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明報·出入山河   》 第58節:死亡𠔌 文/北島(1)      饒宗頤 Rao Zongyi

  死亡𠔌
  北島
  登高,群山隆隆升起,從灰藍到赭黃,交響樂般展開。在老李的指導下,火山噴發,地殼運動,摺叠成山,圍堰成湖,湖水蒸發,留下????鹼地。揮手之間,幾億年過去了。
  死亡𠔌(Death Valley)位於加州東南部,占地三百萬公頃,是美國本土最大的國傢公園。一八四九年,三十個尋找捷徑的淘金者在那兒迷了路,活下來十八個,其中一個幸存者稱其為"死亡𠔌"。
  今年感恩節我們去了死亡𠔌。同行的老李一傢,住在同一個小城。老李山東人,上海長大,東北插隊,一看就是個北方漢子,黧黑結實,在公開場合不大說吳儂軟語。這從發聲學的角度來說是有道理的,圓號怎麽能發出絲竹之聲?他剛獲得生態學博士學位,留校做博士後。人傢是環保專傢,以前學的又是選礦,當嚮導再好不過。他提前一個多月就開始準備,查資料,找地圖,訂旅館,租汽車。在美國出遠門最好租車。開人傢帶保險的新車,對多數中國人來說,總免不了有一種苦盡甜來的竊喜。
  我們一行連大人帶孩子整十個,浩浩蕩蕩,正是懷着這種竊喜上路的。我開的是輛嶄新的豐田Camry,老李開的是瑞典車"富豪"(Volvo),由他帶路。Volvo在瑞典文明明是輪子,這八成是講求實際的香港人譯的。最近《紐約時報》登了篇文章,指出香港翻譯外國電影時,片名從不直譯,而是用四個字點出故事的穴位。看來把"輪子"譯成"富豪"是對的,衹有"富豪"纔配坐在這樣的"輪子"上。
  市中心戳着世界上最高的溫度計,最高溫度是華氏一百三十四度,相當於攝氏五十六度。
  按老李的計劃,我們在一個小鎮維薩利亞(Visalia)歇腳。據說這個小鎮本世紀初因農牧業相當繁榮。那肯定是個偉大的謠言,看看眼下的衰敗景象,所有的房屋好像乳酪製成,正要和大地融為一體。我們在市中心的草坪上野餐。周圍的人形跡可疑,多是流浪漢。陽光明媚。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給這個正在死去的小城帶來意外的浪漫時光。
  孩子們都聚在前面的"富豪"車上,聽範曉萱和周華健的歌。我們這些落伍者,緊追慢趕,聽霍若維茲(Horowliz)在莫斯科的鋼琴演奏會。兩代人之間的唯一聯繫是步話機。喊破嗓子,對方竟毫無反應。追至並駕齊驅,搖下車窗,連喊帶比劃。終於從步話機裏調出聲音:"地瓜地瓜,我是土豆……"
  到貝剋鎮(Baker)天已黑了。貝剋,英文意思是"烤爐",可見其熱。市中心戳着世界上最高的溫度計,最高溫度是華氏一百三十四度,相當於攝氏五十六度。貝剋鎮建於五十年前,是進入死亡𠔌的大門。
  在事先訂好的汽車旅館"面包仔"(Bun Boy)辦好住宿手續,一招手,五男五女趁夜色扛睡袋拖鍋碗瓢盆分別鑽進兩個房間。洗漱完畢,我們來到隔壁一傢名叫"瘋狂的希臘人"(The MadGreek)的飯館。"瘋狂的希臘人"一點兒也不瘋狂,主人和顧客個個沒精打采。若溫度計升到一百三十四度,我相信人人都會發瘋的。這是傢希臘式快餐店,陳設俗氣,有一股強作歡顔的味道。墻上挂滿了好萊塢電影明星的照片,上面有他們的簽名。
  早上六點半,用電鍋煮上方便麵,把孩子們轟起來,排隊上厠所。我臨睡前和老李喝白幹,喝得我腦仁疼。從貝剋鎮出發進入死亡𠔌,由邵飛開車。我昏昏欲睡,衹記得路很窄,兩邊開闊,像個舊夢。到了則巴瑞斯基(Zabriskie Point),我纔醒來。登高,群山隆隆升起,從灰藍到赭黃,交響樂般展開。在老李的指揮下,火山噴發,地殼運動,摺叠成山,圍堰成湖,湖水蒸發,留下????鹼地。揮手之間,幾億年過去了。
  魔鬼的高爾夫球場是????鹼的碎石形成的奇特地貌。坑坑窪窪,到處是小洞,衹有魔鬼才能在這樣的地方打高爾夫球。
  這裏是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之一。夏天地面的最高溫度達一百八十度,也就是攝氏八十二度,可以煮熟雞蛋了。居然還能有植物幸存下來。有一種草木,葉子灰白,像鈴鐺在風中搖動,手輕輕一碰,煙飛灰滅。老李解釋說,這類植物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在漫長的旱季完全關閉,任枝葉幹透,但根部保留最後一點點兒水分,等待雨季的到來。那是一種修煉,生生不息,直到地老天荒。
  我們來到二十頭驢峽𠔌(Twenty Donkey Valley)。一八七三年,一個叫考爾曼(Coleman)的人在這裏開發了硼砂礦,他製造了一種二十頭驢拉的車輛運送礦砂。沿溝壑進山,我們深入大地的褶皺。這些黃色的山包又禿又圓,土質鬆軟,有點兒像陝北的黃土高原。我突然想唱支陝北民歌,運了半天氣,沒唱出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1)第2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2)
第3節:旅遊寄簡--日本 文/金庸(3)第4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1)
第5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2)第6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3)
第7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4)第8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5)
第9節:緬甸七日遊 文/施叔青(6)第10節:禪窟:佛教聖地Banāras 文/饒宗頤
第11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1)第12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2)
第13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3)第14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4)
第15節:憂鬱的突厥武士們 文/金庸(5)第16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1)
第17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2)第18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3)
第19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4)第20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5)
第21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6)第22節:重遊布拉格札記 文/李歐梵(7)
第23節:以色列散記 文/舒婷(1)第24節:以色列散記 文/舒婷(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