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園往事   》 第56節:慈禧太後看京劇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第56节:慈禧太后看京剧
  慈禧太後看京劇
  清末同治和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後,不僅是個"日必觀戲"的戲迷,,而且還是個精通麯律、善解文詞,甚至能夠粉墨登場的老內行,,在梨園界留下了許多軼事。
  她看戲時,手裏總是拿着"貫串"(即是唱念做打、臉譜砌末以及麯牌鑼經等有關這出戲的全部詳細記載),邊看戲邊對照,一旦發現演員表演與"貫串"有誤,便立即指責演員乃至降罪。她看完戲自己還能"過目不忘",記下情節和程式,到晚上便關起門來,在大後宮與大監們化裝串演。
  慈禧大後即興修改上演劇目,更是心血來潮。光緒二十三年三月,譚鑫培在宮裏與名醜■■山合演《清風亭》(這是一出鞭撻知恩下報的戲),演出中慈禧忽然機一動,要演員在劇中增加"雷公"和"雷婆"兩個角色,讓臺上雷電交加.把那個仵逆不孝的張繼保打得七孔出血。她認為這纔符合"天意人心"。同年四月,她再傳此劇進宮,看戲時又讓增加"雨師"二角,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宮廷三層戲樓的優勢,臺上霹雷閃電,風狂雨暴,把忘恩負義的張繼保打得魂出竅,肝腦塗地,以"教化後人"。至於她修改《玉堂春》的唱詞,更是別出心裁。慈禧屬羊,看戲時最忌出現《羊》字。到宮裏上演的劇目,不能唱帶有一"羊"字的戲,如《變羊記》、《洪羊洞》、《牧羊圈》等。凡有"羊 "字的戲詞,必須改。《玉堂春》中有一句唱詞,"蘇三在此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無還",為了避開"羊"字,衹得改唱:"好比那魚兒落網有去無還"。以後便一直這麽唱下去。
  慈禧愛看戲,卻從來不把演員當回事,還百般拿演員尋開心。有一次郎德山上演《金錢豹》裏的豬八戒,她明知郎德山是回民,卻讓他學豬叫。郎德山一聽,知道是在耍笑自己,不但不學豬叫,反而學羊叫,反戈一擊。沒想到一聲羊叫,倒把慈禧逗樂了。慈禧就是這樣一個喜怒無常的人。
  有一次宮裏正演《翠屏山》,慈禧下令停演,讓人把戲提調叫來問道:一今兒這戲怎麽唱的?你不想當差了?"戲提調莫名其妙,不知又犯了什麽忌。後來嚮人請教,纔知道是因唱詞中有一句"最狠不過婦人心!"這又表現了慈禧作為女人的專橫。
  有一年"二月二"宮裏要竜燈,"武生泰鬥"楊小樓耍珠子,不慎把戲臺角上的檀香木架子撞倒了,人皆大驚。慈禧立即傳楊小樓,楊趕忙跪倒認罪。她問楊今日何故,楊說:"奴才今兒個唱了四■《挑滑車》,太纍了,纔無心驚了駕。"這時慈禧卻說:"真難為你了,今後可別再應這麽多活兒,賞你二十兩銀子,回去休息吧!"接着耍珠子的李壽山想,這倒不錯,不加罪反加錢,我也來一手。他故意把臺角的架子撞倒,人們又是一驚。慈禧見狀道:"你看三元楊小樓的小名一得了賞,也想試試?來呀,專竿子!"竿子就是灌了鉛的竹竿,打在身上特別痛,李壽山聞聽,趕緊跪地求饒。
  大清國的戲迷王爺
