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大唐詩人三部麯之:太白醉劍   》 第十六章 李太白長江失魂 白雲子江陵論道(2)      程韜光 Cheng Taoguang

  方灣陪着李白傷心,默默劃着小船。江水滔滔,恰似李白心中哀愁;江風獵獵,恰似李白內心泣血獨白。一條大船緩緩駛過,船上有人看見李白伏在小船船舷,落帆停下。正是數日裏,一直於江上尋覓李白之吳南。見到李白,二人緊緊相擁,百感交集,淚花繽紛。
  吳南告訴李白,分手之後,將巫教鬼卒解往江陵,急忙返船,接應李白。江面之上,見安祿山大船直趨江陵,心中已知李白兇多吉少。吳南連日找尋不見李白蹤跡,沿江四處打聽,卻衹聽過路船夫傳言:數日前,一紅衣女子跳江之時,一道白光閃過,江中躍出一條巨大河豚,馱着那紅衣女子,乘着彩雲,嚮天上飛去……便想李白未死,又往返找尋不止……
  回想數日前大夢,李白心中稍慰。“莫非桃紅真是桃花仙子?桃紅沒死,桃紅於天上等我。太白曾答應桃紅,我亦是她天上之傢。”李白念及此處,收住淚水,催問吳南道:“可知烏金劍客石林去嚮?”
  吳南應道:“隨安祿山大船已至江陵。安祿山已接朝廷旨意,不日返回平盧,徵討奚裏。巫教護法可能去洞庭湖君山,尋陰陽子辨別地圖真偽。楊大人、程大人暗命我率精幹衛士,待安祿山離開江陵之後,盡誅巫教餘孽。”
  李白道:“烏金劍客石林親手射殺桃紅,我必取其性命!”
  李白與方灣辭別,登上吳南大船,嚮江陵而去。
  江陵古城,城闕嚴整;高樓亭閣,連綿數裏。店鋪林立,貨物琳琅滿目;人潮如涌,熙攘幾多繁華。李白無心風景,隨吳南先於驛館歇下。數日後,李白逐漸康復,雖神采依舊,卻透着滄桑。
  衛使程智矯來過數次,見李白無心言語,日日復醉,總是怏怏而去。李白知安祿山於江陵別館安歇,數夜潛伏安賊驛所旁側,以尋行刺良機。無奈安祿山防範甚嚴,難以靠近,令李白惆悵不已。
  安祿山由楊國忠相陪,於江陵盤桓數日,已引親隨返回邊關平盧。楊國忠奉旨,亦乘快馬,引十數親兵,遠去長安。
  衛使程智矯今日特着吳南攜來上好酒菜,與李白對飲。程智矯道:“楊大人昨日赴京,臨行暗囑與我,將巫教餘孽一網打盡。安祿山一去,巫教之衆頓失靠山,皆惶惶不可終日。我已着人四尋烏金劍客石林下落,决不讓其逍遙法外,太白放心。”
  李白施禮道:“程大人費心。若有此賊消息,即告太白,我必手刃此賊,以祭桃紅在天之靈。”
  三人正說話,就聽院外街巷鞭炮不絶,鑼鼓喧天,伴着香火,熱鬧非凡。程智矯笑道:“太白可知何人至江陵?”
  李白搖首。程智矯道:“大唐三代帝王之師,茅山派掌門、天台真人司馬楨!”
  李白聞聲而起。驚道:“莫非道中纔俊元丹丘之師白雲子?”
  “正是真人!真人精通古書典籍,道傢法術。擅寫天書,竜飛鳳舞,詩文飄逸。當今皇上對真人尊敬,常召其於內殿,請教經法。朝廷並於驪山之下,灞河之岸,為其修造朝陽觀,又於王屋山為其修築陽臺觀。皇妹玉真公主亦隨其學道。徒弟之中,人才輩出,皆為國之棟梁。自長安回天台山,真人一路備受小民敬仰,故而香花塞道。真人昨日抵江陵,竟問起太白之名,我等皆驚。太白可作行捲,拜謁真人。”
  吳南接道:“天台真人乃當世神仙,定知太白今日之睏厄,前來撥冗,指點前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前言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1)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2)楔子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1)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2)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3)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1)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3)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2)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3)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5)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1)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2)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3)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1)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2)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3)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4)第六章 李白辭師逢桃紅 魂魄升天識太真(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