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健康 》 平實養生操作指南:夏季中醫養生 》
第57節:夏季生活保健(6)
蒲志蘭 Pu Zhilan
李桐 Li Tong
抵上顎,飲玉漿
當舌抵上顎的時候會從口中分泌出唾液,中醫稱之為"津液"、"唾"。中醫認為腎在液為唾,唾為腎精所化生,咽而不吐,有滋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所以養生的人將舌抵上顎,唾之以養腎精,此法稱為"飲玉漿"。方法是以舌尖輕輕抵住上齶,停留片刻,待口中唾液增多後咽下即可。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輕人有隨地吐口水的惡習,其實唾液分泌較多是腎氣足的表現,隨地吐口水既不文明又不衛生,還會損傷腎精,於人於己都無益處,所以應該盡快改掉這一不良習慣。
齒常叩,不脫落
著名養生傢孫思邈說過:"清晨一盤粥,夜飯莫叫足。撞動景陽鐘,叩齒三十六。"具體方法是:擯除雜念,心情平和,全身放鬆,口唇輕閉,然後上下齒有節律地互相輕叩。先叩兩側的臼齒40次左右,再扣門齒40次,每日3次,能使唾液增多,牙齒堅固,預防牙周病和齲齒。叩齒簡單易行,隨時可以做,那就從現在開始吧!
津常咽,養髒腑
又稱咽津,為胎食。胎食就是胎兒在子宮裏吃的食物,說明其營養之豐富。就好像燕子用唾液做成燕窩,能夠補益腎精,灌溉五臟六腑。這一條更強調了唾液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中醫古籍中把唾液稱為津液,認為是人體非常寶貴的物質,身體健壯的人津液足,年老體弱者津液虧。現代醫學也證實兒童及青年唾液腺發達,唾液分泌旺盛,食欲好,消化功能強;而老年人,唾液腺萎縮,唾液分泌少,食欲差,消化功能也弱。20世紀70年代日本科學家曾經從唾液中提取出某種成分,並用於人體,發現有很好的強壯身體和防衰老的作用。可見祖國醫學中很多寶貴的東西還有待去認識和發掘,不要因為我們自己的學識淺薄,而詆毀自己的祖先。
呵濁氣,吸清氣,助肺氣,行心血
呵濁氣又稱"鼓呵"。一般呼吸的時候是不會完全把肺裏面的濁氣呼出來的,肺裏面還存留一部分沒有呼出的二氧化碳,衹有深呼氣才能將濁氣盡量排出。呵濁氣的做法是:在停閉呼吸片刻後,鼓動胸腹部,待感到胸腹部氣滿時,稍擡頭緩緩張口呵出濁氣,以5~7次為宜。吸清氣的做法是:緩緩深吸氣,意念着"氣沉丹田"。此法可以增強肺功能,增加肺活量,補肺益氣,預防和治療哮喘、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道疾病。
背常暖,不做痛
這是提醒我們無論什麽季節都要註意背部的保暖。因為背部有督脈及膀胱經循行,而督脈為陽脈之海,總督一身的陽氣。背部受寒首先傷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註意後背的保暖。老年人經常穿一件背心就是暖後背、保腎陽的做法,夏天長時間待在空調室,可以穿上馬甲,防止寒邪傷陽。
摩心腹,助消化
又稱摩臍腹,繞臍摩腹。具體做法是:仰臥在床,雙腿伸直,腳尖朝上,將兩手搓熱後重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轉摩小、中、大圈,每圈各轉12次。腹是胃、腸等消化器官的所在,經常摩腹有利於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食物的消化,清除腹脹及便秘。男性還可兜陰囊,有強腎健體、益氣固精的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信出版社 |
|
|
第1節:關於中醫養生(代序)(1) | 第2節:關於中醫養生(代序)(2) | 第3節:關於中醫養生(代序)(3) | 第4節:關於中醫養生(代序)(4) | 第5節:關於中醫養生(代序)(5) | 第6節:關於中醫養生(代序)(6) | 第7節:關於中醫養生(代序)(7) | 第8節:夏季的特點及養生原則(1) | 第9節:夏季的特點及養生原則(2) | 第10節:夏季的特點及養生原則(3) | 第11節:夏季的特點及養生原則(4) | 第12節:夏季的特點及養生原則(5) | 第13節:夏季的特點及養生原則(6) | 第14節:夏季情志養生要點(1) | 第15節:夏季情志養生要點(2) | 第16節:夏季情志養生要點(3) | 第17節:夏季飲食調攝(1) | 第18節:夏季飲食調攝(2) | 第19節:夏季飲食調攝(3) | 第20節:夏季飲食調攝(4) | 第21節:夏季飲食調攝(5) | 第22節:夏季飲食調攝(6) | 第23節:夏季飲食調攝(7) | 第24節:夏季飲食調攝(8)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