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春秋列國志傳   》 第五十八回 晉郤剋兜腸大戰 晉士匄青年進計      餘邵魚 Yu Shaoyu

  卻說齊自孝公以來,國勢弱甚,不能再振桓公之業,趨時附勢於強霸之間,晉勝則順晉,楚強則降楚。至頃公之時,楚莊王敗晉於那,遂叛晉而降楚。齊頃公好色,雖臨朝之時,常以美女數十,列於左右,上大夫晏弱,屢諫不從。及報晉大夫郤剋至,晏弱來諫。
  齊侯問曰:“卿諫何事?”弱曰:“請屏美人,然後召郤剋。”頃公不從,曰:“美人畏郤剋耶?”弱曰:“非也!臣聞郤剋狀貌醜陋,美人見之必笑。晉大國也,倘笑其大夫,必招徵伐之患。聽以臣請,先屏美人,而後召郤剋。”頃公大怒曰:“楚方強盛,何畏一晉哉?”遂不屏美人,召郤入朝。頃公問其來故,剋曰:“寡君以晉與齊,中國之唇齒,晉不幸初敗於楚,或言齊叛晉盟,而歸降於楚,寡君茲欲興兵復伯,使剋請君示下!”公曰:“晉楚更伯,其勢迭興,吾齊僻處海濱,不與晉楚爭長,但伯在晉則順晉,伯在楚則順楚,汝晉托復伯業,吾齊焉敢不從?”郤剋辭命將出,衆美人見其醜陋,果然大笑曰:“吾聞晉國有好人物,若郤大夫者,殆魑魅之屬耶!”
  郤剋含羞而歸。晉景公問齊國之事,郤對曰:“臣觀齊志,將背晉降楚,若不速徵,恐引動諸侯。”少刻,士燮、魏顆自魯衛還,言魯衛皆不降楚,景公大悅。遂拜郤剋為元帥,士燮、魏顆為左右翌,趙武為先鋒,大發甲兵十五萬伐齊。哨馬報知齊侯。頃公問於群下,晏弱與高固皆曰:“齊與晉皆中國諸侯,不宜相戮,楚乃荊蠻之國,不可與之相親,望明公往晉會盟,免動幹戈可也!”頃公然之。忽一人自外進曰:“楚兵帶甲百萬,橫行中國,齊不附楚,而附弱晉,豈不誤哉?若能以精兵五萬付臣,臣敢退晉兵。”衆視之,乃東海人也,姓邴名夏,現為下軍大夫。頃公大喜。遂以邴夏為先鋒,逢醜甫為保駕,親率大軍十萬拒晉,又差使者往秦楚求救。
  大軍與晉兵遇於鞍,相對二十裏下寨。次日,郤剋有戰書入齊。齊頃王拆而覽曰:晉乃姬氏親族,齊乃周室功臣,其相為霸以主夏盟者,皆攘夷尊周之意也。故我文公敗楚於城濮,傅之桓公服楚於召陵,世世定誓,永期相救。奈何我兵初敗,爾齊即叛晉降楚,夫以千乘之國,屈膝以事荊蠻,豈不上愧齊桓管仲哉!今治精兵十五萬,戰將五千員,來問背盟之罪,如若執迷不悟,約來日辰時三刻,於摩笄山下,兩兵一接,决定雌雄。衹此直布,餘不多白。周定王十八年夏六月壬申,晉東徵大元帥郤剋書。
  齊頃公覽書大怒,裂書於地,斬其來使。次日,親自披挂出馬,大駡:“郤剋匹夫!何不出馬答話?”郤橫槍殺出,二馬正鬥之間,齊先鋒邴夏暗射一箭,中郤之腹,郤倒翻馬下,韓厥救起,令解張保之。韓厥抵住齊侯,郤抽箭,腸出五寸,郤令收軍。解張曰:“齊之兵氣方銳,我若收軍,彼必乘勢追擊。”剋曰:“我腸被傷,暫息中軍,汝等盡力敵住一陣!”
