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江湖夜雨品水浒 》
《水浒传》中的腐败现象
石继航 Dan Jihang
大家基本上公认《水浒传》是部“只反贪官,不反朝廷”的作品。应该说当时贪官极多,吏治相当腐败。书中曾说过:“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这任人唯亲应该说是当时的腐败表现之一。像蔡京的儿子蔡九被派到江州这等钱粮丰厚的好去处做知府,女婿梁中书到北京大名府任一把手,也是经济繁荣的地方。高俅的侄儿高廉、慕容贵妃的兄弟慕容知府等都做了大官,就连童贯的门馆先生程万里也当了东平府的一把手。可见“朝中无人莫做官”这句话说的真是很有道理。
这些靠关系当了官的,自然要对“朝中的人”有所回报,必然要勒索民脂民膏来孝敬他们的上司或靠山。大到像梁中书十万贯生辰纲这样的大手笔,小到一个阳谷县的县令也是“自到任已来,赚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使用,谋个升转”,因怕路上被劫,故派武松送去。武松不在家中,于是才发生了武大被害一事。看来真是无官不贪。这是当时腐败的第二个特点。
《水浒传》中腐败的第三个特点是欺下瞒上,像高俅征讨梁山泊时三次大败都被瞒过。蔡京、高俅等四大奸臣组成利益集团,互相掩饰,互相包庇。朝中其他人都不敢声张,可谓一手遮天。这种瞒上不瞒下的事情在当时已成为风气,连李师师这等当妓女的都知道,高俅损兵折将就不敢上奏,只瞒着宋徽宗这一个大傻瓜。就像书中所写的宿元景,虽然是以忠臣的角色出场的,但是宋江劫了金铃玉挂、攻破华州这么大的事情,也被宿元景编好的花言巧语遮掩了过去,根本没有奏明皇帝。宿元景这样的忠臣欺君都如家常便饭一般,看来这瞒上的功夫官员们都练得纯熟至极,这皇帝比三岁小儿还好哄。
欺下的现象也非常严重,不用说一般的老百姓,就是军兵、将士也常被欺负。宋时的武将地位比较低,常受文官欺负。像花荣的造反动机可能主要就是因为清风寨的文官刘高欺压的原因。普通士兵更不用说了,克扣粮饷是常有的事,像书中写官府带兵讨王庆时,居然在士兵们就要上阵拼命的时候还克扣粮饷。结果士兵忍无可忍,先起了兵变。像梁山招安后也先受了回气,“陈桥驿滴泪斩小卒”一回中梁山军卒杀死朝廷派来的人就是因为酒肉被克扣,这样的官兵哪里还会有战斗力?
当时的牢狱中更是腐败黑暗,不多说了,参看本书“《水浒传》中的黑狱”一章。不过就书中所写的情况来看,当时的关系网还没有蔓延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像武松在阳谷县当了都头,就没有提携他哥哥武大也混个差拨做做,再不然让武大利用武都头的权势开个大酒楼什么的也好呀,还卖什么炊饼呀。又如孙立,是登州军界的一把手,大大有名的人物。但他的小舅子乐和却只在牢城营里当一名小牢子,经常被包节级这样的人呼来唤去,就算是在牢城营里干事,怎么说也要弄个二把手之类的干干呀。
说来这几人还是关系学学得不太好,后来出了大事。解珍、解宝既是孙立的亲戚,还当什么猎户、打什么老虎呀。捉不住老虎还要吃“限棒”挨打,不如早投奔到孙立的军营中也混个连长、排长当当,以两人的武艺也不算孙立任人唯亲吧。这样也就没有劫牢反狱的事了。孙立这人也不大懂关系学,既然自己是军官,我觉得用不着劫牢,先找地方官谈谈,说明是自己的亲戚,地方官总要卖个面子吧。然后毛太公知道解珍、解宝也是有来头的人,就办上一桌酒席,给两人赔个话,把老虎还给他们,不就得了。这样岂不是“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
这武松也是,如果早让武大依仗自己的权势在阳谷县开了大酒楼,武大家里也是“钱高北斗,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得是珠,光的是宝。也有犀牛头上角,亦有大象口中牙……”说不定潘金莲就喜欢上武大了,不再红杏出墙。就算潘金莲还是想和西门庆好,自然有好多女子等着候补呢,武大也绝不会死乞白赖地赖着潘金莲。如此不是少了这场血光之灾,武松也不至于惹上官司而发配。看来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梁山好汉 |
|
|
目录(1) | 目录(2) | 目录(3) | 读《水浒传序》代为序 | 梁山第一奸猾之人——宋江(1) | 梁山第一奸猾之人——宋江(2) | 梁山第一委屈之人——卢俊义 | 草莽军师——吴用(1) | 草莽军师——吴用(2) | 草莽军师——吴用(3) | 梁山散打搏击第一——武松 | 梁山好汉伶俐第一——燕青(1) | 梁山好汉伶俐第一——燕青(2) | 逆来顺受的林冲 | 满腔热血是“三阮”” | 褊狭的石秀 | 水浒“巾帼”潘金莲 | 野蛮女友顾大嫂 | 风流好汉王庆 | 心身俱矮的武大 | 方腊悍将石宝 | 梁山十大恶人排行榜:一、黑旋风李逵 | 二、插翅虎雷横 | 三、船火儿张横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