中时闻箫鼓声」〔一〕,都结成百年佳耦。时柴大妹、祝大妹正是青春少女,她们也和军中青年发生热恋,柴大妹和李大明相爱,祝大妹和翟合义相爱。李大明是一个二十四岁的青年,原隶石达开部下,後来在广西起义回朝,立功授职为忠贞将军〔二〕。翟合义十八岁,在十一岁时就参加革命〔三〕。他们都得到组织的批准,双双结了婚,革命给他们带来幸福。
  柴大妹、祝大妹都是劳动妇女,在太平天国解放绍兴後,她们劳动更加积极了,天天为着军士赶缝战衣。遇到有收获、运粮、修道路、濬水利、挖濠沟、筑城墙等等任务的时候,她们就组织起广大妇女前往担任。她们是站在生产战线的岗位上,为太平天国革命事业贡献了她们的能力。
  壬戌十二年十二月,法国侵略者与清朝军队联合来犯绍兴。癸开十三年二月,太平军撤出绍兴,立刻赶往长江以北远征。当时军事起了急剧的变化,统帅命令妇女都留原地,不得随军撤退。明年,天京失陷。太平天国在撤退地区,没有地下组织。柴大妹、祝大妹找不到掩藏的地方,幸亏附近三依庵住持是柴大妹、祝大妹的熟人,没奈何她们走到那里去削发为尼,潜藏了起来。
  柴大妹、祝大妹在反革命复辟的黑暗日子里,坚信革命一定成功,爱人一定凯旋归来。他们把那两张叫做「合挥」的结婚证书和李大明的立功奖状藏在庵内最深密的斗坛的墙壁内。她们怀着一颗赤热的心在企望着。九十年后,中国解放了,在拆建那所尼庵墙壁的时候,才把那两张结婚证书和立功奖状发现出来〔一〕。
  在太平天国失败之后,像柴大妹、祝大妹这样潜城在撤退区的太平天国妇女,对革命这一种坚定的信心和耿耿忠精的深挚感情,今天苏南还流传有一首豌豆花开歌,歌道:
  豌豆花开花蕊红,天朝哥哥一去影无踪。
  我黄昏守到日头上,我三春守到腊月中。
  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豌豆花开花蕊红,天朝哥哥一去影无踪。
  我做新衣留他穿,我砌新屋等他用。
  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豌豆花开花蕊红,天朝哥哥一去影无踪。
  娘娘哭得头发白,妹妹哭得眼儿红。
  只见雁儿往南飞,不见哥哥回家中!
  豌豆花开花蕊红,豌豆结策好留种。
  来年种下子豌豆,花儿开得更加红。
  天朝哥哥四个字,永远记在人心中〔一〕!
  这一首民歌,正好表达也柴大妹、祝大妹的心情,也歌唱出了太平天国失败之后,当时潜藏在撤退区的太平天国妇女的心情。
  刘王娘
  刘王娘的籍贯出身都不详。她是翼王石达开的第十四个妻子,喜读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随石达开远征。
  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一八六三年)四月初一日(夏历三月二十七日)。石达开进军到四川越嶲厅彝族地区紫大地。这一夜,刘王娘诞生一子。石达开大喜,取各定基,通令军中说:「本藩履险如夷,又复诞生次储,睹此水碧山青,愿与各弟同欢庆」。将士都顿首称贺。於是传令休军三日,大吹大擂,庆祝王子诞生。不料就在向撤云霄的锣声中,松林小河和大渡河水陡涨数丈,敌人防守两河的军队也都赶到,遂致被困紫大地。
  二十八日(夏历四月二十四日),突围到了老鸦漩河,凶山恶水,粮尽道绝,无法过河。当夜,石达开知丧败就在眼前,他环顾各王娘,悲痛怆伤,抚剑叹息。胡、潘、吴三王娘都痛哭投老鸦漩河死,独刘王娘抱着初生婴儿对石达开说:「一死易事,但徒死无补。次储定基,将来长成,得李复猷辅佐,必能报仇。妾愿学赵朔妻庄姬,用计脱难,图远猷。惟前途艰难,可惜没有程婴这种人」。她的话还没说完,两个卫士挺身出说:「十四王娘立大志,要抚孤报仇,我们愿舍命保护王娘和次储出走,去寻李宰辅」。石达开喜出望外,慨然应允。
