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八仙得道   》 第五十六回王小姐勸夫修道 鬍舅爺助姊為姦      無垢道人 Mo Goudaoren

  卻說月英轉世為人,性靈不昧,雖居羅綺叢中,念念不忘修道。但他的修道,和別人不同,別人但求獨善,他卻和藍采和生生死死都有聯帶關係。采和不能升仙,月英也不能獨自成道。並非事實上真有何種睏難,皆因雙方歷來的關係太深切了,覺得同生同死,同轉凡胎,同入仙界,乃是必然的道理,一定的情勢,如有一人不得成道,其它一人,萬不能捨之而去。此中原因,看官們已經明白他倆前生情事,定能信為不謬。本來神仙最無情,也最有情。唯其有情,所以不能不以無情為根本。
  正唯如此,乃愈見其用情之苦,與情之深。月英原是仙種,又經天仙指示,超出迷途,示之正道。當此入世之始,出世之先,別的可以看破,獨撇不下一個情字。別的情況,尚可暫時丟開,而對於關係太深的藍采和,决無忍心棄置,各走各的路之理。
  這要照現在文學說來,就叫良心問題。大凡天下事最難解决者,即是良心二字。強盜可以明火執仗,搶劫事主。忤逆子女可以打駡父母,而將死之頃,一點天良無不發現之理。天良的發現,較之法律的處分,一定難過十倍。這等就是良心的問題。惡人為惡,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良心的發現。何況神仙修道,是何等正經大事,焉有不顧天良,率意自私之理。大抵天良之用,即上文所言人之情。而人情之體,即為天良。良心與情所不許的事情,而謂出之修道之人,雖在至愚之夫,亦信其决無此理。
  例如月英一寸芳衷,既已决心出世,本來非常鎮靜,非常安定的,乃反為未來丈夫之事,紛擾其心麯。至於寢食幾廢,正因本於天良,發於情意,萬無丟撇采和,獨善其身之理。覺得這等辦法,非特理所不通,而自己的良心上,也絶對不願如此。
  所以平日所慮,衹愁采和迷於物欲,而一聞采和醉心名利到此地步,方覺平時顧慮的種種問題,均已實現眼前。在他父母,為愛女幸福計,得這樣的快婿,自然萬分喜悅。以為女兒心中,一定比他們老夫婦們更來得快活。哪知月英別有懷抱,突聞這等違反自己志趣,增加自己困苦的事情,霎時心中一急,竟忍不住兩行珠淚潸然而下,倒把王光夫妻都盛在悶葫蘆裏,完全想不出女兒是什麽意見,存的什麽心思,一時有何感觸。夫妻倆由不得齊聲詫問道:“我的愛兒,你這是怎麽了,難道說,許了這等要好的夫婿,還有甚麽不滿意的嗎?”月英心雖發急,但古時女子對於婚姻上頭,或關於未婚夫婿的話,照例是金人三緘,不行吐露一些意見的。況且月英生性非常厚道,既不忘情於前生的情侶,怎能失歡其此生的父母?極知父母深愛采和,而采和少年立志,也實在說不出一個壞字來。月英怎能實說,我是憐他蔽於世情,迷於物欲,怕他不能修道呢?既不能說,而父母逼住,堅問傷心之故。衹得隨口扯了個謊,說:“身上有些不快,一時忍受不住,倒驚動了兩位大人了。現在卻又好了,還請兩位大人放心。”說畢,強裝歡容,莞爾一笑,這一來,倒又惹得兩老夫妻相嚮失笑起來。王光笑道:“女孩子傢,聞到未婚夫婿的事情,原該有點害羞,纔像我們這等大傢的小姐。”夫人聽了,也以為然。原來他們明知月英所說都是推托之詞,卻又誤會他是害羞。幾句話,倒替月英解了個圍。
  自從此日為始,月英心中便增添了許多懊悶,苦的是萬分不快,衹能放在心頭,在父母跟前,卻仍是勉為歡笑,免得父母憂慮。每至深夜人稀,獨坐香閨,一轉到這些念頭,甚至繞榻彷徨,不安枕席。此時心中唯一希望,但冀早日出閣,得與采和相見,便可早夕勸諫,把前因後果,種種情事,時時對他談談。采和果有宿慧仙緣,那些一時的迷惘,究竟屬於後添的誘惑,未必難以感悟。衹要他能醒悟,夫妻倆便可雙雙出傢,尋訪仙師,早完孽根,道成升天,為期當不在遠。萬一采和迷惘太深,竟難勸解,自己也衹有葆住元陽,獨修玄奧。等得稍有程度,便當棄傢遠走,務要訪到師尊,設法點化采和。總之,采和一天不悟,自己也一天不敢離開凡世。這是他新近懷着的苦衷。衹恨雙方年紀太小,成婚尚須待時。
