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类 》 老子的帮助 》
第二十八章 知白守黑(5)
王蒙 Wang Meng
毕竟是值得喝彩的高论!
老子的有关论述,至少令你耳目一新,如过清风,如饮冰水,如浴山泉,如登雪峰,如飨智慧大餐,如望云海日出,如静静地调匀了呼吸吐纳。善哉,老子之论也。
可以多体悟多推敲老子的诸高见,但是不要轻易去试验。低境界的人去实行老子的高水准高智商,正如路还走不好的人改走探戈舞步,买菜算不清该找的零钱的人改学微积分,恐怕是画虎类犬、自找尴尬。而高境界的人,不必刻意追求,自然靠拢大道,成事全身。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并不就是老子的目的,目的是为天下谿,为天下式,为天下谷。我们的文化其实深受这样的观点的影响。我们说虚怀若谷,说从零开始、从头做起,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谦恭纳士,说从善如流,说退一步天高地阔,都有这样的意思。
同时,这些话语里包含着老子的实际上的骄傲与自信,他是知雄知白知荣的,他的谿谷式的谦逊的后边,不是无知而是大知,不是无能而是英雄,不是委琐而是荣耀的深潜。老子的背景与实力高于人众,老子的姿态低于人众,这才是老子的绝妙之处呀。
既是骄傲自信也是低头无奈,有什么办法?人生这样麻烦,环境这样复杂,前景确实险恶,你不守雌守黑守辱行吗?本来,痛快一点,白就白,强就强,雄就雄,荣当然也就荣它个干净利索,淋漓尽致,岂不更好?
此章最后讲的大制不割,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要采取因势利导的管理方式,不要勉强(任继愈说);一种是说完善的政治不会割裂(傅佩荣说)。不论怎样解释,与本章的总的含义怎么样联系起来,与前面讲的知白守黑呀、朴呀、器呀、官长呀……怎么个衔接法,我还是弄不明白。
但有一点似可以推定,大制是指理想化的政治、统治、治理,这样的大制即本章一上来开宗明义讲的知白守黑、知雄守雌之制,即做得到知其雄伟、明晰、光荣,守得住低调、谦虚、难得糊涂、忍辱负重之制。若执政者能具有老子所追求的婴儿、谿、谷、足、朴的品质,也就是掌握了理想化的治国平天下之大道了。这样的大道,自当永远无败无损伤无勉强无断裂,不可战胜。
那么,不割的意思宜是不伤、无伤。割则伤嘛。不知道这样讲有没有训诂上的根据。识者教之,谢了。
我还有一个老子的文本以外的想法,知白守黑、难得糊涂固然不差,知黑守白、通晓一切鬼蜮伎俩、坚守自身的清白无瑕,也很可敬。知雄守雌当然可敬,外圆内方,即懂得妥协与让步的一切必要与方略,仍然坚守住自己的做人底线,不怕牺牲,不怕得罪人,不怕吃亏,亦即知雌守雄,岂不甚好?知荣守辱固然厚道,知辱守荣,即放弃一切表面的风头荣耀而坚守自身的万古光辉,岂不是更难做到?
老子的知什么守什么的思维与表述模式是有意味的,它分离了知与守,即知与行的底线;又论述了知与守的互补互通的可能,它教人聪明,教人耐心,教人沉稳,更教人远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华夏出版社 |
|
|
前言:老子的帮助 | 第一章 众妙之门(1) | 第一章 众妙之门(2) | 第二章 知美即恶(1) | 第二章 知美即恶(2) | 第三章 虚心实腹 | 第四章 和光同尘(1) | 第四章 和光同尘(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1) | 第五章 天地不仁(2) | 第五章 天地不仁(3) | 第五章 天地不仁(4) | 第六章 谷神玄牝 | 第七章 无私成私 | 第八章 上善若水 | 第九章 功遂身退(1) | 第九章 功遂身退(2) | 第十章 如婴儿乎(1) | 第十章 如婴儿乎(2) | 第十章 如婴儿乎(3) |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1) | 第十一章 无之为用(2) | 第十二章 五色目盲 | 第十三章 宠辱无惊(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