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书评论 》 國學智慧與當下生活:百傢講壇 》
王利鎖:感悟人生(5)
張曉傑 Zhang Xiaojie
從這些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發現莊子這個人非常善於辯論,但是他辯論的話題我們不要忘了,都是對人生的宏通的認識的話題,是一種人生大智慧的體現。
最後,就是莊子這個人,過去我們認為他是消極的,對人生是一種沒落的、沒有什麽積極追求的,所以認為莊子也是一個很死板的人。其實這是對莊子的誤解,莊子是一個深通人情的人,也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莊子講過好多在我們今天看來充滿智慧的話題、寓言故事,而這些故事當中,讓我們發現了莊子這個人非常幽默,從幽默當中我們知道莊子對人生有宏通的認識和理解。莊子幽默到什麽程度呢?
莊子臨死的時候,告訴他的學生說,我馬上要死了,死了以後,你們就不要厚葬我,隨便找個地方扔到野外就行了。學生說,這樣對老師好像不太禮貌吧,我們還是願意扒個坑把您埋到地下去。莊子說,不用了。為什麽呢?你把我放在野外,最多是烏鴉把我吃掉。你們感覺到一個人死掉以後,讓烏鴉吃掉很殘酷,但是你想過另外一個問題沒有,你用個坑把我埋到地下,將來不是地下的螞蟻把我吃掉了嗎?從烏鴉嘴裏奪過來送給螞蟻,你們也太偏心了吧?從這裏,我們感覺莊子對人生的理解非常豁達。
另外,莊子非常重感情。他不是一般的無情,他說的無情是宇宙的無情。從人倫來講,莊子也是非常重感情的。惠子(就是惠施)去世以後,莊子帶着他的弟子給別人送葬,送葬的時候經過了惠子的墓地。在經過惠子的墓地的時候,莊子給他的弟子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楚國有一個木匠和泥瓦匠,他們是心心相印的。有一次泥瓦匠在墻上刷石灰的時候,不小心把自己的鼻子上碰了一點白灰,他就找木匠幫忙把自己鼻尖上的白灰擦掉。結果去了以後,木匠正在幹活,木匠頭也不回,拿了木匠用的大板斧——砍木頭的大板斧——回手一劈,就把鼻尖上的石灰給劈掉了,而泥瓦匠站在那裏,面不改色心不跳,絲毫沒有受傷。莊子說,從惠子死了以後,我就沒有知音了。這個故事叫做“運斤成風”,莊子通過“運斤成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心心相通。但是從這個話裏面,我們看到另外一個莊子和莊子對自己的對手的那樣一種純真的愛。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一個電視劇,不知道大傢看了沒有,前一段演這個電視劇的時候,我看了以後馬上想到了莊子和惠子。這個電視劇叫《亮劍》,李雲竜和國民黨將領楚雲飛兩個人戰場是死對頭,但是作為朋友,不影響他們感情的發展。莊子和惠子就是這樣的。
如果我們把以上談的這些問題做一個小結的話,我們可以對莊子概括出這樣一段話:莊子是一個生活在戰國中期,傢境比較貧睏,而且有着深刻的精神危機,但對人生又有自己的宏通看法的一個人物。他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素養的知識分子;他鄙夷官場,不羨慕富貴榮華,追求自我個性的自由。這就是歷史上的莊子。
下面我們談談通過對歷史上莊子這個人的認識,我們如何認識莊子的思想。在我看來,莊子思想可談的地方太多了,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如莊子的社會思想、宇宙觀、氣化學說、人生哲學都可以談。我想談一下莊子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莊子對人生的認識。因為這點應該說對我們今天去思考人生、認知社會有一定的啓示和意義,但是我們要瞭解這樣一個問題,還要從莊子最基本的認識的方法入手。
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産生了一大批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後來成了中國文化發展的佼佼者,成了中華文化的象徵和代表。但是如果我們從思想分野的角度對這些人物做一個粗略的劃分的話,我們會發現,他們在對宇宙、社會、人生的認識上看法是不一樣的,而這種不一樣,决定他們形成了不同流派,這些流派就是我們今天提到的諸子百傢。在諸子百傢的思想流派當中,道傢有它獨特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和視角,如儒傢看人講“人生觀”,道傢尤其是莊子卻講“人死觀”。儒傢是從進化論的角度看社會、人生的,道傢往往用反觀思維。什麽叫反觀思維?也就是對一個事件的認識,儒傢往往從正面去認識,道傢往往從反觀的角度去認識。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設定了好多的節假日,如五一勞動節、六一兒童節、三八婦女節,什麽護士節、教師節,設了好多。按儒傢的觀點、儒傢的視角來看,為什麽設立這麽多的節,因為社會的需要,因為他們需要尊重和重視。教師——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所以給他設個節,提高他的社會政治待遇,讓全世界都來尊重教師,尊重知識;護士給她設個節,因為她是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兒童設個節,因為他們代表了未來,是祖國的花朵。我們感覺到不錯啊,是這樣。但是道傢不這樣看,道傢看問題是反觀思維。為什麽要給兒童設個節?因為兒童是弱勢群體,誰都可以欺負他。道傢是從這個角度看的,如果給哪一個階層的人士設個節,並不是說這個社會上對他太看重,恰恰說明他們的社會地位已經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我們想一想,這種思維方式也有一定道理。為什麽設個五一勞動節?工人生産在第一綫,一年四季都在幹活,到那一天休息一下,感覺到揚眉吐氣,所以設個節。兒童讓你這一天過個節,為什麽?平常父母都要逼着你,讓你學學學,今天給你放個假,讓你吃得好點,穿得好點。教師設個節,為什麽?因為別人看不起你。護士設個節是因為醫生管着你。為什麽有的人不用設節?這就是反觀,道傢就是用這種反觀方式看問題的。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儒傢看待問題是站在社會之內看問題的;道傢是站在社會之外,站在宇宙的高處來看問題,我們可以把此認識世界的思維視角稱為“方外之談,以道觀之”。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1)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2)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3)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4)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5)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6)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7)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8) | 於丹:儒道相濟——構築人格兩岸(9)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2)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3)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4)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5)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6)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7)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8)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9)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0) | 錢遜:儒學的當代價值(11)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1)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2)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3) | 姚淦銘:老子智慧與人生成功(4)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