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 第58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58)      马汉麟 Ma Hanlin

  附带说一说,先秦文献很少看见楼字。《孟子·告子下》:"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赵歧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据此则不是楼房的楼。《说文》:"楼,重屋也。"又:"层,重屋也。"《考工记》上也讲到"殷人重屋",重屋指的是复屋(栋上加栋),而复屋是不可以住人的(段玉裁说)。《荀子·赋》:"志爱公利,重楼疏堂。"可见战国晚期已经出现了楼房。但是穷人的房子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的住房是筚门圭窦,瓮牖绳枢。
  我国建筑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劳动人民和匠师们在不断地改进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根据田野考古报告,我们知道殷代一般住房是在地面上挖一个地穴,穴周加培低墙,然后立柱盖顶,出入口有斜坡或土阶。这种形式的住房,考古工作者认为就是。《诗经·大雅·绵》说:"古公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复就是字的假借。帝王的宫室是建筑在地面上的,现在还看到当时的基础。基是夯土而成的台基或地基,础是柱子底部的垫石。后世建筑一直很讲究基础。
  殷代遗址至今还没有发现瓦,屋顶大概是茅草盖的。据推测至迟周初已发明瓦,但是大多数的房子仍然是茅草屋,所以古人说"茅茨土阶"、"茅茨不翦"。《诗经·豳风·七月》说:"昼尔于茅,宵尔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7]可见瓦屋是挨不着农民住的。
  砖的发明比瓦要晚些。战国遗址发现过空心砖,那是用于墓中的。但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已经说"中唐有甓",唐指堂涂,是堂下通过中庭通往前门去的一条路,甓,旧说是瓴(一作令适),也就是砖[8]。但是用砖砌墙是比较后起的事。
  中国古代的建筑材料十分丰富,可纯用可混用,例如: 泥土:北方多用泥土,尤以长城以北之民家为甚。
  纯木:长江流域及西南住房多用纯木材建造。
  纯砖:各地的城堡、砖塔及无梁殿之类。
  木与砖混用:最为普遍。
  砖与石混用:牌坊等类。
  石:墓及桥梁等。
  铜:特殊的堂宇及塔。
  铁:特殊的塔。
  古人筑墙很早就运用版筑技术。《孟子·告子下》:"传说举于版筑之间。"所谓版筑是说筑土墙用两块木板相夹,两版中间的宽度等于墙的厚度,板外用木柱衬住,装满泥土,用杵捣紧,筑毕拆除木柱木板,就成了一座墙了。版筑技术在古代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到现在有的地方还用这种筑墙技术。后来又用土坯砌墙,土坯叫做墼( jī)[9]。
  斗拱是我国古代高级木结构建筑里的重要构件,同时有装饰的作用。《论语·公冶长》说臧文仲"山节藻(zhuó)",旧说是梁上短柱,节就是斗拱。我们从战国铜器图案上可以见到类似斗拱的结构构件。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第2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第3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3)
第4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4)第5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5)第6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6)
第7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第8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8)第9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9)
第10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0)第11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1)第12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2)
第13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3)第14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4)第15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5)
第16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6)第17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7)第18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8)
第19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19)第20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0)第21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1)
第22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2)第23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3)第24节:中国古代文化常识(2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