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讀:劉緒義讀春秋   》 第58節:宋襄圖霸,是是非非總成空(7)      劉緒義 Liu Xuyi

  那麽,可不可以這麽說,宋襄公是在錯誤的時間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我不這麽認為,假使沒有宋襄公,宋楚之間的戰爭就能避免嗎?不能!因為宋國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其勢力來說,都是北進中原的楚國霸圖路上的攔路虎,即便宋國不主動出擊,楚國的入侵衹是遲早的事,也就是說,宋楚之間難免有一場惡戰。這一點,我想宋襄公比我們考慮得更早。
  有宋八百年間,其早期受周王室的防範,後期則長期處於南北諸大國衝突的鋒芒處,其
  特殊的身份、文化背景、經濟實力以及戰略位置,一直為各諸侯國所垂涎。
  據楊寬先生考證,宋國的經濟情況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比較繁榮的,宋國所以能成為中原較強的諸侯國,自然條件的優越也是因素之一。《禹貢》徐州,土是赤埴墳,田是上中等。戰國時分屬魯、宋、楚等國。"宋國以有桑林着稱,蠶絲事業也很興盛"。
  當時有名的大城市:宋的陶邑(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齊的即墨、安陽、越的吳(蘇州)、秦的鹹陽等。在這些商業城市中,宋的陶邑最為重要。它北臨濟水,東北有菏水溝通泗水,自從鴻溝開鑿以後,濟、汝、淮、泗之間構成水道交通網,陶邑正處於這個交通網的中間。陸路交通也是發達的。由此嚮東北是商業發達的衛國,嚮東是魯國和齊國,嚮西是魏國和韓國。因為它地處中原地區水陸交通的中心,"諸侯四通",就成為"貨物所交易"的"天下之中"。這裏手工業和商業都很發達,人口衆多,范蠡就曾在陶邑"三緻千金"。范蠡"以為此天下之中,交通有無之路通,為生可以致富矣","陶朱公"之名便據此而來。直到漢初,包括定陶在內的濟陰都還是個人口衆多的地區。魯仲連給燕將寫信,就曾說:"請裂地定封,富比陶衛。"
  在齊國滅宋前,齊秦趙三大強國都曾想奪取定陶,引起了激烈的鬥爭。不僅齊愍王要攻滅宋國,而且秦的穰侯魏冉和趙的奉陽君李兌都曾想攻取定陶作為自己的封地。後來張儀遊說楚王,謂楚王"舉宋以東指,則泗上十二諸候盡王之有己。"到秦漢之際,劉邦還在定陶稱帝。由於爭奪宋地,曾發生一係列合縱、連橫的戰爭。宋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僅在軍事上,更重要的是在經濟地理和文化地理上。這一點楚國最深知其厲害,楚在逐步吞併周圍小國後,將重要目標鎖定在宋國,故楚北舉必攻宋。它不僅自己出兵不斷攻打宋國,而且還經常指使鄭國等宋周邊國傢攻宋。《左傳》中關於宋楚之戰的次數最多。
  宋襄公死後,不久,宋與楚媾和。宋成公親往楚國,主動把宋國放回了二等國傢的地位,自此以後,終春秋之世,宋國再也沒有機會覬覦霸主寶座。
  宋襄公死後第二年晉文公立為晉國國君,不久就成為中原霸主。史傢說到春秋霸主都說齊桓晉文,沒有宋襄公的位置,直到漢人才把宋襄公列入五霸之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1)第2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2)
第3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3)第4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4)
第5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5)第6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6)
第7節:為不刊之言,著將來之法(7)第8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1)
第9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2)第10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3)
第11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4)第12節:一個謠言,一個女人,一臺烽火(5)
第13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1)第14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2)
第15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3)第16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4)
第17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5)第18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6)
第19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7)第20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8)
第21節:平王東遷,歷史不可承受之變(9)第22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1)
第23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2)第24節:莽夫當國,歷史不可承受之纍(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