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 心靈體操 》
第57節:再給媽咪看那件衫
劉心武 Liu Xinwu
這算什麽難題!我聽了,不假思索地回答他說:"好辦好辦--回到文學,對,你回頭是岸,岸就是文學!"這顯然不是他所企盼的回答,他望着我發呆。我就進一步跟他說,我所說的文學,是那些年裏我們一起議論過多次的、在多元格局裏我們所選定的那種文學。那不是拒絶物質豐裕、詛咒成功人士、禁絶俗世俗念的文學,卻又是澄澈心靈、同情窮弱、嚮往高尚慷慨的文學。那不也就是,以超越時代、地域、民族、文字的籬藩,體現出人類依偎親合之美的、一種富有久遠生命力的文學嗎?不管你現在有多忙,抽出一些個時間,如同今天到這海洋世界一般,重返我們鐘愛的文學中,徜徉、吟哦,你就不僅能在精神上,而且在實際的人際交往中,獲得一份依偎的甜蜜……
我以為我挺了不起,說動了那在苦海中迷惘的小秦,以為我真恢復了與他的忘年交,似乎從此他就又會經常來跟我討論"我們的文學"了……誰知在"大宇"奔嚮我傢時,開車的小秦卻當頭給了我一棒:"哈,現在回想那大鯊魚和小鯊魚,我覺得其實那也可能並不是依偎,而是'傍'(bàng)……現在凡想發達的人,不都在'傍'嗎?'小姐''傍''大款','大款''傍'贓官,贓官他也有一'傍'……就是所謂的'文學家'。不也有'傍''企業傢'、'傍'書商、'傍'傳媒的嗎?……大傢齊努力,找個'大個兒''傍'啊!……"他偏頭朝我齜牙笑,我一望他的瞳仁,呀,又十足的"成功人士"味兒了!
小秦把我丟在了傢門口。我且把他丟往"爪哇國",從此再不來往也罷。衹是,忘不了那海洋世界裏,大小鯊魚依偎回遊的景象。寂寞中,哪天再去瞻拜?
再給媽咪看那件衫
暑期為一本書簽約事短期赴港,住在彌頓道新樂酒店,出酒店往南不遠就是九竜公園,公園門外有著名的佰麗購物走廊,一字排開着若幹中檔服裝精品店。因為去香港次數多了,加以對購物了無興致,所以那天經過時腳步匆匆,目不斜視。就在我剛要把那段路走完時,迎面遇上了三個遊人,看模樣是兩位中年夫婦和他們的兒子。那兒子透着營養充足,該是高中生吧,雖說人高馬大,滿臉卻溢出稚氣。本來我們可以擦身而過,那父親卻突然站住,問兒子:"還去那傢店做什麽?"兒子以一個強烈的肢體語言帶出一句話來:"再給媽咪看看那件衫啊!"於是母親臉上放出光來。這短暫的場景被我無意中撞見。我暫停數秒後,繞過他們往前走,沒有回頭,卻久久回味着這熙攘人世中最平凡的一幕。
那傢遊客來自內地南方何省?反正,是所謂的小資産階級家庭吧。大概是,他們興致勃勃地逛過了許多商店以後,貨比三傢,最後,那兒子覺得還是該促進母親返回佰麗廊的某傢專賣店,把那件非常中意卻當時嫌貴的華衫買下。這種小資産階級的思維、做派、情調,是否太庸俗、瑣屑、渺小?本來,他們自己一傢人之間,有這些微渺的情愫表露,是很自然的,但被我這麽個冷眼人從旁看到聽見,仿佛不僅窺視了別傢的鑰匙孔,還要把那鎖孔裏的情景顯微放映,即使他們自己不難為情,我也為他們難為情。
記得以前讀過葉聖陶的一篇小說《潘先生在難中》,具體情節忘光了,其深刻的思想內涵也不能復述,衹是留下個印象,那潘先生的小資産階級做派,非常地卑微,令讀者為他難為情。現在不是"潘先生在難中",而是"潘先生在福中",他和妻子兒子,一起利用暑假遊香港。香港的零售業是否有些萎縮?其"購物天堂"的地位是否仍舊穩固?如何使香港持續繁榮……還有一些更其嚴肅宏大的話題,但"潘先生"一傢卻沒進入那些話題,他們衹是享受着當下,逛街,觀光,購物,下飯館……以至於那位"小潘"當街搖晃着已經發育得很足的身子,頓腳撒嬌說:"再給媽咪看看那件衫啊!"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就一直受到嚴格的批判小資産階級情調的教育。記得上中學的時候,每逢暑假,我所在的那個班級的班幹部總是要發動全班同學搞活動,不是集中在教室學政治,就是到工地義務勞動,要麽就搞軍事遊戲。這些活動當然很有意義,我也盡量積極參加,但是,暑假畢竟是暑假呀,我姐姐在哈爾濱上大學,暑假回北京,我總想跟姐姐一起單獨地玩玩,就是姐姐在傢裏用縫紉機給她自己做布拉吉(蘇式連衣裙),我守在一旁說笑,也覺得特別愜意。有幾回我就沒參加那說是"自願參加"的集體活動,留在傢裏跟姐姐玩,結果就被某班幹部猛批:"典型的小資産階級情調!你是要姐姐還是要革命?"我心想姐姐和革命我都要,不行麽?
