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古董 》 馬未都說收藏:陶瓷篇(上) 》
芒
馬未都 Ma Weidou
北宋中期以後,定窯突然采用一種新的工藝,叫覆燒。覆燒,就是扣過來燒。瓷器一般都是正燒,足在下,口在上。到了北宋中期,定窯突然覆燒了,扣着燒的好處是什麽呢?首先是足部的地方,就有滿釉了。但是口變成了澀圈,沒釉。澀圈是為了鑲口,可以鑲一個銅口、銀口、金口,鑲口是一種時髦。定窯的澀口,後來被認為是缺陷,因為在清洗當中不太容易被洗幹淨。所以定窯在覆燒一段時間後,尤其北宋晚期到南宋這一段時期後,它逐漸又恢復到正燒了。從科技史上講,覆燒有一個好處,就是提高了産量。比如碗都是扣着,一個扣一個,可以減少體積,提高産量。澀口在北宋中期以後開始流行,從宮廷一直流行到民間。影響到南宋時期的其他窯口,比如景德鎮的影青,也大量出現澀口。
史書上記載:“定器有芒不堪用。”過去的解釋,“芒”就是說芒口,澀口,不好用,所以改燒青瓷。後來我查了大量史書,發現這個解釋有一定的問題。我個人傾嚮於這個“芒”指光芒。為什麽呢?定器是白瓷,刺眼。因為宋徽宗崇尚青瓷,他會認為白瓷刺眼,所以“不堪用”,而用大量青瓷來替代。
定器有芒,並非因為工藝的問題,有這麽幾點理由:一、如果是覆燒的工藝出現問題,很簡單,把它正過來燒就是了。二、查遍所有的辭書,包括一些古書,“芒”這個字的解釋裏沒有澀口一解,衹有我們後人生這樣的解釋。三、就是我剛纔說的,白瓷與最高統治者的審美開始衝突,這是一個致命的問題。今天藝術品的欣賞範圍非常廣泛,但在古代,可供藝術陳設的東西沒有現在這麽多,他們的審美目標都比較集中。尤其宮廷當中,使用哪種瓷器都是皇傢去定調子。皇傢誰去定調子?皇上。皇上不管有意還是無意,衹要他欣賞某一種東西,所有的人都會跟上,就是所謂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以,當皇上對白瓷沒有興趣,一定會改為青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 甘肅彩陶 | 秦磚漢瓦 | 文物的證據—馬鐙 | 秦兵馬俑(1) | 秦始皇的貢獻 | 漢俑 | 市場上的陶俑 | 釉陶 | 唐三彩 | 唐人愛馬 | 唐三彩馬 | 陶與瓷的區別 | 瓷器的優勢 | 原始青瓷 | 三國兩晉南北朝 | 動物造型流行 | 虎子 | 唐朝盛世 | 南青北白 | 南青—越窯 | 北白—邢窯 | 長沙窯 魯山花瓷 | 法門寺秘色瓷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