  解張曰:“元帥者諸將之表,中軍欲息,誰肯爭先,願元帥奮起神威,激厲將士。”郤乃抖起精神,以掩心甲兜住箭傷,拍馬殺入陣中,左衝右突,齊兵不能抵敵,逢醜甫拍馬來迎,被剋一槍刺於馬下。
  邴夏、高固拍馬又戰,郤不戀二將,直望齊侯殺來。齊侯力戰數合,不分勝敗,郤箭傷裂,輒以衣袍包住,奮力又戰,齊侯不能抵敵,棄甲東走!郤大叫曰:“我不擒汝誓不回軍!”
  拍馬直趕,齊侯走入金輿山下至華泉,時當盛暑,馬亦渴極,一見華泉,伏地而飲,再不肯走。郤趕至,衹差五裏,齊侯大叫:“天亡我也!”步行裏餘,遇副將接住,以它馬走入金輿山中,郤追至山下,不見齊侯蹤跡,欲殺入山,恐有伏兵。少刻,晉兵一齊追至,郤剋傳令,大軍三圍金輿山,齊將殺入救主者,皆被晉兵截住,內外不能相通,睏旬有餘日,齊將軍馬無糧,秦楚救兵不至。令高固出見郤剋,言奉降表,乞退兵,以復舊好。
  郤剋不從,欲斬高固,務滅齊國。韓厥曰:“盟主無絶人之心,齊侯欲背楚歸晉矣!何必覆絶其國?”郤原被齊侯婦人所笑,常懷其恨,聞韓厥之言,乃謂高固曰:“姑赦爾國君臣之死,令蕭姬來質,然後放汝君臣返回。”高固對曰:“蕭姬乃寡君之母也!五伯樹德,教人忠孝,今子欲主夏盟而質人主母,是教人不孝也,欲合諸侯,不亦難乎。”郤剋悟,受其降表,令大軍盡取齊地之麥而歸。齊侯出,收其餘兵而還。後人有詩曰:
  山西晉地山東齊,齊乃功臣晉共姬,為霸同安諸國業,合盟曾攘四方夷。
  本當協力扶神器,何事參商動戰旗,痛惜金輿山下路,縱橫高積幾多屍。
  卻說晉兵班師,歸至輔氏澤,忽塵土蔽日,喊殺連天,晉兵不知為誰,列開陣勢。哨馬報曰:“秦桓公使大將杜回前來救齊。”郤剋問:“誰敢對敵?”先鋒趙武願往!戰不數合,敗歸見郤。郤又問:“誰敢當先?”魏顆進曰:“伐齊之功吾未建立,願引本部兵活捉杜回”郤許之。顆即披挂上馬,遠望秦兵旗下一將,金睛銀牙,用一把莫邪劍,率兩行短刀手,凜凜然如有翌之虎,魏顆一見心慌,未敢嚮前,移時杜回匹馬單刀殺入晉陣。魏顆遮攔不住,敗歸本寨,欲入中軍請兵相助,又不敢妄請,悶悶不悅。
  杜回數次挑戰,魏顆之弟魏錡,欲請兵出敵,顆不許,衹令堅守,待設計行兵,錡出。顆思其計,坐至三更,假衣而寐,夢一老人,似農傢狀,又不通名,進前告曰:“將軍引戰於輔氏澤左十五裏草場上,吾當力助,必然建功!”顆覺乃是一夢,召魏錡詳告夢中之言,魏錡以為虛妄不信。顆曰:“莫非此地神靈默助晉室,吾必從之。”
  次日,魏顆披挂,引本族弟兄之兵馬,列陣於輔氏澤左十五裏草場上,杜回果來打陣,魏顆接住一陣,戰至十五合,顆之刀法又亂,魏錡拍馬夾攻,杜回左衝右突,晉兵抵擋不住,披靡敗走。杜回拍馬來迫,可回之馬一步一跌,晉兵回頭視之,見一老夫在場中結草以套杜回之馬,顆信夢中之言,招大軍殺轉,杜回馬僕翻於地下,被顆活捉而歸,解見郤剋,郤剋斬之,立顆為破秦第一功。
