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类 阅世心语   》 第56节:东学西渐与"东化"(1)      Ji Xianlin

  东学西渐与"东化"
  最近,我的学生蔡德贵告诉我,青岛大学学报《东方论坛》准备开设一个新的栏目"东学西渐",并转达该学报杂志社社长冯国荣教授的意见,请我写一篇文章,我很高兴。由《东方论坛》开设"东学西渐",我觉得这个栏目开得好,开得适逢其时。我很愿意写一篇文章谈谈我的看法。
  温家宝总理2003年12月在哈佛大学做《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演讲时,提到2003年9月10日教师节那天,他到医院看我,说我们在促膝交谈中,谈到近代有过西学东渐,也有过东学西渐。十七到十八世纪,当外国传教士把中国的文化典籍翻译成西文传到欧洲的时候,曾经引起西方一批著名的学者和启蒙的思想家极大的兴趣。这个问题是文化交流的问题。
  我一向特别重视文化交流的问题,既主张拿来主义,也主张送去主义。对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我的基本观点是"拿来"与"送去"。我认为,文化一旦产生,其交流就是必然的。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文化发展。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谁都挡不住。从古代到现在,在世界上还找不到一种文化是不受外来影响的。交流也有坏的,但坏的交流对人类没有益处,不能叫文化。对人类有好处的、有用的、物质、精神两方面的东西交流,才叫"文化交流"。文化不论大小,一旦出现,就会向外流布。全人类都蒙受文化交流之利。如果没有文化交流,我们简直无法想象,人类会是什么样子。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一个民族自己创造文化,并不断发展,成为传统文化,这是文化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创造了文化,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它又必然接受别的民族的文化,要进行文化交流,这就是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有矛盾,但又统一,缺一不可。继承传统文化,就是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所以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这个问题是会贯彻始终的。
  为了保持文化的时代性,自二十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全盘西化"和文化交流有联系。现在,整个的社会,不但中国,而且是全世界,都是西方文化占垄断地位,这是事实。眼前哪一样东西不是西方文化?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就说我们这穿的,从头顶到鞋,全是西方化了。这个西化不是坏事情。"西化"要化,不"化"不行,创新、引进就是"化"。但"全盘西化"不行,不能只有经线,没有纬线。"全盘西化"在理论上讲不通,在事实上办不到。
  就目前来说,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有关文化的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物"的部分,当然要拿,咖啡、沙发、啤酒、牛仔裤、喇叭裤,这一系列东西,只要是好的,都拿。我们吃的、喝的、穿的、戴的,乘的、坐的、住的、用的,有哪一件是完完全全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我们古代有吗?可可、咖啡、纸烟、可口可乐、啤酒、香槟、牛排、面包,我们过去有吗?我们吃的土豆、玉米、菠菜、葡萄,以及许许多多的水果、蔬菜,都是外来的。这菠菜的"菠"字,本身是音译,不是意译,它叫菠棱、菠棱菜,是印度、尼泊尔一带产生的。茉莉花也是外来的,甚至连名字都不是中国固有的。我们用的乐器,胡琴、钢琴、小提琴、琵琶,也都是外来的。拿来,完全正确。现在我们确实拿来了,拿来的真不少,好的坏的都拿来了。连艾滋病也拿来了,这是不应该的。心、物结合的部分比方说制度,也可以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心的部分,要拿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因为我们的价值观念、思想方式,不能马马虎虎,得把弱点克服,要不克服的话,我们的生产力就发展不了。从长期的历史研究中,我得出一个非常可贵的经验:在我们国力兴盛,文化昌明,经济繁荣,科技先进的时期,比如汉唐兴盛时期,我们就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从而促进了我们文化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到了见到外国东西就害怕,这也不敢吸收,那也不敢接受,这往往是我们国势衰微,文化低落的时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人生第2节: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第3节:不完满才是人生
第4节:走运与倒霉第5节:缘分与命运第6节:牵就与适应
第7节:谦虚与虚伪第8节:时间第9节:成功
第10节:爱情(1)第11节:爱情(2)第12节:知足知不足
第13节:漫谈伦理道德(1)第14节:漫谈伦理道德(2)第15节:漫谈伦理道德(3)
第16节:漫谈伦理道德(4)第17节:论朋友第18节:谈孝
第19节:老年谈老第20节:老年四"得"第21节:老年十忌(1)
第22节:老年十忌(2)第23节:老年十忌(3)第24节:老年十忌(4)
No.   [I]   II   [III]   [IV]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