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七、劉禹錫(4)      閔澤平 Min Zeping

  此後,劉禹錫選擇了從軍,進入了淮南節度使杜佑的幕下。這一選擇十分重要。杜佑是官宦世傢,學問深厚,地位尊崇,是當時的強勢人物,不久他入朝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順宗、憲宗兩朝都是以宰相兼度支使、????鐵使。杜佑與吏部郎中韋執誼關係密切,韋執誼又與王叔文走得很近。劉禹錫由此得到改革派的領導人王叔文的賞識,認定他有宰相之才,還是由親密的戰友柳宗元推薦給王叔文,我們已經無從考證。貞元十八年(802),劉禹錫補調京兆渭南主簿,這是一個重要信號。與此同時,柳宗元為藍田尉,李絳為渭南尉,看看這些人事安排,我們可以猜測這一任命來之不易。僅僅一年之後,三十二歲的他與柳宗元這一批少壯派同時回到中央,與柳宗元又同時出現在御史臺,開始了他們的改革行動。
  這時候劉禹錫真是太忙了,忙到什麽程度呢,簡直比辦公室秘書還要忙。有部野史《雲仙雜記》,嘲笑他說:“順宗時,劉禹錫幹預大權,門吏接書尺日數千,禹錫一一報謝。緑珠盆中日用面一鬥為糊,以供緘封。”這裏的記載不懷好意,譏諷他從一個小小副縣級幹部提拔到中央,一下子進入核心領導人階層,興奮得不能保持矜持,見到別人的來信就興高采烈地親自一一回覆。好比一個人發了個帖子,長久無人理睬,終於有人路過將他挖了出來,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樓主”剋製不了自己激動的心情,親自給每位支持者表示感謝。不過,劉禹錫每天要處理的“帖子”是數千個,這真個讓人失眠的數字啊。
  韓愈《張中丞傳後敘》說他張巡過目不忘,書過一遍不用再復習,人見過一面用不着再介紹,當時以為文人的話多有誇飾,將信將疑。後來認識了一位大學的黨委書記,記憶力驚人,普通老師衹要見過一面,下次就會親切地叫出對方的名字,這纔知道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治傢。劉禹錫似乎就有這樣的潛質。另一部野史《大唐傳載》記載,劉禹錫的一位同事感慨說,他與劉禹錫一起工作了三年,從來沒有聽到劉大人說過重複的話。這種水平,已經遠遠超過國傢電視臺的那些節目主持人了。
  還有讓劉禹錫忙碌與興奮的事,三十三歲的他終於當上了新郎官。他的頭揚得更高了,胸挺得更直了,大夥兒眼裏面的畏懼色彩更濃了。當時劉禹錫有多威風呢?還是引史書為證吧,即使這史書是把劉禹錫當作反面教材。《舊唐書》說,當時改革派的領導人王叔文對柳宗元、劉禹錫言聽計從,結果這兩人就趾高氣揚起來,做事情完全由着自己的情緒來,看誰不順眼就扁誰,原文是“頗怙威權,中傷端士”,“京師人士不敢指名,道路以目,時號‘二王、劉、柳’”。這段描述讓人聯想到了那些“南霸天”之類的角色,他們在京城橫着走路,大夥都不敢指名道姓,衹是拿着眼睛示意。
  柳、劉二人作威作福的具體證據有沒有呢?《舊唐書》說,欺負後來的宰相武元衡就是最好的例子。柳宗元一直很討厭這個人,覺得他很粗魯,又據說劉禹錫曾經嚮身為當時御史中丞的武元衡謀求官職而遭到斷然拒絶,所以兩人聯合起來,攛掇有關士人免去了武元衡御史中丞的重要職位,讓他改任閑職。後來侍御史竇群狀告劉禹錫,話尚未說話,當天就被罷免了官職。在有心人看來,這是劉禹錫為人跋扈的又一力證。
  永貞革新很快的失敗了,劉禹錫的幸福生活也很快結束了,他被貶為朗州(湖南常德)司馬。在朗州那地方,劉禹錫一下子就呆了九年,這九年是怎樣過來的呢?史書上說他遊手好閑,有辱斯文,要麽整天觀賞低俗歌舞,收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口頭文學,改編、加工、修訂直到親自出馬進行;要麽四處探芳尋勝,整日住在武陵園等風景區,好似一個職業旅遊者或者《國傢地理》的專職記者。看到劉禹錫日子過得這樣滋潤,有些人很不高興,就批評他不思悔改,頑固不化;又一些人則用崇拜的眼神望過來,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還怡然自得,真令人佩服。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一、王維(1)一、王維(2)一、王維(3)一、王維(4)一、王維(5)一、王維(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