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臺灣現代民歌三十年:遙遠的鄉愁   》 第58節:第四章 蛻變(2)      公路 Gong Lu

  從1980年代開始,臺灣流行樂壇逐步形成並完善了創作、製作、策劃宣傳到營銷這一整套運作機製。臺灣唱片業走嚮成熟的另一個重要標志是明確了這一行業的功利性,歌麯的創作與製作的動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自娛自樂或有感而發變成了有目的的商業行為。
  MTV的出現也改變了唱片公司的宣傳手段,成為唱片宣傳的必需品。造型、封面設計、攝影、舞蹈、錄音技術甚至對唱片內頁的印刷要求,使音樂之外又開發了許多相關領域。
  1980年代也是一個強銷歌手、塑造偶像的年代。"歌手"的強調,是1980年代後流行歌麯重要的一部分,音樂類型衹不過是塑造歌手個人風格的諸多文案素材之一,如庾澄慶的RAP,陳升的民謠搖滾,優客李林的民歌,陳明章的南管、本土民謠,而不再像1970年代的現代民歌那樣成為具有號召力的門類。
  民歌與流行歌麯的界限不再明顯。有些歌可以很肯定是校園歌麯或流行歌麯,有些則橫跨兩者。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民歌手的轉型以及民歌運動中崛起的音樂人開始在流行樂壇擔當頗為重要的角色。所以在下文提到的歌手及唱片中,很多是很難界定究竟是屬於1980年代流行音樂的新聲還是民歌運動的輓歌。
  ……………… 攀登高峰望故鄉/黃沙萬裏長/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飛縱千裏山/天邊歸雁披殘霞/鄉關在何方/風沙揮不去印在/歷史的血痕/風沙揮不去蒼白/海棠血淚/攀登高峰望故鄉/黃沙萬裏長/何處傳來駝鈴聲/聲聲敲心坎/盼望踏上思念路/飛縱千裏山/天邊歸雁披殘霞/鄉關在何方/風沙吹老了歲月/吹不老我的思念/曾經多少個今夜/夢回秦關 --《夢駝鈴》 詞:小軒 麯:譚健常 唱:費玉清 譚健常、小軒這一對夫妻檔的創作人因為合作的關係,常常被人稱為"譚軒"。從第一次合作的《三月裏的小雨》數起,譚軒的作品共有幾百首之多。譚健常出生在印尼,小軒出生在臺灣的軍人家庭,受父母的影響,兩人都有着深深的中國情結。強烈的民族情感始終是貫穿着譚軒作品的主綫,他們創作的《古月照今塵》,曾使無數中國人落下熱淚。
  1987年,臺灣政府决定開放"來臺老兵返鄉探親"的政策,在一波一波的返鄉熱潮下,鄉愁已不再是民歌時代"望鄉情愁",而演變成一種"近鄉情怯"。在這種情緒的感召下,小軒與譚健常創作了經典之作《三百六十五裏路》,成為臺灣關於鄉愁的經典作品,後由包娜娜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的演出而在內地走紅。
  11歲那年,譚健常隨傢人從印尼坐船到臺灣,第一次在船長室看到別人彈吉他,就被它深深迷住了,吃飯時要大人叫纔會回去。從那時起他就5毛、1塊地存錢,終於在高一那年用165臺幣買了第一把吉他。譚健常可能是臺灣最早搞搖滾合唱團的那人之一,那時越戰還在打,他們就在餐廳唱給那些來臺灣度假的美國大兵聽,真的很難想象現在謙和溫文的他在當年也是長發的搖滾青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推薦序一 喚起民歌時代的心中夢想第2節:推薦序二 唱過一個時代第3節:推薦序三 民歌,啊!民歌!
第4節:推薦序四 回到少年中國的路第5節:推薦序五 島嶼的寬度第6節:跋 給孤獨的孩子們
第7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1)第8節:自序 永遠的未央歌(2)第9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1)
第10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2)第11節:前言 反省的年代(3)第12節:第一章 往事(1)
第13節:第一章 往事(2)第14節:第一章 往事(3)第15節:第一章 往事(4)
第16節:第一章 往事(5)第17節:第一章 往事(6)第18節:第一章 往事(7)
第19節:第一章 往事(8)第20節:第二章 盛開(1)第21節:第二章 盛開(2)
第22節:第二章 盛開(3)第23節:第二章 盛開(4)第24節:第二章 盛開(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