  在此長時期內,采和日日接近塵網,正恐為日愈久,見念越重,或竟弄到無法收拾,甚或因自身堅守道體之故,緻傷夫妻情感,更是可痛之事。這月英衹因一念之癡,弄到寢食俱廢,幾乎奄奄成病。不料天從人願。王光忽生不顧俗例,使小夫妻們共讀之議。
  月英聽了,認為勸諷采和之時機已至。心中一喜,精神為之大振。一時笑也有,話也有,不知不覺變了一個樣兒。這惹得一班姊妹們,大傢夥兒開他的玩笑,說他這點年紀,就希望和丈夫在一塊兒,真不害羞。幾句話,說得月英萬分冤屈。可是萬萬不能辯說,衹有一笑置之而已。到了他們擇定的吉日,王光夫妻親送月英渡江。那邊藍氏父子,也按準時刻,帶來轎馬,在江口迎接。
  小夫妻倆初次相見,都似從前舊識一般,也且不知不覺會得忘記羞澀,互相親愛起來。因在路中,不便說話,比及到了傢中,那采和高興得像瘋人一般,帶領月英進去,拜見各位長輩,然後和各位平輩的兄弟姊妹們相見。這班人都年輕愛玩的,少不得又要拿采和來取笑幾句。采和一味地笑,並不分辯。采和的母親烏氏,見了這個未來的媳婦,愛得無可不可,笑得兩衹眼睛瞇縫着合不攏來,抱在懷中,衹不住地喊寶貝心肝。月英也真乖巧,湊着趣兒,滿口地喊媽媽,叫爸爸,也像藍文的親生女兒一般。當下烏氏吩咐,讓月英和他同睡一房,便於親自照管,反把原來同房的愛子采和,挪將出去,住到後面的套房裏去。月英見尊姑如此寵愛,心中也自歡慰。
  這卻不談,單說采和自小不忘前生。五歲上學,七歲就能詩文。彼時的志趣,原和月英一般。但求修仙了道,不望博利心名。但因藍世代作吏,往來的親友,也都是為官作吏的人傢。小孩子們從小讀書,就都存着長大為官的念頭。大人教訓孩子,也無非是望他們為官作宰,耀祖榮宗。采和畢竟年小,日居此等家庭,常受這等陶熏,不知不覺,已把生來的意志,漸漸換個樣子,一心想繼武前人,剋承先志,大有非此不可的光景。藍文夫婦自然欣悅。烏氏也把采和如何立志,如何用功,告訴月英。月英哪敢多說,衹得隨俗浮沉地跟着烏氏,稱頌了一番。烏氏也越覺開懷。
  到了月英上學這天,小夫妻倆一同到了書房中,面對面兒坐下。那位毛先生,倒真是一位博學的君子,教着這一對兒聞一知十、一目十行的學生,居然也還對付得了。而且天天兀坐書齋,不請一天假。因此,這年小夫妻們的學業,更加進步得快。不過月英另有計劃,常於正課之餘,把從前讀過的幾册道書,都拿來放在案上。空下來,就翻將開來,有意讀給采和聽。
  采和先還疑他有心賣弄才學,並不怎樣去盤究他。後來日子久了,他倆情好日增,客氣盡除。采和方纔問他道:“妹妹,怎麽愛讀這等道書?”月英心中,也正要他來問這句話,忙笑而對道:“哥哥難道竟忘了?這本是你我本等應讀的書麽?”采和聽了,不覺大笑道:“原來如此,妹妹想該明白你我前生的事。一世夫妻,衹落得那麽一個慘報,回想起來,真令人心傷氣短。僥幸如今轉世重逢,又得仙師玉成,匹配夫婦,重續良緣,大該快快活活過這一生,藉以補償前生所受的冤苦,豈不大妙。何苦再嚮道門中求生活。能否證道,未可必成,而一世的幸福,先付諸東洋大海,這也太可惜了吧。不瞞妹妹說,愚兄從前不昧夙緣,因也時時想出世修道。後來想起人生有限,犯不上自討苦吃。吃苦還是小事,最怕修仙之事太過杳渺,未必一定能夠成功。不說別的,單說古來修道的人,並不在少數,何以我們所知的,不過寥寥數人呢。如此一想,我便大大地悔悟前非,趕緊致力於聖賢經傳之學,預備他年出仕皇傢,也好和妹妹你共享人間富貴之福,豈不是好?”
