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帝国兴亡隐秘史:谁杀死了秦帝国   》 第七章 章邯救秦,伏尸万里(2)      潇水 Xiao Shui

  接下来的事情有点不可思议。叔孙通突然卷着行李卷逃跑了。逃跑的原因司马迁没有给出清晰的解释。大概他觉得说瞎话,总归要有一天被事实戳穿,到时候就是蒙蔽圣上的罪,没活路了。于是叔孙通看看形势不好,就干脆逃去,连博士证也不要了。
  不管怎么样,由于叔孙通带头捣乱,把大蟒蛇消灭在其小小蛇阶段,也就是及时调动军队,扑灭燎原星火,扭转帝国厄运的最佳时机,也就这么悄悄错过了。叔孙通抱着奖品连夜逃去,不管他走后,咸阳哪怕洪水滔天了。叔孙通回望咸阳,但见头顶月空,清光似水。
  叔孙通跑回了齐鲁老家,“自了”去了。
  后来的事情还需要再口罗唆一下:
  叔孙通回老家以后,老家不久被项梁占领了,他就投奔了项梁。后来又投奔了楚怀王(义帝),接着又去侍奉项羽,最后当项羽的彭城被刘邦攻破时,他又改投在刘邦手下。总之,秦汉之际的各个山头包括秦皇廷他都待遍了。司马迁记录了当时鲁国的两个“原装正统的儒生”对他的嘲讽:“先生你换了将近十个主子,每次都是当面阿谀主子而求得亲近和富贵——你快走吧,不要来!不要污辱我的美1(原文:“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公往矣,无污我。”)
  叔孙通最后转在刘邦的手下,很会讨刘邦喜欢。刘邦是楚文化圈的人,习惯穿短制的衣服,而叔孙通穿儒服,宽袍大袖,刘邦憎之。于是他就修改儒服,把尺寸改成短款,于是刘邦就喜欢了。叔孙通的乖巧、善于迎合主子之意,一直就这样。鲁儒生说他“面谀以得亲贵”,一点儿也不冤枉他。
  叔孙通凭着自己的“面谀”和“曲附上意”和他确实有的一些儒学,一直在刘邦手下混到了“太子太傅”的高位,主抓礼仪和意识形态的工作,乃至被司马迁封为了“汉家的儒宗”。
  但叔孙通怎么看上去也跟先秦那种“威武不能屈”的儒不一样(董狐之类的),而像是“变形虫”的儒。
  衣服可以改,那么学说就也可以改了,黑白和真理也可以改喽?!如果知识分子都成了这样,那这个国家就算没了脊梁了。先秦儒家之所以后来被改造成为皇权时代的时髦的思想武器,那不是别人改造的,就是叔孙通这类人改的。就是这类人太多了的缘故。
  章邯这个人,是个很有“反动”思想的人物。但是,大秦帝国倘若因他而不倒,他又何尝不是扶危持倾的历史功臣呢?
  公元前208年初冬,当周文数十万义军打过来的时候,章邯正担任秦政府的“少府”一职。少就是小的意思,少府就是小的府,也就是小金库的意思。我们说,皇帝也是有私房钱的。国库里的钱他不能动,这些钱是各郡县缴上来的赋税,用于国家养军队、修长城和发给公务员。皇帝并不能把天下的赋税直接据为私有。但是,皇帝也直接占有一些良田,还有肥美的山林水泽,盛产木材、矿石、左口鱼和大闸蟹,都可以卖个好价钱。于是,这些宝地上产生的收入,全都进了皇帝的小金库。章邯就负责管着这小金库。因为是给皇上看钱,级别因此格外高,位列九卿。
  小金库的钱干吗用啊?除了养活皇室,还有重要一项就是修阿房宫了。所以章邯可能也是阿房宫工地上的大工头。
  这一天,秦二世急惶惶地召见大臣。他扶着桌案,花容失色,颤颤着叫:“你们都说是一些偷东西的盗窃团伙,怎么现在已经聚了数十万之众,密密麻麻已经压在骊山脚下,这完全是带有赤裸裸政治目的的造反啊1
  群臣都闭紧了嘴巴,噤若寒蝉。
  章邯施礼举手说:“我可以发言吗?”
  “好,请举手,对不起,请发言。”秦二世慌慌张张地说。
  “据卑臣分析,如今周文的反寇有数十万之众,贼氛甚炽,其锋汹涌。我们咸阳有五万精锐的近卫军,而左近几个大县的武装,虽然战斗力颇强,但是有一定路途,已经来不及向骊山这边运动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1)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2)
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3)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4)
第一章 秦始皇的最后岁月(5)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1)
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2)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3)
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4)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5)
第二章 刘邦开始造势(6)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1)
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2)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3)
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4)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5)
第三章 一个独裁者,四个大工程(6)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1)
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2)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3)
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4)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5)
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6)第四章 专制时代开始了(7)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