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金庸與《明報》 》
第58節:第十八章 五字真言(1)
張圭陽 Zhang Guiyang
第十八章 五字真言
金庸:"我管《明報》其實是很獨裁的,我拿起稿就改,由頭改到尾。"
《明報》要打破八十年代銷路停滯不前的局面,除了要求早出紙外,還不斷改變副刊內容,包括加入了許多引起讀者側目的豔照。在沒有進入正題前,回顧一下中文報紙的副刊發展,也有助讀者瞭解《明報》的副刊。
中文報紙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創刊的時候,雖然沒有副刊這個類別,但是副刊式的文字卻是存在的。在香港創辦的《中外新報》、《華字日報》、《循環日報》除了新聞及廣告外,便是野語裨史、詩詞短文,這些都可以算是副刊文字。
歷史上的副刊
1897年,上海《字林滬報》出版《消閑報》,隨正張附送,被視為中文報紙正式出版副刊的開始。
1905年革命黨人鄭貫一在香港出版《有所謂報》,內容分莊諧兩部。諧部刊登非新聞性的消閑文字,就是副刊的前身。
1911年《申報》出版副刊"自由談",1914年《新聞報》出版副刊"快活林",為副刊文字賦予一個欄目的名稱。
副刊文字一嚮放在新聞、廣告之後,被戲稱為"報屁股"。副刊文字也曾一度被放在報首的,在香港首推《華僑日報》。1925年創刊的《華僑日報》,第一版是"香海濤聲"副刊。《明報》在創刊之初,也是以副刊放在第一版的。
副刊的範疇非常廣泛,傳統的副刊文字有小說、詩詞、戲麯。現代的有影劇、讀者服務、漫畫、攝影、婦女、青年、旅遊、時事新聞之背景介紹及評論,往往也被列入副刊的範疇。
《明報》的副刊,從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一直維持兩個版位,一版為小說,另一版為雜文。馬經、足球、讀者信箱等,當時並不被視為副刊。到了八十年代,《明報》副刊迅速擴張,過去衹有一欄的篇幅如婦女窈窕,擴展成為七八欄字的窈窕版,一欄的讀者來信也擴充成一個專版。《明報》的副刊內容,有校園、窈窕、明知、讀者、娛樂、體育、名廊、消費情報、馬經。對《明報》管理層來說,"副刊"一詞有特定的意義,並不是像其他中文報社一樣,泛指非新聞文體和廣告即為副刊。
《明報》的副刊,是指由創辦以來,一直維持着的"小說"及"雜文"兩版。這兩個版位的約稿工作,傳統上由金庸或總編輯潘粵生負責。兩版的編輯,衹是扮演催稿、校對的角色。其他版位如校園等,編輯可以自行組稿約稿。這也是《明報》在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特色。長期以來,《明報》"小說"、"雜文"兩版的副刊作者,大多是社長的老朋友,大多習慣直接與金庸或潘粵生接觸。他們有什麽不滿,也直接嚮社長反映,這也造成了兩版編輯不會刪改"小說"、"雜文"版的稿件,也不會主動與兩版作者聯繫,免得自找麻煩。
在具體運作上,《明報》副刊有一套明確的編輯方針,而且形成文字,指導副刊編輯怎樣處理副刊稿件。這點在香港中文報章的經營運作,是罕見的做法。《成報》副刊經營多年,且被金庸視為"言之有物,值得藉鑒"的副刊,但是《成報》副刊編輯,並沒有得到社長何文法對副刊的編輯方針指示,更沒有書之成文。
五字真言
《明報》副刊的編輯方針,包括評核一篇好文章的標準和選稿的優先次序。評核一篇文章之好壞,有金庸所定的"五字真言":
短:文字應短,簡捷,不宜引經據典,不尚咬文嚼字
趣:新奇有趣,輕鬆活潑
近:時間之近,接近新聞。三十年前亦可用,
三十年後亦可用者不歡迎。空間之近,
地域上接近香港,文化上接近中國讀者
快:金庸初提"快"字,後改用"物"字,即言之有物,講述一段故事,一件事物,令人讀之有所得。大得小得,均無不可;一無所得,未免差勁圖:圖片、照片、漫畫均圖也,文字生動,有戲劇舞臺感,亦廣義之圖
副刊選稿的標準,以二十四個字為依據:
"新奇有趣首選
事實勝於雄辯
不喜長吁短嘆
自吹吹人投籃"
金庸定出二十四字之外,還補充說:"事實勝於雄辯者,並非不用議論文字,而是夾敘夾議者較受歡迎。最劣之字是自我吹噓,無原則地利用本報作廣告;其次則為風花雪月,無病呻吟或傷小貓之死,或嘆寫稿之苦。"
不管"五字真言"也好,"二十四字依據"也好,金庸的關註點,是不能讓副刊令報紙跌紙。例如金庸1988年緻函總編輯董橋及副刊編輯主任邱鴻安,具名指出哪些專欄作傢文筆晦澀,學究味重,有跌紙效果;文章很悶,為副刊之大忌。金庸不衹控製了約稿、組稿的事情,還經常修改副刊作者的稿件,有時通篇改掉。例如某外稿的一篇影評,全文不到四百字,經金庸改動的地方,多達二十六處。改動的地方,包括動詞、連接詞;補上一些字句令語意更為明顯;改動譯名與《明報》之一貫用法吻合;改錯別字;還有標點符號。金庸自己也承認,他是很獨裁的,"拿起稿就改,由頭改到尾"。這種做法,經常引起作者抗議。1989年9月,金庸嚮行政委員會發出"董事長意見"函,強調衹在以下四種情況下,纔刪改作者的文稿: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第1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1) | 第2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2) | 第3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3) | 第4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4) | 第5節:第一章 香港--1959年(5) | 第6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1) | 第7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2) | 第8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3) | 第9節:第二章 少年金庸(4) | 第10節:第三章 野 馬(1) | 第11節:第三章 野 馬(2) | 第12節:第三章 野 馬(3) | 第13節:第三章 野 馬(4) | 第14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1) | 第15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2) | 第16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3) | 第17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4) | 第18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5) | 第19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6) | 第20節:第四章 創刊的故事(7) | 第21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1) | 第22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2) | 第23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3) | 第24節:第五章 尋找讀者(4)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