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 盐与文明   》 10.盐之歌(1)      王仁湘 Wang Renxiang

  文学的触角无处不在。文学很早就发现了盐的世界,于是在文学里就有了咸雪的滋味,有了咸雪炫目的光芒。在历代的咸雪之歌中,我们读到盐官的思乡曲,读到盐商的侈靡,读到盐场的劳作,更多读到的是盐工的悲惨。让我们就大体以时代为序,来读读这些带有咸味的作品。
  汉晋词赋中的咸滋味
  晋代郭璞曾作《盐池赋》,这是古代文学作品中保存较早的一部歌咏盐的作品。赋中对盐池盐极尽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盐的理解:
  水润下以作咸,莫斯盐之最灵。
  傍峻岳以发源,池茫尔而海。
  嗟玄液之潜洞,羌莫知其所生。
  状委蛇其若汉,流漫漫以漭漭,吁凿凿以粲粲;
  色然而雪朗,扬赤波之焕烂,光旰旰以晃晃。
  隆阳映而不,洪涔沃而不长。
  磊崔峰碓,锷剡棋方。
  玉润膏津,雪白凌冈。
  粲如散玺,焕若布璋。
  烂然汉明,晃尔霞赤。
  望之绛承,即之雪积。
  翠涂内映, 液外幂。
  动而愈生,损而兹益。
  这赋里说了盐池水的来源,但不知池中咸味由何而来。吟了池水的广大明朗,诵了池盐的玉润雪白。
  南朝齐张融《海赋》这样写盐:
  漉沙构白,熬波出素。
  积雪中春,飞霜暑路。
  春天都要过去了,你还能看到一片一片的白雪;炎热的夏天来了,你却看到路上飞满了霜花。那如雪似霜的,正是煮海熬波得到的白花花的海盐。
  又读到唐代阎伯的《盐池赋》:
  坤之美兮,焉可以测?
  盐之池漭沆兮,划开於郇瑕之侧;
  廓平陆而无际,浸长天之一色。
  ……
  仿佛圭璧,依稀琳珉。
  入泽遐窥,喜晴天之速曙;
  隔林斜望,讶琼树之惊春。
  饵之者若茹膏之客,捧之者疑献玉之人。
  ……
  懿夫天不秘宝,地不藏灵。
  可以和梅羹之调鼎,致君於尧舜。
  可以偶居肃之入荐,效祉於勋名。
  尔河汾之宝,信同天造。
  岂若分沟塍之绮错,则万顷花明。
  市井田之周环,则千里雪皓?
  由斯言旃,有美自天。
  幸无委於泥淖,将以报於陶甄。
  赋写的是盐池的观感,赞美之词无以复加。小小的盐粒,让文人们用了这许多的思索,搜来了这许多的词藻。
  盐就是这样,在文人眼里它美到了极致,它是大地的宝物,它是上天的馈赠。
  李杜盐诗
  唐诗中写盐,自然少不了有筵宴的场景。与那美酒同在的,还有美味,那美味中自然有盐。李白有一首《梁园吟》长诗,中间几句是这样写的: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五月的筵宴,“玉盘杨梅”之外,宴桌上还摆着如花如雪的“吴盐”。吴盐便是淮盐,李白如此赞美吴盐,可见吴盐的质量一定是上乘。揣度诗意,食杨梅时要配以白盐。下句又言“持盐把酒但饮之”,不知是否要往酒里撒盐了?
  酒里撒没撒过盐,我们暂且不作考论。不过对唐人来说,茶里是一定要放盐的,在陆羽的《茶经》中就有明说。法门寺地宫就藏有唐代精工制作的鎏金盐台,原本是皇家用品。平常人家的盐盘,不会是金玉之体,粗瓷土陶亦堪使用。
  唐时李杜诗章中,在醇浓的酒味中也有一些咸咸的滋味,不仅雪白的盐是吟咏的对象,盐井、盐田、盐工、盐商,也都陆续进入到不朽的诗章中。
  杜甫就有一首《盐井》诗:
  卤中草木白,青者官盐烟。
  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1.玄滋素液(1)1.玄滋素液(2)1.玄滋素液(3)1.玄滋素液(4)
1.玄滋素液(5)1.玄滋素液(6)1.玄滋素液(7)1.玄滋素液(8)
2.穿井取卤(1)2.穿井取卤(2)2.穿井取卤(3)2.穿井取卤(4)
2.穿井取卤(5)2.穿井取卤(6)2.穿井取卤(7)2.穿井取卤(8)
2.穿井取卤(9)3.煮海熬波(1)3.煮海熬波(2)3.煮海熬波(3)
4.阳光产品(1)4.阳光产品(2)4.阳光产品(3)5.造盐者:盐丁(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