  两卫士立刻剃发,刘王娘乔妆村妇,她含泪与石达开分别。卫士抱石定基,同刘王娘走僻岭,到天亮,已脱险,到狍邑子厂(就是现在的沪沽)〔一〕,假冒难民,藏在彝堡内。两卫士把刘王娘母子安顿后,就轻身去访寻李复猷。打算寻到驻军地后,就回来接刘王娘母子前往。
  清朝统治者既屠杀石达开部队,命令土千户王应元搜索馀党。五月中旬,刘王娘母子被这个骑在彝族人民头上的土司搜获。他恶狠狠地审问。刘王娘毫无惧容,侃侃而谈,声称将寻李宰辅再图恢复。后来被解到清政府处治〔二〕。刘王娘的宏图壮志虽然没有达到,但是,她抚孤图复兴的英烈事迹,却至今为人所称颂。
  蔡氏
  蔡氏,幼沃王张禹爵妻。幼年订婚,女家便把她送过来。他俩两小相亲。到少年才成婚。婚后十八天,禹爵即远征,不再归家。
  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沃王张乐行牺牲时,张家妇女都被抓进亳州死牢。禹爵三哥张琛妻侯氏在死牢里生下一个男孩,假报是女孩,设法由亲戚抱了出来。蔡氏幸得逃脱。到禹爵战死后,她痛不欲生,为着纪念爱人,为着纪念这个革命家庭,就把孩子抱过来抚养。她在反革命反攻倒算的黑暗年代里,敢於冒犯反动政府的法网,也不怕地主阶级分子的冷嘲热讽,说她「捻子老婆」、「长毛寡妇」、却独自个立志含辛茹苦,终生不屈。
  辛亥革命,孙中山革命政府表彰先烈。她的后代才得给张禹爵建立衣冠冢,把她的坟墓合葬,墓碑上刻着一副对联道:
  志扫胡虏,一生豪气塞天地;
  迹迈后緍,百年淑德冠闺闱〔一〕。上联歌颂张禹爵反清革命,下联歌颂蔡找英烈事迹,超过夏少康母亲后緍〔一〕,至今涡阳传为佳话。
  孙大妹
  孙大妹〔二〕是一个受封建社会重重压迫的妇女,丈夫死了,封建家庭强迫她守寡。当时太平天国革命向封建社会束缚妇女的礼教进行扫荡。她在革命洪流中,冲破封建桎梏,逃出家乡,投入捻党队伍。
  那时候,捻党队伍由遵王赖文光领导。她在军中,勤攻苦学,刀枪步骑都炼得清熟,赖文光选拔她做女将,搴旗斩将,所向无前〔一〕。敌人见她的旗影,就魂飞魄散。后来用计,先掘下陷马坑,伏弓箭手在两旁,诱她来追。她以敌人一向望风败北,想不到忽然会用计,果飞马急追,马陷入坑,不得出,敌人乱箭雨集,中箭牺牲〔二〕。
  孙大妹的英勇故事,至今还在苏北流传。其中有一首民歌道:
  孙寡妇,眼睛好,
  三里路外能看到,
  妖兵出营走一走,
  妖兵上街跑一跑,
  孙寡妇一枪打过去,
  妖兵个个往下倒〔一〕。
  这首民歌,通过「眼睛好」这一点,描绘出孙大妹对敌人瞧得准,打得狠的英雄业迹,使百世之后,这一位英勇善战的女英雄的形象,还活生生地涌现在人们的眼前。
  杜凤扬
  杜凤扬〔二〕,杜文秀长女,童年随父起义,在枪林火药中成长,她从战争学战争,艰苦锻炼成为连敌人也不得不低头称为「知兵善战,为「贼」所推服」〔一〕的女英雄。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恁般了得,直可与太平天国第一位少年英雄英王陈玉成媲美。只可惜当年那些龙争虎门的业绩,今天几乎都湮灭了。
  太平天国丁荣十七年(清同治六年)冬,杜文秀从大理派大军东征昆明,克复州县二十城,进围昆明城。当时清军从贵州救昆明,昆明东路为清军后方,而嵩明州、寻甸州两城尤关重要,故以大司徒马得才,大司寇李芳园、大司平马兴堂、大司衡杨荣、大司卫姚得胜、扬威大都督蔡廷栋各带所部镇守,以扼清军后路,且使敌人不得不防守板桥、邵甸、杨林、汤池、宜良、邑市、马龙、东川等处,以分散其兵力〔二〕。杜文秀恐嵩、寻人心不固,又虑各将不相下,特命凤扬到寻、甸监军〔一〕。时凤扬年十九岁〔二〕。人们喜爱戏剧上虚构的穆桂英挂帅,而在太平天国时代,竟真有杜凤扬这位杰出的女青年统帅「号称三、四十万」的大军〔三〕,出现在滇东战场上!