  大軍班師,顆回本寨。是夜,又夢老人曰:“吾非他人,乃魏武子嬖妾之父也,蒙將軍從父活命嫁吾之女,不以殉葬,今日結草以報於恩也!”顆覺,乃悟其事。漢太尉楊震贊曰:
  德種心苗,必福其裔。
  賢哉魏顆,從父之治。
  而師破秦,老父結草。
  吾信蒼天,惟德是報。
  明成祖贊曰:
  作德常雲白日休,嬖妾倉皇分殞身。
  魏顆若非尊治命,哪能復作世間人。
  老人結草意殷勤,不忘當時活子恩。
  作善由來天有報,聖賢垂訓豈虛言。
  大軍至絳州,景公親率文武出城迎接,忽怪風大作,天昏日迷,景公驚懼。忽有一魅,藍面赤須,跳進駕前,大駡曰:“昏君妄信讒言,殺我功臣子孫,隨我不得輪回,我必生嚼汝之肉!”景公大懼!問曰:“汝何人也?”魅曰:“吾乃趙氏祖先!”公曰:“吾已立趙武為卿矣!”魅曰:“吾孫雖立,汝又不追封趙氏,使我三代之魂,百口之冤,盡作無名鬼!我必嚼爾之肉!”言罷以銅錘來打景公。景公大叫:“群臣救我!”拔佩劍砍斬其魅,卻妄劈自己之指,群臣不知為何?也來搶劍。景公口吐鮮血,不省人事。
  群臣扶駕而歸。時,大軍歸朝,郤剋箭傷腸出,不能復收,亦病將危。士燮、趙武等衆卿相謀曰:“今君被魅,元帥將危,非邦傢之福,當若何處之?”魏相曰:“吾聞秦有醫土,姓高名緩者,能攻內外之癥,善達陰陽之理,乃當世名醫。現為秦國太醫,若救吾之君臣,非此人不可。”衆曰:“秦乃吾之敵國,豈肯放良醫而救吾臣哉?”相曰:“救災恤鄰,古之善道,吾請掉三寸之舌,必得高緩歸晉!”衆許之。
  魏相即日治裝往秦。秦公問其來故,魏相對曰:“寡君不幸,而沾狂疾!聞上國有良醫名高緩者,有濟活之能,故臣來求,以濟寡君。”桓公曰:“晉國無理,數敗我軍,豈肯以良醫救汝哉?”魏相正色曰:“秦晉匹偶之國!故我獻公與你穆公結婚定好,世世相親,所以穆公三送晉君,以申舊好。奈何文公死,襄公幼,穆公背義,輒用孟明,師出崤山伐晉,是欺吾弱也!既其後,又用孟明侵我王宮,圍我絳州,是又欺我連喪老臣,國危主幼也!及我景公伐齊,明公又遣杜回助戰,此皆秦欺晉弱,背舊結冤,何謂晉犯秦也?且臣聞幸災不仁,懷怨不義,明公量寬如海,不念舊惡,而忍睏匹偶之國耶?”桓公見魏相言詞當理,乃召太醫高緩往晉。魏相謝恩,遂與高緩連夜歸晉。
  時郤剋已死,景公病甚危篤,日夜望醫不至,忽夢有二小鬼從己鼻中跳出,自相謂曰:“秦高緩當世之名醫,彼若來救藥,我等必然被傷,不如我逃入肓上,汝逃入膏下,以避其攻治,有何不可?”言罷,二小鬼復從鼻中而入。須臾,景公大叫,上鬲下鬲疼痛,坐臥不安。少刻,高緩至,魏相引入。察其病癥。緩曰:“此疾不可為也!”景公曰:“何以言之?”