革命不是要讓人死,而是要讓人活;不是要讓人活得難受,而是要讓人活得舒服;革命不是要輕視生産蔑視消費,而是要發展生産促進消費。如今革命的代名詞是改革開放,在其途程中,巨富應當受到抑製,貧睏應當逐步解脫,而小資産階級的"潘先生",亦即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牢靠的醫療與養老保險、有不可隨意侵犯的休假期,比如說暑期就舉傢到香港旅遊購物,而其沒有過饑餓記憶的兒子會對母親買一件價值不菲的衣衫大表孝心。那樣的社會族群,應該得到擴展,他們的思維與情感應該得到充分尊重、理解,包括他們那看似卑微的哀樂,那溶解在日常存在之中的瑣屑的人生樂趣。
說到底,究竟誰應該感到難為情?究竟應該為什麽感到難為情?從香港回到北京,我有時還在回味佰麗購物廊前的一幕,還在往深裏思索。
冰箱貼下
我是一個戀傢的人。在那個被稱作""的空間裏,什麽東西最讓我顧念?是冰箱--別着急,別馬上責備我貪吃,聽我把話講全:是冰箱貼子,就是那種底盤是個吸鐵石,表面則是某種造型,把它往冰箱外殼上一放,便會被吸住的玩意兒。我傢的第一個冰箱貼是十幾年前從美國帶回來的,造型是舊金山的有軌電車。後來我每次旅遊回來總喜歡帶幾個冰箱貼,造型多姿多彩,有巴黎鐵塔、布魯塞爾小尿童、新加坡獅身魚尾獸、日本富士山……漸漸的,也不一定搜集風景名勝造型的,像一隻打翻的酒杯、咬掉一角的漢堡包什麽的,也往傢裏帶--附帶說一下,現在國産冰箱又多又好,但是很少看到國産的以中國特色為造型的冰箱貼,比如我一直想買到北京天壇或北海白塔造型的冰箱貼,竟總沒見到過。你會問:戀傢,就戀那些個冰箱貼子,豈不是太"小兒科"了?你聽我細說端詳:冰箱貼的第一功能並不是裝飾冰箱、供人賞玩,它的第一功能是壓紙條子,傢裏有些一時不能或不必馬上扔掉的紙條子,比如某些通知、剛繳納過的電話費收據、過幾天要去欣賞的音樂會入場券,等等,都可以往冰箱貼子下隨便一壓,但這些功能在我傢還都不是最主要的,它的最主要功能,是傢裏人相互留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我的心理保健操 | 第2節:皺皮蘋果 | 第3節:譬如朝露 | 第4節:春水浴心 | 第5節:心靈百葉窗 | 第6節:一把米有多少粒 | 第7節:這朵花兒叫喜歡 | 第8節:雲錦滿心湖 | 第9節:鏇出自己的小木梨 | 第10節:長吻蜂 | 第11節:別臨時擺動舌尖 | 第12節:香檳玫瑰 | 第13節:淡黃的銀杏 | 第14節:親近牛筋草 | 第15節:康熙開心果 | 第16節:碰頭食 | 第17節:勇對平淡 | 第18節:從今不怵這衹杯 | 第19節:顧影自賞 | 第20節:栽棵自己的樹 | 第21節:裝滿自己的碗 | 第22節:半拉西瓜 | 第23節:邁過本命年的“坎兒” | 第24節:我的緑寶石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