  月英忙道:“哥哥此言差矣。大凡修仙之人,正因人世光陰去得太快,縱使活到百年,不過浮雲過眼。百年之中,截尾去頭,便有天大富貴,又能享得幾時?怎比得世外神仙,逍遙自在,與天地同壽,日月並存。雖然修道之時,不免含辛茹苦,經歷艱危,究竟不過短期之事。正是所失者小,而所得者,卻無限製。怎見得不上算呢?至於修道難成,果然不錯。要知皇天不負苦心人。無緣入道之人,但能苦心堅志,未嘗不可有成。何況你我原有夙緣,此番墮凡,又經仙人指導扶掖而來。若是沒有前緣,為什麽仙師如此熱心照料咧?可見別人所難者,你我卻並不恁難。越發不能自己暴棄。哥哥又說,自古以來修成仙道之人很少。據妹子所知,海外十州,上中兩界,金仙、天仙、地仙、鬼仙,總計也不在少數。若拿古今生人來比,自然上天好,算是難得之事。但要曉得成仙之可貴,就在修道的不易。若是人人能夠修道,個個可以成仙,神仙之途既濫,神仙又何足道也。奉勸哥哥,還該時時顧念前生之事,及早回頭,莫辜負了仙師的美意和冥王周全之德。而且升天之後,快樂無窮,比之人世富貴,相去何止霄壤。更何況哥哥所言輔佐皇傢,榮華安享,究竟也還是杳渺之事,知道可有實在希望沒有呢?”
  采和聽了,哈哈大笑道:“妹子居然着了迷啦。我的意思,既然生在人世,無論修道與否,總該轟轟烈烈幹他一場,也叫天下後世,曉得有我藍采和這麽一位人物,方不虛度了我這一世。到了功成名就之後,那時如果仙緣不減,再和妹妹刻苦用功起來,成功固好。萬一不成,橫竪那時年紀將近老大,不久也快要死的,算來還不算十分吃虧。妹妹以為如何?”月英知他魔障已深,徒費口舌,是輓救不及的了。衹得放在心頭,慢慢等候機緣,再行勸警罷了。
  再說,月英在藍傢讀書,轉瞬已有半年。藍文夫婦幾乎把他寵到天上去,有時關切之情,比兒子采和還來得深密。
  藍文的如夫人鬍氏,也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卻生得肥頭大臉,蠢如鹿豕。老夫婦便不大愛惜他們。鬍氏先衹是氣不過,說同是老爺生出來的公子,為什麽要有厚薄之分。夫人雖然聽見,總不大去理他,由他自己鬧過一陣子,也就罷了。此時平空來了一個未過門的媳婦,夫人又是那樣寵愛。就是藍文,多把他當作掌上明珠一般看待。至於對待鬍氏的子女,始終還是一個樣子,不曾因月英之故,稍增加一些冷淡之況。而從鬍氏眼中看來,分明覺得藍文夫婦有了月英,格外把自己子女待得刻薄。這一股嫉怨之氣,怎能忍受得住,初時還不過人前背後作些不平之鳴,後來見藍文夫婦總不理會,便把膽子放大了一倍。偏偏這位月英姑娘,年紀究竟輕了些兒,他又專心學道,怎能曉得世途的險惡,人心的變詐,而且獨居深閨,不大出門,對於普通人情世故,亦從不考究。自從到藍傢讀書,除了一天到晚和采和倆切磋琢磨之外,就衹陪着夫人做些女紅針黹的事情。對於別人,是一概不大殷懃的。不過別人沒有心病,雖然見他不大理人,還衹當他怕,羞好靜,懶得說話,並不見他怎樣壞處。