  当时两方的争夺战不在昆明城下,而在於东战场上。富民县为嵩、寻守军后路,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十一月三十一日(夏历十二月初三日),富民县城失守,后路被截断〔四〕。清云贵总督刘岳昭告已派军从曲靖进攻寻甸州,并把寻甸本年秋收粮食用水淹尽,粮食又缺断。富民县既陷,清云南巡抚岑毓英移军东来,逼近嵩明州城,同时以主力向寻甸州与刘岳昭军两面夹攻。敌人分路攻陷木羊、甸头、缉麻等处营垒,将后路层层截断,把古城堡守军困在垓心,直指寻甸州。岑毓英上奏清廷,叫嚣一个月将回民起义军全部肃清。在这个险恶形势下,凤扬以闪电般行动,从寻甸州统军出击,她骑匹青马,头上缠着白套头,风弛电卷地奔赴各战场指挥,把敌人各个击破。战门到十二月十六日(夏历十二月十九日),清军各路都败退,其中云贵总督刘岳昭果后全军久经占阵,号称湘军中的精锐,也全军溃败。围困昆明部队闻胜,十七夜(夏历二十夜),出兵进攻昆明城。昆明震动〔一〕。清廷革刘岳昭职〔二〕。凤扬临变不惊,指挥若定,把危亡转而为大胜,扭转了形势,以少年女子指挥军事做到这种地步,可说是一件奇迹。
  凤扬既大败清军,即分路进攻马龙州,沾益州、邑市等处,以断清军后路,敌人全局动也三〕。清军援兵至,攻不下。乃改变作战计划,留军守寻甸州城,自与李芳园、马兴堂守嵩明州城,派杨荣、姚得胜,蔡廷栋统率全部精锐进昆明,以阻截清军粮道,与围城部队联合围困昆明〔四〕。
  扬荣等於己巳十九年(清同治八年)二月初五夜(夏历二月初十夜)攻克扬林,即从长坡一带趋昆明,自初七日至二十日(夏历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攻大板桥清防军不下,乘夜绕越山路於二十一日(夏历二十六日)黎明进到昆明城东的十里铺、小偏桥等处,冲击清军粮道〔一〕。
  敌人飞调各路军队会集昆明。杨荣等率领这枝回民起义军仅二万人,清军人数远过此数,在力量对比上处於劣势〔二〕。故既至十里铺、小偏桥,与江右馆驻军仅隔六、七里,竟不能联合,而力战冲击清军粮道都被打退,自己的粮道反给敌人截断。未攻克大板桥敌营,就冒险绕山路进昆明,不但没有留退路,且给敌人得从大板桥夹击其后。双方在昆明城外从二月二十一日起至三月十三日(夏历三月十八日),鏖战二十三天,大司卫姚得胜战死。於是敌人四面环攻,昼夜不息。回民起义军粮米久缺,既困於饥,复疲於战,苦战至四月初十日(夏历四月十六日),敌人挖地道,用火攻,营垒被烧,从十里铺、小偏桥至长坡六十馀里,营垒二百馀座尽陷,战士冲出,夺路向昆明城北马村一带飞奔,敌人层层截杀,全军覆败〔一〕。
  清军乘胜进攻杨林,夺取嵩明州,夏历五月初二日〔二〕攻陷杨林,直抵嵩明州城,城内军火粮薪件件缺乏,势不能守。李芳园诡谲多智,谋用诈降计,向清军攻城主将杨玉科请降。杨玉科知是假的,却将计就计,与他盟誓,命刻期迎清军入城。至期,李芳园不出。杨玉科率全军临城索战,李芳园始同马兴堂出郊外迎接。杨玉科命将东城外的碉楼让给清军驻扎。李芳园请杨玉科单骑入城,打算要劫他为质。杨玉科假作答应。召部将两人各授计策,带几十个部兵,同李芳园、马兴堂回城。时凤扬在城上观察动静,望见清军已将扼要的碉堡占踞,又见李芳园、马兴堂带清将等数十人来,知李芳园反为敌所骗,即闭城门准入,列炮下击。李芳园受伤,不知所措。杨玉科收买李芳园左右入城,假托李芳园令,密传其部下,使在城内应,他当重赏,否则即杀李芳园。去后,杨玉科督清军攻城。凤扬内外受敌,不能支,要冲奔寻甸,去路已为杨玉科截断,力竭城陷〔一〕。
  据时人记载,「李芳园由嵩明拥杜文秀女入城,意在内外勾结,徐图大举」〔二〕。清云南巡抚岑毓英向清廷奏报也说李芳园「欲就中取事,暗图省城」,「其党羽均已剃发暗中混入省城,难於稽察,恐再延时日,贼党渐集,为害匪轻」,即将李芳园杀害〔三〕。管禁凤扬与其夫蔡廷栋於云南提督叛徒马如龙公馆,企图利用凤扬招降杜文秀。第二年八月十五日,凤扬乘隙偕夫蔡廷栋潜逃〔四〕。蔡廷栋得走脱归大理。凤扬无法出城,躲在豆菜巷老百姓家里。她驻军寻甸州时,曾到昆明西山麓一带视察军务,深得老百姓爱戴。她的部下执行起义军回、汉、彝一体的民族平等政策,替老百姓栽秧、种包栗、割稻子,群众无不赞扬。所以豆菜巷的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把她藏起来。最后是被马如龙的帮凶们搜查出来的,给岑毓英杀害於昆明白鹤桥。照昆明的传统习惯,处决人都是在城西北隅。清朝的官儿们知道百姓爱戴凤扬,顾虑走得太远,发生意外,就抄近路从马如龙公馆所在地端仕街转湾,走白鹤桥,反而向东南角杀人。民心向着谁,爱戴谁,连反动统治者也是明白的〔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序一 刘大年序二 谷霁光
序三序四 邢凤麟
自序凡例 汤锡龙
第一部份 卷一 序论第二部分 卷二 纪年
第三部份 卷三至卷二十一 表卷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卷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亩制度卷二十四 志第三 资政新篇
卷二十五 志第四 政权卷二十六 志第五 政体
卷二十七 志第六 食货卷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卷二十九 志第八 兵卷三十 志第九 刑律
卷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礼制卷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历
卷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举附招贤卷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卷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卷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