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關雲長封金挂印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卻說關公於燈下看時,認的一人,乃孫乾也。關公叱退左右,問乾曰:“公自潰散之後,一嚮蹤跡不聞,玄德兄今在何處?”乾曰:“某在徐州逃難,飄泊汝南,幸得劉闢收留。近聞玄德公在袁紹處,欲往投之,未得其便。今劉闢、龔都皆來歸順玄德,助袁破曹,故攻掠太急。今天幸得將軍到此,劉、龔特令小軍引路,教某來報將軍。來日虛敗一陣。特報將軍,望將軍早引二夫人與玄德相見,卻請來汝南,又作遠圖。彼劉、龔之順玄德,實有望於將軍也。”公曰:“既兄在袁紹處,吾必星夜而往。但恨吾斬紹二將,恐今事變矣。”乾曰:“某亦先往,探其虛實,再來報將軍。”公曰:“吾見兄長一面,雖萬死不辭。今回許昌,便辭曹公矣。”當夜送乾去了。於禁、樂進又不敢問。
次日,關公兵出,龔都亦出陣前。公曰:“汝等何故背反朝廷?”都曰:“汝乃背主之人,何敢責人耶?”公曰:“我何背主?”都曰:“劉玄德見在袁本初處,汝卻從曹操,何也?”公曰:“亂道!”拍馬舞刀嚮前。龔都當不住便走,公趕來。都回身告關公:“故主之恩,不可忘也。與玄德速至,吾願讓汝南。”公會其意,招軍掩殺。劉、龔二人佯輸詐敗,四散去了。
雲長奪得州縣,安民已定,班師回許昌。操自出廓迎接,賞勞軍士。
宴罷,公遂回傢參拜二嫂於內門之外。甘夫人曰:“叔叔兩番出軍,可知皇叔音信否?”公答曰:“未也”。關公退,二夫人於簾內痛哭甚切。糜夫人曰:“想皇叔休矣!二叔恐我姊妹煩惱,故隱而不言。”正哭之間,有一個隨行老軍,聽得哭聲不絶,於內門外曰:“夫人休哭,主人見在河北袁紹處。”二夫人問曰:“汝何以知之?”老軍曰:“跟將軍出徵,有人在陣上說來。”夫人急召雲長,責之曰:“皇叔未嘗負汝,你今受曹恩養,忘舊日之義,不以實情告我,使我姊妹憂愁身死。叔要自享榮貴,就藉寶劍斬我姊妹之首,以絶汝之疑礙。叔無相瞞也!”雲長頓首流淚,告曰:“兄今委實在河北。未敢教嫂嫂知者,恐內走泄也。事須緩圖,不可以速。”甘夫人曰:“叔宜上緊,不可緩之。”公退,尋思去計,坐立不安。
原來於禁己知劉備在於河北,操令張遼來探關公意。關公正悶坐中,張遼入賀曰:“聞兄在陣上,知玄德音信,特來賀喜。”公曰:“故主未見,何喜之有?”遼曰:“公看《春秋》管、鮑之義,可得聞乎?”公曰:“管仲常言:‘吾三戰三退,鮑叔不以我為懦,知我有老母也。吾常三仕三見逐,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常與鮑叔談論,身極睏乏,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常與鮑叔賈音古分利多,鮑叔不以我為貧,知我貧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此則是管、鮑相知之交也。”遼曰:“兄與玄德交,何如?”公曰;“吾與玄德公結生死之交耳,生則同生,死則同死,非管、鮑之可比也。”遼曰:“吾與兄交何如?”關公曰:“吾與你邂逅相交,若遇吉兇,則相救;若逢患難,則相扶;有不可救,則止。豈比吾與玄德生死之交也?”遼曰:“玄德嚮日在小沛失利,緣何公不死戰以保之?”公曰:“吾那時未知是實。若玄德死,吾豈獨生乎?”遼曰:“今玄德在河北,兄往從之否?”公曰:“昔日之言,安肯負也!文遠須達其意,然後某親稟丞相。”後人有詩曰: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鋼。月缺魄易滿,劍折復鑄良。
勢利壓山嶽,難屈志士腸。男兒有死節,可殺不可量!
