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礼仪 》 提升口才價值 讓言語更金貴:金口玉言 》
第57節:不當衆揭領導短
成鋼 Cheng Gang
總之,上司就是上司,即使上司私下裏把某位下屬引為知己,下屬也不要得意忘形,口無禁忌。
不當衆揭領導短
"人活臉,樹活皮",作為領導更是如此,他們時刻都希望在員工面前維護自己的權威。所以,聰明的下屬懂得處處維護領導的臉面。領導也是普通人,也有弱點和不足。當你發現這些後,千萬不要當衆揭穿他。因為這會讓你的領導顔面盡失,甚至惱羞成怒,做出不利於你的舉動。
張作霖在一次給日本"友人"題詞時,由於筆誤,將"張作霖手墨"的"墨"字寫成了"黑"。旁邊一個下屬說:"大帥,這字缺了個'土'。"一句話說得張作霖非常窘迫,一臉尷尬。
這時,張作霖身邊的另一個下屬馬上說:"渾蛋,你懂什麽!大帥這叫'寸土不讓'!大帥怎麽能輕而易舉就將'土'拱手讓給別人呢?"
結果不久後,第一個下屬就被張作霖找了個藉口調離了,而第二個下屬則成了張作霖離不開的得力助手。
現代社會流行一句話:你以為你是誰?這句話很有道理。你發現領導的某些毛病後,一定要先想到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寒微,曾經是個小混混,當過和尚和乞丐。這是盡人皆知的事情,按說都算不得隱私了。但是,自從他當上皇帝後,他的寒微出身便成了他的"短處",成了碰不得的東西;衹要有人提他的這些過去,比挖他傢的祖墳還更令他惱火。
朱元璋在兒時有個最要好的朋友,名叫方不圓。聽說朱元璋做了皇帝,就想去嚮他要個官做。他跑到京城裏,對朱元璋大大奉承了一番,然後提出想讓朱元璋給個官做。朱元璋其實已認出這個兒時的朋友了,但卻故意驚詫地問道:"你是誰呀?"
方不圓說:"皇上怎麽不記得呢?我是方不圓啊!咱倆從小一起光屁股在鳳陽長大,小時候從來你幹的壞事全由我替你挨打。有一次咱倆偷了一個農傢的豆子,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吃。豆子還沒煮熟,你就要拿來吃,我不肯,你就搶,結果破瓦罐被打爛了,豆子撒滿了一地。被偷豆子的人傢發現我們,就來追打。你比我小,飛快地跑開了。我比你大,衹好站下來挨打。怎麽,如今做了皇帝就一點都不記得這些事了呢?"
方不圓將當時的惡作劇說得詳盡具體,想這定然能得到朱元璋的封賞。殊不知,他當衆揭了朱元璋兒時的"短",朱元璋哪能饒他,衹見朱元璋竜顔大怒,吼道:"大膽刁民,竟敢編造故事來騙朕,朕兒時哪有這些不光彩的事?來人啦,推出去斬了!"
方不圓一聽,更急了,大喊着朱元璋的兒時小名,破口駡道:"朱老四,你耍什麽威風,別看你現在成了皇帝,你從小當混混當乞丐當和尚的事別想瞞過世人,你不過是個流氓皇帝……"
沒多久,方不圓便被腰斬棄市於京城街頭。
方不圓之所以喪命,就是因為他不懂得"避尊者諱"的道理;他本以為細數朱元璋兒時趣事就能獲得朱元璋的理解和同情,殊不知這卻觸及了朱元璋最敏感的神經,揭穿了他極不光彩的一面,最終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不要當衆揭領導的短,這是交際場上一條鐵定不移的規矩。但是,你千萬不要以為衹在古時最高一級官場宮廷之中纔有這樣的條規,現在的生活中這樣約定俗成的習慣依然有效。
古人常說:"君樂不算樂,與民同樂纔算樂。"現在的許多領導也學會了不少管理之道。為了籠絡人心,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一些領導經常會與下屬一起娛樂,或打球,或下棋,或遊泳等等。即使這樣,你也不要以為真的能與領導打成一片,甚至與領導稱兄道弟。別忘了,他終究是你的領導。說話必須擺正自己的位置,切忌用這樣的字眼與領導說話:"你這人,水平真差,拜我為師好了!""如果你不是我的上司,我今天肯定不會讓着你!""你這人,當領導還行,下棋,還差了點。"等等。
即使是在與領導一起娛樂時,我們也要講究說話的方法,太過火了就會犯忌。該謙讓就要謙讓,該讓領導出風頭就讓領導出風頭。即使你贏了,也要多說一些"承讓"之類的話,上司纔會感到受用些。
他錯了,你不可揭穿他,適當的時候還需替他掩飾,讓他面子上好看。畢竟,這些事關係不到你的利益。你充個好人,或許以後還能憑藉於此,事事順利呢!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萬卷出版公司 |
|
|
第1節:真誠:用語言打動人心的第一步 | 第2節:用真誠換取真誠 | 第3節:多為對方着想 | 第4節:寥寥數語動人心 | 第5節:贊美≠拍馬屁 | 第6節:贊美也要註意對策 | 第7節:間接贊美更顯誠意 | 第8節:贊美之詞要有"閃光點" | 第9節:贊美之中無小事 | 第10節:用幽默增添魅力 | 第11節:無意幽默,但卻幽默自現 | 第12節:如何幽默最得體 | 第13節:用幽默來化解僵局 | 第14節:巧用幽默六法 | 第15節:委婉含蓄勝過口若懸河 | 第16節:話說在明處,意藏在暗處 | 第17節:正話也可反說 | 第18節:用含蓄的方法表達愛意 | 第19節:言不在多,達意則靈 | 第20節:一言即可得人心 | 第21節:用鼓勵代替批評 | 第22節:鎖定對方的強烈欲望 | 第23節:信任是最好的激勵 | 第24節:婉拒:輕鬆說"不",輕鬆做人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