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校 》 寻找北大 》
第56节:逃课记 文/蒙木(2)
钱理群 Qian Liqun
大部分老师都不会真的拿点名威逼学生。似乎有一次很蹊跷。记得是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中文、法律几个系在一教大教室里合着上。我们男生逃课经验已经成熟,于是决定从第一节课就不要过早暴露实力,大家排代表轮流上课应卯。这样,在直觉上,我们的老师一直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学生。最后考试,天知道,他们印试卷是按照一教座位印的还是按照什么印的。应该不是花名册,结果居然卷子不够。于是政治老师说,没有试题的人不要着急,我去其他系调试题去。过了几分钟,一些同学问题解决了,但还是卷子不够。我们勤劳的老师如是者三。记得都半个小时过去了,他突然哈哈大笑起来。"报告!老师我们还没有试题。"又有三个学生从角落里站出来。可怜的年轻老师脸色一下就不对了,于是又折出去调试题。政治考试的结果是,我们班四十多人,十多个不及格。滑稽的是,这不及格的女生占绝大多数。所以女生很抱怨我们说:男生惹祸,女生背黑锅。
逃课省下来的时间,消磨实在爽,就像偷来的瓜果着实甜。大家做什么的都有,不过那时候北大周围一片农村,娱乐单调,大部分同学都是睡懒觉,逛朋友,看闲书,听讲座,上图书馆,或者听自己感兴趣的课了。我在大三以后,基本上听课的不考试,考试的课不听讲。大三临结束,我的学分还差两个。有同学告诉我,新留校的吴晓东老师很好说话,他的课写篇关于象征主义的文章就行。我对波德莱尔、梅特林克等是比较熟悉的,在图书馆花两三个小时,草成一篇作业匆匆交上去。事隔多日,同学转告我说吴老师想见见你。我便到他25楼的筒子间去,吴老师瞅瞅我,温和地说:"看你很面生,是不是很少上课?"我稍微愣一下,如实回答说:"我没有上过课。"这让吴老师倒反愣了一会儿,"不过,关于象征主义的基本点,你文章里都有了,都有了。"我只能赧颜不作声,他接着说:"让你过来,因为你的文章写得不错,我给你很高的分数。"
那时候图书馆(今天的老馆)二层南侧有一间"中文系教师研究生阅览室",只对本科高年级以上的学生开放。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那里,其中的一道风景是季羡林老头,季老每天一开馆不久就准时坐在最靠近大库的阅览室东南角,安安静静地读书。偶尔有熟悉的人给他鞠个躬,相互微笑一下,然后也迅速寻找自己的座位,各自安安静静地读书。这里出现吴组缃、林庚等人的身影绝不奇怪,也许他们都来过,只是我不认得罢了。那里有几架硬壳蓝皮的文学类图书,也许是对学生特别推荐,图书馆做了特别包装的优质译本,记忆里最多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名著选译"和上海译文出版社"20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等,我读了其中大部分部头不太大的作品。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1节:钱理群序:北大失精神 | 第2节:编后记:拒绝"意淫"北大 | | 第3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所北大 | 第4节:目录(1) | | 第5节:目录(2) | 第6节:北大最美的十棵树 文/王立刚(1) | | 第7节:北大最美的十棵树 文/王立刚(2) | 第8节:北大最美的十棵树 文/王立刚(3) | | 第9节:三角地 文/丛治辰(1) | 第10节:三角地 文/丛治辰(2) | | 第11节:三角地 文/丛治辰(3) | 第12节:三角地 文/丛治辰(4) | | 第13节:三角地 文/丛治辰(5) | 第14节:三角地 文/丛治辰(6) | | 第15节:北大需要荒凉感 文/冯永锋(1) | 第16节:北大需要荒凉感 文/冯永锋(2) | | 第17节:北大需要荒凉感 文/冯永锋(3) | 第18节:草坪音乐记忆 文/胡续冬(1) | | 第19节:草坪音乐记忆 文/胡续冬(2) | 第20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1) | | 第21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2) | 第22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3) | | 第23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4) | 第24节:纪念与反思 文/涂骏(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