  緩曰:“此疾居肓之上,居膏之下,攻之不可,施之不效,藥不能治矣!”景公嘆曰:“此誠良醫也!”命厚待遣歸。高緩謝恩歸。後人有詩云:
  秦緩名醫士,陰陽腹內藏。
  未知生死癥,先達疾膏盲。
  扁鵲何能過,華佗也莫當。
  誠哉醫國手,豈特獨稱良。
  是夕,果然景公即卒,群臣奉其子州蒲即位.是為厲公。
  六卿奏曰:“宋鄭叛晉降楚,不可不伐,宜乘此伐齊之兵,速進伐鄭,鄭服則宋望風歸晉矣!”厲公善之。遂拜欒書為元帥。
  士燮佐之;郤錡為右翌,苟宴佐之:韓厥為左翌.郤至佐之:荀瑩為先鋒,郤輩佐之。大發精兵二十萬,殺奔鄭來。鄭成公聞晉兵勢銳,欲出城納降。大夫姚釣耳曰:“鄭地偏小,間於晉楚,衹宜事一強者,焉可躊躇兩國,而歲歲受兵乎?”成公曰:“若何?”耳曰:“依臣之見,莫若求救於楚,楚兵至,吾與之夾攻,大破晉兵,使其再不敢視鄭,則鄭可保長久之計!”公悅!亦遣釣耳往楚來求救。
  釣耳至楚,見共王。時楚國初喪叔敖,人心搖動,楚王不欲起兵。有一公子自外進曰:“天下諸侯初叛晉降楚.前者因喪元帥不救齊難,今又不救鄭,是棄諸侯來歸之意!”衆視之.乃王族公子側字子反也!王曰:“吾知不救鄭為失伯,爭奈上卿叔敖已死,國事無人統率,是以躊躇。”子反曰:“終不然以荊襄百萬之衆,無一元帥,即解伯業,王如肯以總督之印賜臣,臣雖不纔,敢保鄭國安如泰山!”楚王隨即拜子反為元帥,以子垂、瀋尹為左右翌,潘尪為先鋒,養由基為保駕,親自救鄭,兩國之兵,遇於鄢陵。晉兵聞楚兵至,士燮欲抽兵。
  郤至曰:“不可!吾晉列在中原,號為伯國,今遇強楚,正當協力一戰,威服荊蠻,回收宋、鄭,奈何一遇強敵,便欲返兵乎?”於是,元帥欒書傳令,整兵列伍,練器械,以待戰。言未訖,忽聞寨外喊殺大振,哨馬報:“楚軍逼吾寨而排陣!”
  諸將皆欲出戰,欒書止曰:“彼既逼寨排陣,我軍不能成列,交兵恐有不利,故緩一日,待吾設計破之。”衆議紛紛,日夕不决。
  時,士燮之子,名匄者,年方十六歲,聞衆議不决,乃突入中軍稟欒書曰:“楚兵既逼而陣,元帥何不傳令三軍,平竈塞井,列於寨中,亦足交戰,何必遲疑?”書曰:“井竈者軍中之急務,而平竈塞井,三軍何治糧料?”匄日:“先命各寨一炊,備三日之糧,人各飽食,餘者支分自帶,戰捷再作區處!”土燮本不欲戰,見子進計,乃拔戈逐而駡曰:“國之存亡,兵之勝負,皆天之意,竪子有何見識,敢在此鼓舌彈唇!”衆皆救之。不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蘇妲己驛堂被魅 雲中子進斬妖劍第二回 西伯入商得雷震 西伯陷囚羑裏城
第三回 紂王作酒池肉林 西伯脫囚歸歧周第四回 西伯建臺鑿池沼 子牙避紂隱磻溪
第五回 子牙代武吉掩災 西伯侯初聘姜尚第六回 西伯再訪姜子牙 子牙收服崇侯虎
第七回 周武王議伐商辛 姜子牙檄降殷郊第八回 姜子牙收服洛陽 孟津河白魚入舟
第九回 太公遺計收五將 紂王拜將徵西歧第十回 太公興周滅商紂 武王分土封諸侯
第十一回 周公秉政誅管蔡 成王感變啓金滕第十二回 周公定鼎於郟鄏 召公奭宣佈王化
第十三回 南民不忍伐甘棠 楚子膠舟溺昭王第十四回 穆王西遊昆侖山 楚人大戰麒麟𠔌
第十五回 周穆王趙城托孤 密康公因色亡國第十六回 嬴非子牧馬受封 十丈臺李巫監謗
第十七回 尹吉甫大徵儼狁 薑皇后脫簪諫王第十八回 盧妃懷孕十八年 幽王舉火戲諸侯
第十九回 鄭桓公驪山救駕 周平王棄鎬東遷第二十回 穎考叔捨羹悟主 州籲恃寵弒桓公
第二十一回 衛石碏仗義殺子 陳穆公以婚救衛第二十二回 鄭莊公祖宮演武 周鄭於繻葛大戰
第二十三回 鄭太子救齊辭偶 鄭祭仲殺婿逐君第二十四回 魯桓公入齊遭弒 齊襄公出狩遇怪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