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
人才辈出戏剧圈(1)
梅朝荣 Mei Chaorong
西门庆道:“老公公,学生这里还预备着一起戏子,唱与老公公听。”薛内相问:“是哪里戏子?”西门庆道:“是一班海盐戏子。”……两位内相看了一回,拣了一段《刘智远白兔记》。唱了还未几折,心下不耐烦,一面叫上两个唱道情的去,打起渔鼓,并肩朝上,高声唱了一套“韩文公雪拥蓝关”故事下去。……叫上子弟来吩咐:“还找着昨日《玉环记》上来。”因向伯爵道:“内相家不晓得南戏滋味。早知他不听,我今日不留他。” ——《金瓶梅》第六十四回 宋代以来,歌舞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逐渐降低,代之而起是戏曲、曲艺的兴起。北宋王朝统治的160多年间,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随之而兴盛。为适应城镇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北京的各城镇中普遍设立了“瓦舍勾栏”等娱乐场所,这样市民音乐迅速发展,同时涌现出了大批著名曲词作家和唱词艺人。到了南宋,城镇音乐文化得到更大发展,“瓦舍勾栏”比北宋更多更普遍,已出现了民间艺术的专业组织——社会和书会。南戏在杂剧影响下迅速成长。 元代戏曲称为“元曲”,有杂剧与散曲之分。元曲音乐,来源于唐宋词曲、大曲、诸宫调中名曲及北方民间流行乐曲。其中,单个乐曲称小令,若干同一宫调七声音阶的北曲单体乐曲依一定的逻辑连成组曲,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称为套数。南方戏曲独称为“南戏”,戏曲由五声音阶的南曲构成。元代中期以后,杂剧戏曲南移,南北戏曲合流,形成“南北合套”的戏曲套数。 南戏也称南杂剧,主要是由地方民间民俗歌曲发展而成。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成熟的文艺戏剧,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14世纪)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为区别同时代的“北曲杂剧”,后人称之为“南曲戏文”,或“南戏”。由于南戏的存在,使中国的古代戏曲曲艺与古希腊戏剧和古印度戏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代戏剧体系。 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传奇音乐有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等四大声腔。 在中国四大声腔之中,昆山腔形成于明朝中叶。昆山腔原为流行于吴中苏州一带的一种清唱曲,据说为元人顾坚所创,嘉靖年间,魏良辅借助张野塘、谢林泉等民间艺术家的帮助,建立了委婉细腻、流利悠远号称水磨调的昆腔歌唱体系,但仅是清唱。后经昆山人梁辰鱼等人改革,并创作传奇《浣纱记》上演,声名大振,文人学士争用昆腔新声创作传奇,遂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并称明代四大声腔。至万历末,一跃而为诸腔之首。昆腔传入北京,迅速取代北曲的地位,受到了士大夫和群众的欢迎,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时人称为官腔。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曼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以声若游丝的笛为主奏乐器,使昆曲音乐以婉丽妩媚,一唱三叹著称。 海盐腔,是一门古老的戏曲唱腔,因其形成于浙江海盐而得名。它是元代海盐人杨梓受戏曲音乐家贯云石启发,对当时流行的南北歌调加工而成的。“海盐腔”由明代开始盛行并成为南戏的四大声腔之首,“海盐戏文弟子”盛行一时。 余姚腔,产生于浙江余姚,嘉靖年间在常州、镇江、扬州、徐州和安徽池州、太平一带广为流传,主要活跃于民间。演唱时,仅用鼓板和打击乐伴奏。 弋阳腔,产生于江西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嘉靖年间已经流行于南北。弋阳腔的特点,汤显祖曾说:“江以西则弋阳,其节以鼓,其调喧。”弋阳腔是由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声腔抑扬顿挫,慷慨激昂,其曲文还可加“滚唱”,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弋阳腔演唱时不用乐器,只用金、鼓、铙、钹等按节拍,风格粗犷、豪放、刚健、质朴。 据明人祝允明《猥谈》所载,弋阳腔大约形成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是由浙江传入的南戏与赣东北语音土调结合,在弋阳地区衍化而成的一种戏曲声腔,历史相当久远。它的曲调出于“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格式为曲牌联套,不用管乐伴奏,以节击拍,一人干唱,众声帮和,音高而调喧,保留着我国古代“村坊小曲”的旋律本色,并且受道教音乐影响(弋阳腔最早就是道士腔)。在剧目上继承了《目连戏文》的演出传统,吸收了元代杂剧的艺术营养,在当时盛行的长篇小说影响下,创造了一种以扮演历史故事为内容的连台本戏,每本可连演七天七夜,故事连贯,内容通俗,妇孺皆知,受到城乡观众的喜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杀人不见血的刀(1) | 杀人不见血的刀(2) | 杀人不见血的刀(3) | 太监敢顶半边天(1) | 太监敢顶半边天(2) | 太监敢顶半边天(3) | 玩主坯子皇帝命(1) | 玩主坯子皇帝命(2) | 玩主坯子皇帝命(3) | 父母还是亲生好(1) | 父母还是亲生好(2) | 父母还是亲生好(3) | 特务行业很吃香(1) | 特务行业很吃香(2) | 特务行业很吃香(3) | 平民组织闹党派(1) | 平民组织闹党派(2) | 平民组织闹党派(3) | 亲兄弟得明算账(1) | 亲兄弟得明算账(2) | 亲兄弟得明算账(3) | 别人挖坑自己跳(1) | 别人挖坑自己跳(2) | 别人挖坑自己跳(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