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論語正解   》 第57節:第一節 為人以忠,待人以信(2)      劉德江 Liu Dejiang

  朋友相交,貴在誠信,離開了誠信就沒有交情可言。範式,字巨卿,東漢山陽郡金鄉人。在他小時候,傢裏比較窮,上學衹能穿着破舊的衣服,背舊布包。有一次範式到一所學堂去上學。老師把他介紹給全班同學,幾個富傢子弟見範式穿着破舊,就私底下"嘿嘿"地竊笑,並故意刁難他,一個同學還腳下使絆,將他絆倒在地上。這時一個叫張劭的同學忙上前去,扶起了範式,他就是範式以後的好朋友。
  由於剛到新學堂,範式對周圍的人都不熟悉,再加上那幾個富傢子弟經常欺負他,每天放學後範式衹能孤單一個人跑到附近的樹林裏去,銜着一片樹葉,吹出悠揚婉轉的麯子。之前幫助過他的張劭又來到他身邊,陪他一起玩耍,讓範式覺得還有人在關心他,讓他覺得很高興,很快樂。張劭想要像範式一樣用樹葉吹出好聽的麯子,要學吹樹葉。範式就耐心地教他,兩個人玩得很開心。就在他們玩得高興的時候,欺負範式的那幾個富傢子弟也來了,他們再次嘲笑範式的破舊衣服,甚至還有幾個人上前扯範式的破衣服,張劭頓時火冒三丈,把他們痛打了一頓。那幾個富傢子弟挨了打就去到老師那裏告狀。張劭被罰跪兩炷香。範式不忍心看着張劭一個人被罰,就跪在旁邊,同他一起受罰。
  突然有一天,範式把張劭叫到小樹林,鄭重地嚮他告別。範式說,由於傢裏生活拮据無法為他支付學費,他衹能另找一些收費比較低的學堂上學。範式沒有什麽特別貴重的東西送給張劭,就把自己一直吹的那片樹葉送給了他。張劭則把自己的玉佩送給了範式。兩個人約定,十年後的今天仍在這個小樹林見面。
  光陰荏苒,十年很快過去,範式不再是以前的窮小子,已經考取功名當上了刺史。可是範式剛上任不久,就有一人來巴結他,那個人就是當年欺負自己的富傢子弟李廷。李廷見了範式,顯得有些尷尬,但他竟滿臉諂媚地與範式稱兄道弟,還送上了一箱珠寶。結果自然是都被範式拒絶了,李廷衹好灰溜溜拿着禮物回去了。看到李廷,範式便想到了張劭,撫摸着張劭送給他的玉佩,禁不住自言自語道:"我和好友張兄約好的日子馬上就要到了,不知道張兄這十年過得怎麽樣啊!"
  就在這時候,範式忽然聽到大門外有人擊鼓鳴冤。原來是一個老婦人的女兒在客棧被人殺了,"兇手"被人當場抓住。範式升堂審案,令他驚訝的是這個"兇手"竟是自己挂念多年,剛纔還在想着的好兄弟張劭。其實,那個老婦人的女兒並不是張劭殺的,而是那個富傢子弟李廷殺的,張劭衹是李廷找來的替罪羊。範式雖然覺得張劭不會做殺人越軌的事情,不過他一時找不到證據,衹好暫時將張劭押入大牢,改日再審問。
  李廷擔心時間一長,真相敗露,於是他買通了牢房的牢頭,故意以範式的名義,對張劭施以酷刑,把他折磨得死去活來。有一天,範式換上便服去探視張劭,令他沒想到的是,張劭一見範式怒氣衝衝,發誓與他恩斷義絶。範式感到事情不對,可能自己和好友張劭都被利用了。範式於是决心把這件事情查個水落石出。李廷知道這件事後,立即招來替身自首,並買通京城的大官,誣陷範式辦案不力,將他貶為平民。令範式感到安慰的是,張劭的罪名已經洗清。
  不過張劭對案件內情並不知曉,一直對範式心存記恨。直到範式被革職,他纔覺察出此事與範式無關,範式也是被人利用和陷害的。這時張劭猛然記起與範式的十年之約,便連忙趕往以前的小樹林。與此同時,被革職為平民的範式正帶着行李返回故鄉,可是他突然想起與張劭的十年之約,於是便轉身往回跑。他的隨從感到莫名其妙,便攔住他問清原委,之後隨從說:"您為張劭丟了官,他又對您滿腔憤恨,您還去幹什麽呢?再說,張劭早就回家乡了,您又去會誰呢?"範式堅持去,他說:"朋友貴在誠信,他會理解我的。"
  雖然天色已晚,但範式還是趕來了那片樹林,當年的小樹而今已經長成蒼天大樹,他隨手撿起一片樹葉,放在嘴邊吹了起來,悠揚婉轉的樂聲頓時回蕩在樹林裏。令他感到悲傷的是,空蕩的樹林裏衹有回音,並沒有看到張劭的身影。他等了很久,仍然沒等到張劭的到來,他覺得是自己犯的錯造成好友相離,對不住朋友張劭,於是準備離開。突然在朦朧的遠方,飄來久違的悠揚樂聲,張劭正從那裏走過來,嘴裏銜着一片枯黃的樹葉在吹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言第2節:第一節 何為仁(1)
第3節:第一節 何為仁(2)第4節:第一節 何為仁(3)
第5節:第一節 何為仁(4)第6節:第一節 何為仁(5)
第7節:第一節 何為仁(6)第8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1)
第9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2)第10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3)
第11節:第二節 仁重於泰山(4)第12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1)
第13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2)第14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3)
第15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4)第16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5)
第17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6)第18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7)
第19節:第三節 行仁的基本原則(8)第20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1)
第21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2)第22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3)
第23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4)第24節:第一節 不學禮,無以立(5)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