  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不遑歷數,喜歡戲麯的帝王與貴族指不勝屈,《孔子傢語.相魯》即有"齊奏宮中之樂,排優、侏儒戲於前"之記載,《新五代史.伶宮博》則雲:"時諸伶出入宮掖,侮弄縉紳。"南朝的陳後主(叔寶)是個戲迷,唐明皇李隆基更是個戲迷,後唐莊宗李存■還是個戲迷,上述這些,如果比起晚清的皇帝和王爺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中國近代史上的滿族政治傢、改革傢、中國第一次近代化運動的倡導者恭親王奕訢,與其兄鹹豐皇帝奕濘皆迷京劇,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載淳與恭親王長子載徵貝勒更迷京劇,不僅愛聽,而且粉墨登場。載淳與載徵,自幼便是一對小玩鬧兒,登臺演戲更無正形,專演那些插科打譯的小鬧戲,一次演一打竈",載徵扮小叔,妃子演李三嫂,同治帝扮竈君,身着黑袍,手持木板,被李三嫂駡一聲打一下,以此取樂。一國之皇帝,竟如此不稂不莠,如此不勤政事,其焉能不亡乎。
  肅忠親王善耆,乃不折不扣的老戲迷,他曾與具有進步思想的名伶楊小朵聯袂演出《翠屏山》,善耆扮石秀,楊扮潘巧雲。此戲取材於《水滸傳》,根據清雍正抄本排演。寫楊雄妻潘氏與僧表如海私通,為楊義弟石秀所見,告之以楊雄,潘反誣石戲己,楊雄遂與石秀絶交,石憤而夜伺表自潘處出,殺於道,剝其衣示楊雄,楊始悟,托名燒香,將潘誑至翠屏山,勘明姦情後手刃之,與石秀同投梁山。當巧雲峻詞斥逐石秀時,石秀抗辯不屈,巧雲厲聲呵道:"你今天就是王爺,也得給我滾出去!"四座觀劇者皆相顧失色,而楊小朵卻談笑自若,扮石秀的肅親王則更樂不可支。
  宣統二年(一九一零年),各省代表以請願國會製集聚京師,晉謁肅忠親王。談話間、這位王爺戲癮大發,忽取王帽擲於案上,高聲唱起"先帝爺在白帝竜歸海境,傳口詔教老臣常挂在心……(《天水關》唱詞)諸代表見狀悚然驚異,王爺唱罷卻笑道:"諸君不必憂慮,咱們都是好朋友,你們也不說是代表,我也不說是王爺,橫竪咱們樂一晌兒就得了。"大廈將傾,猶以唱戲為樂,實在想得開!
  更有那別署"紅豆館主"的宗室溥侗,人稱侗王爺,一輩子不問政治,自幼嗜劇成癖,遍投名師,文武昆亂各行技藝無所不精,六場(鬍琴、月琴、南弦子、單皮鼓、大鑼、小鑼等六件伴奏樂器的總稱)通透,能戲甚多。
  這位大名鼎鼎的票友,所演老生戲《定軍山》等酷似譚鑫培、旦角戲《金山寺》得自陳德霖,小生戲《鎮潭州》為王楞仙所授,花臉戲《戰宛城》頗似何桂山,《群英會》兼擅周瑜、魯肅、蔣幹三角,為世所稱道。著名京劇演員言菊朋、李萬春等百餘人均師事之。享年八十一歲,可謂玩了輩子,樂了一輩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程長庚"大老闆"第2節:"單刀叫天"譚鑫培第3節:"老鄉親"孫菊仙
第4節:知縣名伶汪笑儂第5節:"關戲泰鬥"李洪春第6節:"德藝衹馨"蓋叫天
第7節:名醜簫長華的念白第8節:"戲簍子"趙鬆樵第9節:"猴王"李萬春
第10節:女伶劉喜奎不畏權貴第11節:程硯秋三請俞振飛第12節:花臉宗師郝壽臣
第13節:當代名醜馬富祿第14節:"四大須生"之一奚嘯伯第15節: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節:四大名旦中的尚小雲第17節:須生泰鬥馬連良第18節: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節:"金霸王"的癖好第20節:"鐵嗓青衣"王玉蓉第21節:吳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節: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節:"舞臺飛人"張德俊第24節:李世芳青島罹難前後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