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從諸葛亮到潘金蓮 》
《今古奇觀》中的婚姻試煉(3)
王溢嘉 Wang Yijia
《今古奇观》中的婚姻试炼(3)
《今古奇觀》裏的這類理性思維,顯然不是摒棄主觀自我,探討觀念與觀念間之邏輯關係,而讓人理解到情欲虛幻的“絶對理性”;相反的,它們都含有濃厚的主觀色彩,都是用來否定某一情欲特定對象的“工具理性”,而這也正是廣大庶民階級最常有的生命邏輯,它和情欲同樣是“可欲的”(desirable),衹是它的“可欲性”是屬於知性的,有價值判斷介入而已。在這種生命邏輯的推演下,價值可疑的、特別是已成為消耗品的情欲對象,就難逃被犧牲的命運。
莊子試妻:對情欲與邏輯的嘲弄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是《今古奇觀》裏最好的一個故事,對情欲與邏輯的關係也作了最深刻的描述,我們有詳加申論的必要。
莊子一日下山出遊,見荒塚纍纍,正嘆“老少俱無辨,賢愚同所歸”,嗟嘆生命的虛幻無常時,卻看到一個婦人真實的情欲:一縞素婦人正辛勤地在執扇扇墳,原來她亡夫遺言,須等“墳土幹了,方纔可嫁”,她巴不得墳土早幹,所以“嚮塚連扇不已”。莊子雖覺可笑,但仍助其一臂之力,舉扇對墳頭連扇數扇,“墳土頓幹”,婦人欣喜地千恩萬謝而去。
莊子回傢將經過告訴妻子田氏,田氏忿然痛駡那婦人沒廉恥及莊子的輕薄。莊子用話試她:“假如不幸我莊周死後,你這般如花似玉的姿容,難道捱得過三年五載?”田氏即說出“婦道人傢一鞍一馬”的烈女邏輯來,就是“夢兒裏也還有三分的志氣”。但莊子認為田氏的這種理性思維衹是“談空說嘴”,是經不起感官知覺的挑釁的,於是他以分身隱形的法術做了個實驗,自己詐死,而幻化成一個“俊俏無雙,風流第一”的楚國王孫,出現在田氏面前。
田氏一見王孫,就動了憐愛之心,剛開始尚以理智來圍堵自己的情欲,但幾日的眉來眼去,終於“情不自禁”,“按捺不住”,主動托老蒼頭嚮王孫求婚。王孫提出三個在理性思維上令人為難之處,但都被田氏的情欲所化解。在將靈房翻成洞房,兩人歡天喜地“正欲上床解衣”時,王孫忽然怪病發作,懸擱在高原狀態的情欲,終於使得田氏劈棺欲取莊子腦髓來治王孫的病,做出比婦人扇墳更可怕的事來。
當莊子從棺中嘆氣而出時,情欲夢碎的田氏雖然捏了把冷汗,但仍巧言粉飾,見王孫主僕二人失去蹤影,又放膽對莊子撒嬌撒癡,“甜言蜜語,要哄莊生上床同寢”。莊子用手一指,楚王孫和老蒼頭即從外面踱將進來,田氏自此始知一切都是丈夫的惡作劇,自覺無顔的她,遂羞愧自盡。
在這個故事裏,莊子所試探與嘲弄的,不衹是田氏的邏輯,更包括她的情欲。可憐的田氏,被莊子的法術推入讓她的邏輯和情欲都産生戰慄的情境中,時而理性思維壓倒感官知覺,時而感官知覺又壓倒理性思維,最後不得不在精神恍惚中自殺身亡,讓她的情欲和邏輯同歸幻滅。
莊子的法術所安排的情境也許是人間難見的,但它卻是“絶對理性”的象徵,當觀念與觀念、命題與命題環環相扣時,則在那完美而又殘酷的極端情境中,任何凡人都可能像田氏一樣,暴露出情欲與邏輯間的矛盾,然後癱瘓。
田氏的遭遇讓筆者想起小說傢普魯斯特(M.Proust)的一句話,他說:“擁有肉體,對思想生活而言,乃是一大危險。”其實,“擁有思想,對肉體生活而言,亦是一大折磨”;而人類就是一直生活在這種危險與折磨中。王孫唯有吞食腦髓(思想所由生之處),才能滿足田氏肉體的欲求,而田氏唯有毀滅自己的肉體,才能保有她的節烈思想。
莊子似乎是《今古奇觀》裏唯一能擺脫這種危險及折磨的“得道高人”,而這個“道”說穿了,就是體悟到“生命之虛幻”,然後“看破紅塵”。故事開頭的西江月詞:“富貴五更春夢,功名一片浮靈;眼前骨肉亦非真,恩愛翻成仇恨”以及結尾時的鼓盆而歌:“大塊無心兮,生我與伊;我非伊夫兮,伊豈我妻?偶然邂逗兮,一室同居;大限既終兮,有合有離……敲碎鼓盆不再鼓,伊是何人我是誰?”都表明了這個意思。
情欲與邏輯矛盾的調合
但所謂“上智忘情,下愚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今古奇觀》的這些情愛與婚姻故事,關心的並不是以“絶對理性”來洞燭人生之虛幻,而是如何調合情欲與邏輯之間的矛盾,使大傢活得更快樂一點。
情欲與邏輯之間若存在嚴重的對立而難以調合時,它就會以悲劇收場,譬如《王嬌鸞百年長恨》《莊子休鼓盆成大道》。在《王嬌鸞百年長恨》裏,當周廷章對王嬌鸞的情欲達到最高點時,寫下婚書:“女若負男,疾雷震死;男若負女,亂箭身亡”,立了重誓,方與王嬌鸞攜手上床,興雲布雨。後來他的邏輯戰勝了情欲,嬌鸞在自殺前將婚書寄給吳江知縣,官府乃押廷章上堂,駡曰:“我今沒有箭射你,用亂棒打死,以為薄幸男子之戒。”結果被亂棒打成肉醬,好不凄慘!在《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裏,當莊子用話試田氏時,田氏大怒,說“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那見好人傢婦女吃兩傢飯,睡兩傢床?若不幸輪到我身上,這樣沒廉恥的事,莫說三年五載,就是一世也成不得!”結果不到半個月,就做出“沒廉恥”的事來,無地自容,衹好羞愧自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自序 古典世界裏的散兵遊勇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1)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2)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3) | 孔明心態與諸葛亮人格(4)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1)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2)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3) | 林黛玉的愛情、疾病與死亡(4)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1)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2)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3) | 《封神榜》中的魔法與命運(4)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1)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2)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3) | 包公案中的欲望與正義(4)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1)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2)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3) | 《周成過臺灣》悲情的解讀(4)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1)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2) | 《聊齋》狐妖故事的心理學探索(3)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