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心里一动,是呀,又该发豆芽了!其实冬天早就到了,早就可以发豆芽了,但今年却迟迟没动,忘了。
去年一冬,饭桌上的蔬菜非常丰富,豆芽功不可没。靠窗的架子上总有三四盆豆芽同时生长着,时间错开,几乎隔天就可收获一盆。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还有豌豆苗,到中午换水的时候,几个盆子全摆在阳光笼罩的茶几上,全揭了盖头,一色的鲜嫩欲滴,真是赏心悦目。
一般人都以为豆芽是一律的白嫩,其实不然,自然生成的豆芽,茎是白里透黄,顶端弯成一个漂亮的弧形,弧顶泛着或青或紫的光。黄豆芽的豆瓣是翠绿的,绿豆芽的豆瓣却泛紫,中间有叶芽冒出,明亮的鹅黄,煞是漂亮。
市场上出售的豆芽,也不知是用了什么方法制造,那种黄白的颜色,再加上虚胖的体形,实在病态,而世人却习以为常,以为那就是本色。
去年寒假,鲁鲁写了篇作文,歌颂我们的豆芽,字不多,颇有趣。今年冬天刚至,他就想起豆芽这回事了,可见印象之深。
列维特在考察美国的家庭教育后说,父母本人“是什么”比他们为孩子“做什么”更有意义。其实,一个人之所以“做什么”,就因为他“是什么”,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事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既有基因的力量,也符合现实的逻辑。比如像我这种人,一个在家里发豆芽的人,一个在都市高楼里种菜的人,我的一言一行都会不知不觉浸润着儿子,以至于他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脱口而出“又该发豆芽了”。
我们的一切必将影响到孩子,我们身上的很多东西必将被孩子所继承,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鲁鲁的作文]
发豆芽
今年冬天,妈妈发了很多豆芽,有黑豆芽、黄豆芽、绿豆芽,还有豌豆苗。
妈妈先把豆子放进一个碗里,在碗里放上一些水,泡上一两天。再把豆子放进一个双层滴水盆里,在下层放一点水,豆子上面盖一张湿毛巾。再等上四五天就能吃上新鲜的、没有污染的“绿色”豆芽了。
妈妈还把豌豆苗放在茶几上,绿油油的豌豆苗挂着一颗颗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真像一个美丽的盆景。
有了豆芽,我们家充满了生机。
2006-2-5
(四年级)
孩子带给我们的
一边扫地,一边想着,下午接鲁鲁的时候把垃圾带下楼扔了。突然意识到,这学期鲁鲁自己回家,已经不用我去接了。
鲁鲁不用我接送已经半个月了,我还是经常忘记,不习惯。以前必须接送他的时候,经常觉得是个负担,得停下手里的工作,匆匆忙忙下楼,去学校走一趟。现在不用接了,却若有所失,心里空荡荡的。
突然觉得,付出也是一种福分,孩子给我们很多的机缘,让我们获得生命中的更多。就像电脑上安装的“网络爸爸”,时间一到就自动锁定,所有的程序立刻停止,儿子就不得不离开电脑,去做点别的事。没有这种强制性的锁定,人是很难从沉溺的事情中主动走出来的,尽管明知道这种沉溺有害。
孩子的存在,就等于给我们安装了强制性的软件,他那些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的琐事,就把我们从自己沉溺的世界中拉了出来。有了孩子,你必须按时接送他,就不得不走出屋子,活动一下坐僵了的筋骨,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鲜空气;有了孩子,你每天晚上必须辅导他,就不得不离开无聊的电视或者喧闹的牌桌,和孩子一道,沉浸到学习的安静中;有了孩子,你必须带他去郊外玩耍,你的生活也因此而丰富;你陪他去学鼓、学画,你也由此而亲近了艺术;你给他安排健康的食谱,你自己的饮食也更加健康;你为他答疑解惑,你自己也多了一份思索……孩子的脚印旁,有我们自己的脚印,孩子走多远,我们就走多远。
上帝送给我们孩子,这是他的美意,能不能享受这番美意,就是自己的事了。
儿子已经四年级,再过两年就要上初中,真是光阴似箭啊!翅膀硬了总是要飞的,儿子和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是过一天少一天,每一天都值得好好珍惜。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