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文化 》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趙傢樓外識大洲(2)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因為有嚴嵩的阻撓,趙貞吉直到嘉靖四十年(1561年)秋,纔返京任戶部右侍郎,但僅一個月後即被勒令退休,原因是一個叫霍冀的人看中了戶部右侍郎的位置,嚮嚴嵩行重賄,於是嚴嵩將趙貞吉再次趕走。
趙貞吉另一為人們稱道的原因,是他有很好的學問,和出色的口才。
趙貞吉是陽明後學泰州學派的著名學者,他的學問得自於徐樾(波石),而徐樾先後學習於王陽明和王艮,所以,趙貞吉可謂是泰州學派的嫡傳,再加上他肯於獨立思考,多有心得,因此他在嘉靖隆慶兩朝的學者中極有名望。而他也樂於講學,積極奬掖後進,言其桃李滿天下並不為過,明代著名思想傢李贄就受到過他的影響。
趙貞吉對學術的論述頗多,思想十分豐富,但我們無法講得太多,在這裏衹談一點。他認為,要獲得真正的學問,必須要“通”,要吸收各方面的精華,否則就會陷於“陋”,譬如禪學,很多人對其反感認為對學問有害,但實際上它是無害的,關鍵是怎樣學和怎樣用。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就不能博通,其學問必定支離破碎,而其人也會“滯窒昏愚”,無用於世。趙貞吉是很講究學以致用,以事證學的,他在朝為官的種種行為,與他這個思想觀念有密切的關係。
隆慶元年(1567年)八月初一日,即位不久的穆宗按舊例到國子監視察,當時稱“幸學”。此時趙貞吉已被從四川召回,擔任了吏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同時還兼任了國子監祭酒(國學院院長)。皇帝幸學,照傳統要由國子祭酒講一次課,皇帝及衆人聆聽。趙貞吉這天講的是《尚書·大禹謨》中的“後剋艱”章,他的講稿幸而保存至今,他開頭是這樣寫的(原文):“這是《虞書·大禹謨》篇,史臣記禹敬承於帝,而獻其謀謨如此。後是君,剋是能,艱是難……”他的講稿寫的很細,條分縷析,淺顯明白。通過這個講稿,我們可以推想他當時講課的情形。需要說的是,他這次講課,與其他人為皇帝講課不同,是坐着講的,這出於穆宗的特恩。有關趙貞吉的記述,總要把這一點提出來,這在封建時代,確實是件很榮耀的事。
趙貞吉在講課時,闡發精明,音吐洪亮,給穆宗留下深刻印象,當他得知趙貞吉是新起用的大臣時,更加高興。很快,穆宗就讓趙貞吉充任日講官,專門給皇帝自己講課。後來,趙貞吉因與閣臣發生矛盾,自請到南京任禮部尚書。沒多久,皇帝開講筵,發現沒有趙貞吉,很不高興,對閣臣說:“去年那個自告去南京的,仍令他回來日講!”由此可見趙貞吉的口才實在是過人甚遠。
趙貞吉不僅重視道理之學,還非常重視實用之學。當時的學者對天文歷法的原理和推步都不甚瞭解,但趙貞吉卻頗為專業。他比較強調實地觀測的結果,而對於推步的數據則不大信賴。由於他的住處離觀象臺很近,他經常約同好去訪問切磋。可能是因為他在理學上的名氣太大,使他在這方面的才能不被人所知,不僅今天是這樣,在當時就是如此。與他同時的一位在天文歷法方面很有成就的學者叫唐順之,當他聽說趙貞吉也懂天文推步,竟然十分吃驚,並隨即托人嚮趙貞吉討教。
雖然趙貞吉深得穆宗信任,但他的仕途並不順利。進入內閣後,他直言不諱的性格,使他與大學士高拱、張居正發生矛盾,特別是和高拱的矛盾很大。趙貞吉於是請求退休,隆慶四年(1570年)十月他的請求被批準,返回四川。直到萬歷四年(1576年)69歲時去世,趙貞吉再也沒回過他在北京的住所。 (張兆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
|
|
揮師北平憶徐達(1) | 揮師北平憶徐達(2) | 揮師北平憶徐達(3) | 遷都定鼎說朱棣(1) | 遷都定鼎說朱棣(2) | 入世異僧姚廣孝(1) | 入世異僧姚廣孝(2) | 朱能地下猶護主(1) | 朱能地下猶護主(2) | 朱能地下猶護主(3) | 朱能地下猶護主(4) | 風華當年尋鄭和(1) | 風華當年尋鄭和(2) | 黑山迷霧辨剛鐵(1) | 黑山迷霧辨剛鐵(2) | 黑山迷霧辨剛鐵(3) | 法海壁畫探李童(1) | 法海壁畫探李童(2) | 法海壁畫探李童(3) | 名祠滄桑祭於謙(1) | 名祠滄桑祭於謙(2) | 名祠滄桑祭於謙(3) | 夢裏登城話阮安(1) | 夢裏登城話阮安(2)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