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励志感悟 》 小故事悟人生 》
第57節:弱點篇(2)
俞慧霞 Yu Huixia
一路上,衹背着一小袋金子的弟弟走得比較快,可是哥哥卻因為裝的黃金太多而寸步難行。弟弟就要走到洞口了,他看到太陽馬上就要落山了,於是告訴哥哥快扔掉些黃金,趕快出來。可是哥哥根本就不聽,執意要帶着黃金一起走。在太陽落山的一剎那,勸不動哥哥的弟弟無奈地走出了洞口,當他回頭再看哥哥時,衹看到整座山又像過去一樣成為一個整體,根本就沒有任何洞口的痕跡,過於貪婪的哥哥和他背負的滿滿一袋黃金永遠地被埋在了山底。
貪婪是人性的一大弱點。原本人一生下來就是赤條條了無牽挂,可是最後人們卻不得不因為自己的貪婪而背負太多,最終導致自己負擔過於沉重而再也回不到最初的輕鬆快樂,也無法實現預期的奮鬥目標。
3.取捨之間,孰輕孰重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年輕時依靠砍柴為生。和當地許多砍柴的樵夫一樣,他通常在前一天的傍晚到山上砍柴,第二天一大早再擔到集市上去賣。日子雖然過得並不富裕,但是因為當地的樹木非常茂盛,所以他還可以勉強維持一傢人的生活。
一天,這位樵夫又像往常一樣來到山上砍柴。他决定砍一棵粗壯的大樹,這樣的話明天就可以多賣一些柴了。他用斧頭和鋸子輪着砍和鋸,幹了一會兒他感到纍極了,於是打算休息休息。休息了片刻之後他又開始砍樹。天已經越來越黑了,而他不僅要把這棵樹砍倒,而且還要將其運回傢裏,並將其劈成短柴。為了抓緊時間,他沒再休息,一直埋頭砍樹。眼看着大樹就要被鋸斷了,忽然,大樹在他不註意的時候自己倒了下來,並且壓在了他的腿上。鮮血頓時從腿股間往外滲,怎麽辦?如果不能及時脫身,那麽他很可能就要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亡。
樵夫用盡力氣,試圖將腿上的大樹推開。可是很快他就發現這簡直就是徒勞,該怎麽辦呢?他開始用盡力氣喊人,可是即使他喊破了喉嚨也沒有人答應。因為天色已經太晚,山上的其他人早已經下山回傢了,再說他今天來的地方又是山林的深處,周圍最近的人傢也有十幾裏遠,人們根本不可能聽到他的呼救聲。
樵夫知道,自己在這裏時間拖得越久危險就越大。看到旁邊的鋸子,他狠下心用鋸子朝自己的腿上用力拉,鑽心的疼痛使他一度暈死過去,可是堅定的意志告訴他不能就這樣暈過去,因為暈過去就意味着要在不知不覺中因為失血過多而死去。於是忍着劇烈的疼痛,他毫不猶豫地鋸斷了壓在大樹下的腿,然後用衣服包好傷口,艱難地爬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
他的命保住了,可是那條腿卻不可能再接上。不過醫生說,如果不是他當時果斷地鋸掉壓在樹下的腿及時來到醫院,那麽他的生命就會因為拖延太長時間而難以保全。
沒有什麽能比生命更加寶貴,如果你一時不能分清取捨之間的兩種結果孰輕孰重,那你就把眼光放長遠一些,須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4.以己之失量人之過
安妮一直以來都自認為是一個勤快幹淨的家庭主婦。她每天都要把丈夫和孩子們的髒衣服、傢裏的床單等物品收到一起清洗,她希望自己的傢人每天都能夠生活在一個清爽怡人的環境當中。
住在安妮傢對面的卡特太太每天也要洗很多衣物。當然了,她也會像安妮一樣把洗好的衣物拿到外面的晾衣繩上晾曬。
可是安妮幾乎每次透過玻璃看到卡特太太晾衣服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卡特太太每次洗的衣服都不幹淨,上面總是有或大或小的污點。發現了這個問題以後,安妮一看到卡特太太辛辛苦苦收拾傢務的模樣就感到可笑,“收拾半天又有什麽用,連衣服上的污點都洗不幹淨。真不知道她的丈夫和孩子們怎樣體體面面地出門。沒準她傢的地板和傢具也不夠幹淨”。這樣想着,安妮又為自己的勤勞感到一陣自豪。
終於有一天,安妮忍不住嚮丈夫說了自己對卡特太太的看法。在說出這個看法之前,她以為丈夫一定會誇奬自己能幹,而且會撫摸着她的肩膀對她說,“我為有你這樣一位能幹的太太感到自豪”。可是令安妮沒有想到的是,丈夫不但沒有誇奬自己,反而認為安妮的話根本就不屬實,“我每天從卡特傢門前經過時,都能看到卡特太太洗的衣物非常幹淨,根本就沒有任何污漬”,丈夫這樣對安妮說。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武漢大學出版社 |
|
|
| 第1節:故事與人生 | 第2節:細節篇(1) | 第3節:細節篇(2) | 第4節:細節篇(3) | | 第5節:細節篇(4) | 第6節:細節篇(5) | 第7節:細節篇(6) | 第8節:細節篇(7) | | 第9節:細節篇(8) | 第10節:藉口篇(1) | 第11節:藉口篇(2) | 第12節:藉口篇(3) | | 第13節:藉口篇(4) | 第14節:藉口篇(5) | 第15節:人脈篇(1) | 第16節:人脈篇(2) | | 第17節:人脈篇(3) | 第18節:人脈篇(4) | 第19節:人脈篇(5) | 第20節:人脈篇(6) | | 第21節:人脈篇(7) | 第22節:人脈篇(8) | 第23節:人脈篇(9) | 第24節:習慣篇(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