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论语正解 》
第57节:第一节 为人以忠,待人以信(2)
刘德江 Liu Dejiang
朋友相交,贵在诚信,离开了诚信就没有交情可言。范式,字巨卿,东汉山阳郡金乡人。在他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上学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背旧布包。有一次范式到一所学堂去上学。老师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几个富家子弟见范式穿着破旧,就私底下"嘿嘿"地窃笑,并故意刁难他,一个同学还脚下使绊,将他绊倒在地上。这时一个叫张劭的同学忙上前去,扶起了范式,他就是范式以后的好朋友。
由于刚到新学堂,范式对周围的人都不熟悉,再加上那几个富家子弟经常欺负他,每天放学后范式只能孤单一个人跑到附近的树林里去,衔着一片树叶,吹出悠扬婉转的曲子。之前帮助过他的张劭又来到他身边,陪他一起玩耍,让范式觉得还有人在关心他,让他觉得很高兴,很快乐。张劭想要像范式一样用树叶吹出好听的曲子,要学吹树叶。范式就耐心地教他,两个人玩得很开心。就在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欺负范式的那几个富家子弟也来了,他们再次嘲笑范式的破旧衣服,甚至还有几个人上前扯范式的破衣服,张劭顿时火冒三丈,把他们痛打了一顿。那几个富家子弟挨了打就去到老师那里告状。张劭被罚跪两炷香。范式不忍心看着张劭一个人被罚,就跪在旁边,同他一起受罚。
突然有一天,范式把张劭叫到小树林,郑重地向他告别。范式说,由于家里生活拮据无法为他支付学费,他只能另找一些收费比较低的学堂上学。范式没有什么特别贵重的东西送给张劭,就把自己一直吹的那片树叶送给了他。张劭则把自己的玉佩送给了范式。两个人约定,十年后的今天仍在这个小树林见面。
光阴荏苒,十年很快过去,范式不再是以前的穷小子,已经考取功名当上了刺史。可是范式刚上任不久,就有一人来巴结他,那个人就是当年欺负自己的富家子弟李廷。李廷见了范式,显得有些尴尬,但他竟满脸谄媚地与范式称兄道弟,还送上了一箱珠宝。结果自然是都被范式拒绝了,李廷只好灰溜溜拿着礼物回去了。看到李廷,范式便想到了张劭,抚摸着张劭送给他的玉佩,禁不住自言自语道:"我和好友张兄约好的日子马上就要到了,不知道张兄这十年过得怎么样啊!"
就在这时候,范式忽然听到大门外有人击鼓鸣冤。原来是一个老妇人的女儿在客栈被人杀了,"凶手"被人当场抓住。范式升堂审案,令他惊讶的是这个"凶手"竟是自己挂念多年,刚才还在想着的好兄弟张劭。其实,那个老妇人的女儿并不是张劭杀的,而是那个富家子弟李廷杀的,张劭只是李廷找来的替罪羊。范式虽然觉得张劭不会做杀人越轨的事情,不过他一时找不到证据,只好暂时将张劭押入大牢,改日再审问。
李廷担心时间一长,真相败露,于是他买通了牢房的牢头,故意以范式的名义,对张劭施以酷刑,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有一天,范式换上便服去探视张劭,令他没想到的是,张劭一见范式怒气冲冲,发誓与他恩断义绝。范式感到事情不对,可能自己和好友张劭都被利用了。范式于是决心把这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李廷知道这件事后,立即招来替身自首,并买通京城的大官,诬陷范式办案不力,将他贬为平民。令范式感到安慰的是,张劭的罪名已经洗清。
不过张劭对案件内情并不知晓,一直对范式心存记恨。直到范式被革职,他才觉察出此事与范式无关,范式也是被人利用和陷害的。这时张劭猛然记起与范式的十年之约,便连忙赶往以前的小树林。与此同时,被革职为平民的范式正带着行李返回故乡,可是他突然想起与张劭的十年之约,于是便转身往回跑。他的随从感到莫名其妙,便拦住他问清原委,之后随从说:"您为张劭丢了官,他又对您满腔愤恨,您还去干什么呢?再说,张劭早就回家乡了,您又去会谁呢?"范式坚持去,他说:"朋友贵在诚信,他会理解我的。"
虽然天色已晚,但范式还是赶来了那片树林,当年的小树而今已经长成苍天大树,他随手捡起一片树叶,放在嘴边吹了起来,悠扬婉转的乐声顿时回荡在树林里。令他感到悲伤的是,空荡的树林里只有回音,并没有看到张劭的身影。他等了很久,仍然没等到张劭的到来,他觉得是自己犯的错造成好友相离,对不住朋友张劭,于是准备离开。突然在朦胧的远方,飘来久违的悠扬乐声,张劭正从那里走过来,嘴里衔着一片枯黄的树叶在吹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序言 | 第2节:第一节 何为仁(1) | 第3节:第一节 何为仁(2) | 第4节:第一节 何为仁(3) | 第5节:第一节 何为仁(4) | 第6节:第一节 何为仁(5) | 第7节:第一节 何为仁(6) | 第8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1) | 第9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2) | 第10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3) | 第11节:第二节 仁重于泰山(4) | 第12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1) | 第13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2) | 第14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3) | 第15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4) | 第16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5) | 第17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6) | 第18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7) | 第19节:第三节 行仁的基本原则(8) | 第20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1) | 第21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2) | 第22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3) | 第23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4) | 第24节:第一节 不学礼,无以立(5)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