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讀《金瓶梅》品明朝社會 》
人才輩出戲劇圈(1)
梅朝榮 Mei Chaorong
西門慶道:“老公公,學生這裏還預備着一起戲子,唱與老公公聽。”薛內相問:“是哪裏戲子?”西門慶道:“是一班海????戲子。”……兩位內相看了一回,揀了一段《劉智遠白兔記》。唱了還未幾折,心下不耐煩,一面叫上兩個唱道情的去,打起漁鼓,並肩朝上,高聲唱了一套“韓文公雪擁藍關”故事下去。……叫上子弟來吩咐:“還找着昨日《玉環記》上來。”因嚮伯爵道:“內相傢不曉得南戲滋味。早知他不聽,我今日不留他。” ——《金瓶梅》第六十四回 宋代以來,歌舞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逐漸降低,代之而起是戲麯、麯藝的興起。北宋王朝統治的160多年間,工商業空前繁榮,城市隨之而興盛。為適應城鎮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北京的各城鎮中普遍設立了“瓦捨勾欄”等娛樂場所,這樣市民音樂迅速發展,同時涌現出了大批著名麯詞作傢和唱詞藝人。到了南宋,城鎮音樂文化得到更大發展,“瓦捨勾欄”比北宋更多更普遍,已出現了民間藝術的專業組織——社會和書會。南戲在雜劇影響下迅速成長。 元代戲麯稱為“元麯”,有雜劇與散麯之分。元麯音樂,來源於唐宋詞麯、大麯、諸宮調中名麯及北方民間流行樂麯。其中,單個樂麯稱小令,若幹同一宮調七聲音階的北麯單體樂麯依一定的邏輯連成組麯,前有引子,後有尾聲,稱為套數。南方戲麯獨稱為“南戲”,戲麯由五聲音階的南麯構成。元代中期以後,雜劇戲麯南移,南北戲麯合流,形成“南北合套”的戲麯套數。 南戲也稱南雜劇,主要是由地方民間民俗歌麯發展而成。是中國戲麯史上最早成熟的文藝戲劇,北宋末年至明朝初年(12~14世紀)流行於中國東南沿海,為區別同時代的“北麯雜劇”,後人稱之為“南麯戲文”,或“南戲”。由於南戲的存在,使中國的古代戲麯麯藝與古希臘戲劇和古印度戲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代戲劇體係。 明代人稱南戲為傳奇。明以後,雜劇形漸衰落,傳奇音樂獨主劇壇,兼收雜劇音樂,改名昆麯。傳奇音樂有海????腔、弋陽腔、余姚腔、昆山腔等四大聲腔。 在中國四大聲腔之中,昆山腔形成於明朝中葉。昆山腔原為流行於吳中蘇州一帶的一種清唱麯,據說為元人顧堅所創,嘉靖年間,魏良輔藉助張野塘、謝林泉等民間藝術傢的幫助,建立了委婉細膩、流利悠遠號稱水磨調的昆腔歌唱體係,但僅是清唱。後經昆山人梁辰魚等人改革,並創作傳奇《浣紗記》上演,聲名大振,文人學士爭用昆腔新聲創作傳奇,遂與海????腔、余姚腔、弋陽腔並稱明代四大聲腔。至萬歷末,一躍而為諸腔之首。昆腔傳入北京,迅速取代北麯的地位,受到了士大夫和群衆的歡迎,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性劇種,時人稱為官腔。昆麯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曼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註重聲音的控製,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麯齊全,以聲若遊絲的笛為主奏樂器,使昆麯音樂以婉麗嫵媚,一唱三嘆著稱。 海????腔,是一門古老的戲麯唱腔,因其形成於浙江海????而得名。它是元代海????人楊梓受戲麯音樂傢貫雲石啓發,對當時流行的南北歌調加工而成的。“海????腔”由明代開始盛行並成為南戲的四大聲腔之首,“海????戲文弟子”盛行一時。 余姚腔,産生於浙江余姚,嘉靖年間在常州、鎮江、揚州、徐州和安徽池州、太平一帶廣為流傳,主要活躍於民間。演唱時,僅用鼓板和打擊樂伴奏。 弋陽腔,産生於江西弋陽,形成於元末明初,嘉靖年間已經流行於南北。弋陽腔的特點,湯顯祖曾說:“江以西則弋陽,其節以鼓,其調喧。”弋陽腔是由一人獨唱、衆人幫腔。聲腔抑揚頓挫,慷慨激昂,其麯文還可加“滾唱”,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弋陽腔演唱時不用樂器,衹用金、鼓、鐃、鈸等按節拍,風格粗獷、豪放、剛健、質樸。 據明人祝允明《猥談》所載,弋陽腔大約形成於明朝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年),是由浙江傳入的南戲與贛東北語音土調結合,在弋陽地區衍化而成的一種戲麯聲腔,歷史相當久遠。它的麯調出於“宋人詞而益以裏巷歌謠”,格式為麯牌聯套,不用管樂伴奏,以節擊拍,一人幹唱,衆聲幫和,音高而調喧,保留着我國古代“村坊小麯”的旋律本色,並且受道教音樂影響(弋陽腔最早就是道士腔)。在劇目上繼承了《目連戲文》的演出傳統,吸收了元代雜劇的藝術營養,在當時盛行的長篇小說影響下,創造了一種以扮演歷史故事為內容的連臺本戲,每本可連演七天七夜,故事連貫,內容通俗,婦孺皆知,受到城鄉觀衆的喜歡。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殺人不見血的刀(1) | 殺人不見血的刀(2) | 殺人不見血的刀(3) | 太監敢頂半邊天(1) | 太監敢頂半邊天(2) | 太監敢頂半邊天(3) | 玩主坯子皇帝命(1) | 玩主坯子皇帝命(2) | 玩主坯子皇帝命(3) | 父母還是親生好(1) | 父母還是親生好(2) | 父母還是親生好(3) | 特務行業很吃香(1) | 特務行業很吃香(2) | 特務行業很吃香(3) | 平民組織鬧黨派(1) | 平民組織鬧黨派(2) | 平民組織鬧黨派(3) | 親兄弟得明算賬(1) | 親兄弟得明算賬(2) | 親兄弟得明算賬(3) | 別人挖坑自己跳(1) | 別人挖坑自己跳(2) | 別人挖坑自己跳(3)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