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尋找北大   》 第58節:一點往事 文/洪子誠(1)      錢理群 Qian Liqun

  夢入少年叢
  王瑤先生的書齋妙語極多。某次,不知怎麽談起一個人與他母校的關聯,他放下他那有名的煙斗從容道來:如果畢業的學生名氣比學校大,學校就積纍你的名氣成為名校;反過來,學校的名氣就輸送給你了(大意)。我不知道先生是否有意鼓勵我們做出大學問,也不知聽衆中其他同學作何感想。我當日就悟到:我將永遠浸透在母校的光芒和溫煦之中了。
  一點往事(洪子誠)
  1965年秋天到1966年上半年,我和學生一起,在北京近郊農村的朝陽區小紅門參加"四清"("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那時,我畢業留校任教已有四個多年頭。6月1日,中央電臺廣播了聶元梓等人寫的大字報後,學校很快派進"工作隊",並要我們立即返回,參加被稱作"文化大革命"的運動。踏入校門,看到到處貼滿大字報,到處是騷動激昂的人群:這很有點像我想象中的或從文學作品看來的"法國大革命"(或俄國"十月革命")的樣子。按當時的規定,我不再到學生的班裏去,而是返回教研室,教師集中學習、開會。
  6月上旬的一天,我任班主任的那個班的一個學生幹部來到我的宿舍。敲開門後,站着,且神情嚴肅地通知,下午去參加他們的班會。我問會議的內容,他不肯坐下,也沒有回答便徑自離開。下午兩點我來到32樓,樓道裏貼滿了大字報。也有關於我的,還配有漫畫,好像是契訶夫小說中的人物凡卡在跟我說着什麽--《凡卡》是我給他們上寫作課時分析過的文章。我來不及細看,屋裏出奇的安靜;都看着我,卻沒有人和我打招呼。我看到床的上下層和過道都坐滿了人,衹有靠窗邊空着個凳子:意識到這是我的座位。便低着腦袋,匆匆走到窗邊坐下。
  這時,主持人宣佈:"今天我們開班會,對洪子誠同志進行批判。"這突如其來的"批判",和突如其來的"同志"的稱呼,頓時使我陷於慌亂之中,沒有一點思想準備的腦子裏一片空白。接着便聽到"洪子誠你要仔細聽大傢的發言,老老實實檢查自己……"的話。於是,我幾乎是下意識地掏出筆記本,轉身面嚮桌子做着記錄。從批判發言中,我逐漸明白了我的問題是什麽。一是在教學中,散布資産階級毒素,特別是小資階級情調。另一是當班主任犯了"階級路綫錯誤",重用出身反動階級家庭的學生;不錯,支部和班會幹部大部分出身革命幹部和貧下中農家庭,但"洪子誠沒有真正依靠我們,思想深處是喜歡那些少爺、那些小姐的"。發言有的尖銳激烈,有的語調措辭卻有些遲疑;前些天還稱我老師,現在當着我的面,不知怎樣才能做到理直氣壯呼我的名字。桌子是靠墻放的,這使我記錄時可以不面對學生,情緒也因此稍稍安定。
  大約過了一個多鐘點,已經有些平淡的會議,突然出現一個小"高潮"。一位坐在上鋪的學生揭露我在課堂上"放毒",說到激動處,放聲大哭起來。"你不讓我們寫遊行見到毛主席,是什麽居心?!我們革命幹部、貧下中農子女最熱愛偉大領袖,我們最最盼望、最最幸福的時刻,就是見到他老人傢,你卻不讓我們寫……"他哽咽着,無法再說下去。這真誠、發自肺腑的控訴,引起在場許多人的共鳴;有人便領着呼起"毛主席萬歲"的口號。我愣住了,但他說的確有其事。在寫作課上(畢業後我一直給中文係和文科各係上"寫作課"),通常對一年級剛進校的學生,會出"初到北大"之類的作文題,許多人便自然會寫他們參加國慶遊行的情景。在文章講評時我好像說到,如果我們要戰勝平庸,就要註意和培養你的敏感,發現你的真實體驗;拿遊行這件事來說,每個人的發現是不相同的,因此,不要千篇一律地從準備、出發,寫到見到毛主席,到最後回到學校;可以寫出發之前,也可以寫歸來之後;你所認為最重要的,並不一定是最值得寫的……這個同學說的,應該是指這件事了。在這個"高潮"出現之後,批判會倒不知如何再進行下去。於是,主持人宣佈結束。屋子裏又回覆到開始前那種異樣的安靜。我收起本子,在衆人沉默的註視下,匆匆離開。
  回到宿舍,從本子上一條一條地看着我的"錯誤",越看越覺得傷心、委屈,甚至産生怨恨的情緒。回想着我如何認真準備每一次課,如何批改每一篇文章,在上面密密地寫着批語,如何對學生個別指出存在的問題。我忘記了當時的社會和社會心態,鑽牛角尖一樣想不通,真誠的勞動為何得不到承認,反而受到指責。很長一段時間,便陷於"自艾自憐"的沮喪之中,並為這種情緒的合理找到解釋。但這件事很快就被"我們"忘記。說"我們",是因為不管學生,還是我,都被引導、並投入到對更大的事件,和更大的人物的關註。大大小小的批判會,在那幾年,也已成為傢常便飯。我和學生的關係,從表面上看,很快也恢復到原先的狀況。而且,好像是一種默契,關於那次批判會,我們後來誰也沒有再說一個字。但是,對我來說,存在於心理上的隔閡、障礙,卻沒有完全消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錢理群序:北大失精神第2節:編後記:拒絶"意淫"北大
第3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所北大第4節:目錄(1)
第5節:目錄(2)第6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1)
第7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2)第8節:北大最美的十棵樹 文/王立剛(3)
第9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1)第10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2)
第11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3)第12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4)
第13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5)第14節:三角地 文/叢治辰(6)
第15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1)第16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2)
第17節:北大需要荒涼感 文/馮永鋒(3)第18節:草坪音樂記憶 文/鬍續鼕(1)
第19節:草坪音樂記憶 文/鬍續鼕(2)第20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1)
第21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2)第22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3)
第23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4)第24節:紀念與反思 文/塗駿(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