  獨有這位鬍氏,本來心存芥蒂,便覺月英一舉一動,都含有輕視他們之意。因想,這孩子現在還是小孩兒,不過在此附讀,論理衹算是客人罷了,卻已經如此眼大心驕,容不得人;將來長大成人,嫁了過來,作我們的小主人時,不用說,更要拿出辣手來收拾我們。這等日子,自己便勉強挨過,卻叫一對兒女如何做人。他存着這等心腸,對於月英,越發視同眼中之釘。又因采和處處幫月英說話,更使他憤恨憂懼,不知所措。
  他有一個兄弟,名叫鬍千,是個胸懷鬼祟、專生風浪的小人,傢中苦得四壁俱無。平時還仗這位阿姊的照拂,弄個小小的賭本,天天在賭場中出入,揩些油水度日。從來說,食人之祿,忠人之事;又道是得人好處,與人消災。鬍千既然全仗阿姊生活,怎不替阿姊分憂。況且自己常常進出藍府,那藍文夫婦,也非常瞧他不起。若似這樣情形,阿姊的前程,甥兒的命運,都覺非常危險。本人恃他們為生活幫助,更嚮何處覓得活路。因此鬍氏也引他為同患共難之人。他也竭忠替鬍氏出主意,最好弄得采和、月英一對小主人雙雙歸天,這一傢大權,就操在鬍氏之手了。夫人雖為正室,失了兒子,便如做官的丟了印信,不怕不讓後任來接理公事。而鬍千自己,也就儼然是一位扶正的舅太爺。再加以翊戴之勞,定策之功,藍府一份傢私,至少也得派他三分之一。姊弟倆如此籌思,正苦沒得機會。
  哪知天佑惡傢,藍氏該有災厄。不上幾時,就被他們得到了一個根本解决的機會。不知這是什麽機會,卻看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藉竜丹仙人助孝子 起貪念惡吏索神珠第二回兩點竜淚灑成望娘灘 一柄仙劍刺破篾竜眼
第三回試道心特設迎竜閘 解凡體投入孝女懷第四回受謗言不夫而孕 明心跡烈女投河
第五回錢塘江竜遊傳古跡 東海岸徒弟覓師尊第六回爭意氣二竜搶珠 鬧上界玉帝求賢
第七回說份上名師救高徒 提往事老鼠化蝙蝠第八回老蛟登岸毀福德 月老下海作竜媒
第九回邀天眷實授竜王 博庭歡假製蠃肉第十回鰥夫驚豔 田蠃報恩
第十一回遷怒迷人蛟竜泄恨 法師收妖當場出醜第十二回文美化身驅妖孽 仙賜被攝入禦園
第十三回試心田少年立志 全孝道三姐善言第十四回夫妻雙修道 骨肉生異心
第十五回千載老狐說明因果 少年公子斬斷俗緣第十六回孝子下海訪蠃母 狐仙入宮謁竜王
第十七回孫仙賜海中見母 張果老轉世成丹第十八回金山成古跡報德在來生
第十九回為修仙不辭險阻 因求道反遇妖魔第二十回老祖下凡救世 李玄脫險成仙
第二十一回日觀峰收妖為僕 紫霞洞女怪劫經第二十二回成功參老祖 得道省雙親
第二十三回投清流孝子殉慈母 施大法仙人拯危難第二十四回李仙人施術儆淫暴 楊孝子感德入玄門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