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悠悠南北朝:宋齊北魏的紛爭史   》 九 南北狼煙再起(1)      陳羨 Chen Xian

  崔浩被誅的那年恰好在公元五世紀的正中間,整整一個世紀以前的後趙亂亡、冉閔發動的大屠殺(參見《縱橫十六國》),恍若昨日,昔日高鼻深目的鬍人慘遭滅族,今天便輪到了北方最為顯赫的幾大漢人士族。歷史對人們,總是開着不大不小的玩笑,輪回也好,報應也罷,相似的情景一次又一次的出現。一百年前是慕容氏大舉南侵,一百年後就變成了南北世界的一場大對抗。
  崔浩被誅的四個月前,北朝皇帝拓跋燾與南朝皇帝劉義隆,幾乎同時想到了嚮對方開戰。首先動手的是拓跋燾這個“戰爭狂人”,剛剛從對柔然的戰事中調整過來,他便將刀鋒指嚮了淮水南北的宋國國土。
  南朝自元嘉七年(公元430年)的那次北伐失敗(參見《元嘉之治》)後,已有整整二十年沒有和北方的鄰居在戰場上過招了。宋文帝大概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加之二十年來的治世局面,異己權臣一個個都被他消滅,讓他頗為得意,以前的失敗歸因於年輕不懂事、考慮不周到,可以通通忽略不計,現在正值有為之年,所以要好好做幾件功勞可以蓋過歷史上那些明君英主的大事。蓋吳起事的那次,他就有了想法,苦於那時沒把北伐的事情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準備不充分,纔沒有馬上付諸行動。這回北魏的軍隊首先出動,他便想好了方針對策——保存實力,待機反攻。他給淮、泗前綫的各部將領下令:“如果魏軍兵少,就各自堅守;如果兵多,就帶上老百姓,一起退到淮南的壽陽。”
  拓跋燾親自率領騎兵部隊,呼啦啦來了十幾萬。宋國邊境綫上偵察的衛兵情報搜集工作極為不力,前綫各城發現魏軍時,雙方距離已經相當近了。南頓(今河南項城西)、穎川(今河南禹縣)的太守收到情報,驚恐萬分,立即棄城撤退。
  魏軍長驅直入,便殺到了懸瓠(今河南汝南)城下。駐守在懸瓠的是行汝南太守(行即為代理,行使的意思)陳憲,魏軍還未入境時,他被壽陽的豫州刺史、南平王劉鑠派到這裏。時間緊迫,陳憲來不及撤退,也沒收羅多少兵士,整座城中衹有區區不到一千人。拓跋燾的大軍很快就將懸瓠城團團圍祝
  魏軍數量百倍於城內守兵,拓跋燾本以為可以輕鬆拿下,沒想到竟然碰了釘子。陳憲人雖少,鬥志卻很高,擊退了一撥又一撥的攻城魏兵。魏軍在城外四周修築高樓,對着城裏瘋狂射箭。城裏的士兵想了個辦法,一人拿一塊門板,要行路取水時就背在身上,魏軍的亂箭竟也沒起多大作用。拓跋燾又下令改用衝車,衝車頂上裝個大鈎,專門拖拽城墻,懸瓠的南城很快就要坍塌了。陳憲也有對策,又在裏頭再修一道內墻,外面又竪立木柵欄,全力阻擋,衝車這一招又失靈了。魏軍衹好仗着人多,死命攻城,宋軍在陳憲的號召下奮勇苦戰,以一當百,攻城的魏兵完全沒轍,屍首越堆越高,到最後,後頭上來的魏兵直接踩着前頭人堆積的屍山,就能衝到城頭與宋兵短兵相接,戰況無比慘烈。
  懸瓠城對於守兵生死攸關,而對於攻勢不止的對手而言衹是一座可有可無的城池。拓跋燾的戰略方針不明確,十萬大軍被幾百個人拖在淮北,損失上萬。宋國這邊則贏得充分時間,兩路救兵分別從彭城、壽陽出發,一路往汝陽,一路往懸瓠。彭城的一路由武陵王劉駿負責,把北魏前來掠民的拓跋仁打了個措手不及,輜重被燒,軍隊失散。不過拓跋仁也算精明,很快就探清楚宋軍後繼不足,回師反擊,將宋軍打得大亂,得了不少馬匹和武器。
  壽陽的一路則由南平內史臧質和安蠻司馬劉康祖統領,拓跋燾的殿中尚書任城公乞地真領兵阻擊,被宋軍斬殺。北魏兩邊都沒撈到好處,拓跋燾無奈對手下部衆說:“淮南那邊看來是來了大部隊了,弄不好還會有奇兵,再不退兵怕是要中了敵人的詭計1一擺手,撤軍。
  這場防禦戰很意外地沒有大的損失,宋文帝本已膨脹的信心大大增強。前綫情報工作的滯後、接觸戰的劣勢等一係列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都被懸瓠的這場一對一百的守城戰的光芒所遮掩。偏巧這個時候拓跋燾不知哪根筋出了問題,讓人送來了一封挑釁意味很濃的書信。
  拓跋燾這封信,被全文收錄在《宋書》的《索虜傳》中,《魏書》的《島夷傳》則不見收錄,我猜測可能原因有二:一、書信的內容可能不為魏國史官所記載;二、從北魏一方看來,這封信的內容並不是十分體面、值得大書特書的,甚至可以說是十分丟臉的。而對於敵國劉宋而言,這樣的言辭正好能夠顯現北魏皇帝的傲慢、狂妄、外強中幹,用來鼓舞本國軍民的士氣,大約再合適不過了。
  拓跋燾一開篇就指責劉義隆大搞間諜戰,還侮辱戰俘(可惜那時候不能開個軍事法庭進行審判),品位太低。所謂“觀此所行,足知彼之大趣,辨校以來,非一朝一夕也”。
  接着他便質問劉義隆支援聯絡北魏國內的“恐怖活動頭頭”蓋吳,是搞“國傢恐怖主義”:你這傢夥如果還是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自己來取我的國土,卻總是用錢財引誘我國邊民,這可是偷雞摸狗的行徑!我如今纔得了你多少土地,哪裏比得上你得到的邊民數量多?(這就是鬍攪蠻纏了,天下者,有德之人取之。老百姓自然是願意去富庶繁榮的地方,這是人之常情,用戰爭以外的手段來得到更多人民的擁護,總比戰爭手段要來得代價小,也要長久一些。拓跋燾一生戎馬,沒能好好坐下來思考治世的政策,或多或少地忽視了經濟手段對於國傢昌盛的重要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章 從南北對峙說起一 劉裕發跡(1)
一 劉裕發跡(2)二 桓玄的野心(1)
二 桓玄的野心(2)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1)
三 六個月的皇帝夢(2)四 強國之本(1)
四 強國之本(2)五 拓跋珪功過(1)
五 拓跋珪功過(2)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1)
六 拓跋嗣平內攘外(2)七 盧循之亂(1)
七 盧循之亂(2)八 二劉相爭(1)
八 二劉相爭(2)九 翦除異己(1)
九 翦除異己(2)十 討滅宗室(1)
十 討滅宗室(2)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1)
十一 劉裕的最後一次輝煌(2)十二 失去長安的帝業(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