張遼辭關公回,遂將公言盡白曹操。操曰:“吾自有計留之。”
卻說關公正尋思之間,忽報有故人相訪。及至請入,關公不識其人,乃問之曰:“公何人也?”答曰:“某乃袁紹手下,南陽陳震也。”公大驚,急退左右,問之曰:“先生此來,必有所為。”震出書一緘,遞與關公。公舉目視之,乃玄德書也。公拆開,其書曰:
備嘗謂古之人,恐獨身不能行其道,故結天下之士,以友輔仁。得其友,則益;失其友,則損。備與足下,自桃園共結刎頸之交,雖不同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割恩斷義?君必欲取功名、圖富貴,願獻備級以成全功。書不盡言,死待來命。
關公看書畢,哭而言曰:“某非不欲尋兄,奈不知其所也。吾安肯事曹公而圖富貴乎?”震曰:“玄德望公,淚不曾幹。公既仗義,何不速歸乎?”關公曰:“人生於天地之間,無終始者,非君子也。吾昔日曾對曹公言及此事,曹公已從之。吾已立功三件報其恩。吾來時明白,去不可不明白。吾作書煩公先達知兄長,待辭了曹公,奉嫂嫂回見。”震曰:“倘曹公不放將軍,當如何哉?”公曰:“吾寧死,豈肯久留於此乎!“震曰:“公速作回書,某星夜持去,免緻玄德之望也。”關公逐寫書,答雲:
某竊聞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是大丈夫之志也。某自幼讀書,粗知禮義,至於觀羊角哀、左伯陶之事,論張元伯,範巨卿之約,未嘗不三嘆而流淚也。昔某守下邳,內無積粟,外無援兵;欲盡死節,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斷首碎軀,死於溝壑。近自汝南方知信息,須當面辭曹公,奉送二嫂歸也。昔日降漢之時,已曾預言;今已有微功之報,不容不從。忽得兄書,視之如夢。某但懷異心,天地可表;披肝瀝膽,筆楮難窮。瞻拜有期,伏惟照鑒。
陳震得書自回。
關公即入相府,拜辭曹操。操知來意,乃懸回避牌於門。公遂怏怏而回,收拾一輛小車,選舊跟隨者二十人,早晚伺候。甘夫人喚關公問曰:“叔叔近日行藏若何?”公曰:“衹在早晚辭了曹公,便請嫂嫂上車。堂中所有原賜之物,盡皆留下,寸絲亦不可帶去。”甘夫人曰:“叔宜上緊,勿得遲滯。”公又往相府拜辭,門首又挂回避牌。關公往數次,皆不放參。關公往張遼傢相探,欲言此事。遼亦托疾不出。公思之曰:“此是曹丞相不容我去之意也。大丈夫既欲去,不動非丈夫也!”遂寫辭書一封,辭曹公。其書曰:
漢壽亭侯關某,特沐再拜奉書漢大丞相曹麾下:某聞有天而有地,有父而有子,有君而有臣;天氣應乎陽,地氣應乎陰;萬物若順時,方可養群生,而成三綱五常之義也。某生於漢朝,少事劉皇叔,誓同生死。前者下邳失據,許降丞相,所請三事,已領恩諾,某所以歸焉。拔擢過望,實難剋當。今探知故主劉皇叔見在袁紹軍中,身為寄客,使某旦夕不安。三思丞相之恩,深如滄海;返念故主之義,重若丘山。去之不易,住之實難。事有先後,當還故主。尚有餘恩未報,候他日以死答之,乃某之志也。謹書告辭,幸希鈞鑒!建安五年秋七月,關某狀上。
公遂將纍次所賜金帛,一一封記,懸壽亭侯印於庫中。
平明,請二夫人上車。二十人扶事,另遣人於相府下書。關公上赤兔馬,提青竜刀,護送車仗徑出北門。門吏當之。關公怒目橫刀,大喝一聲,門吏皆避去。關公出門,呼從者曰:“汝等護送車仗先行,但有追趕者,吾自當之,勿驚動嫂嫂。”從者推輪送車,望官道進發。
卻說曹操正論關公事未定,左右報關公呈書。操接書看畢,大驚曰:“雲長出矣!”又有北門守將飛報關公奪門而去,車仗鞍馬皆望北行。又傢中人來報說:“關公盡封所賜金銀等物。美女十人,另居內室。其壽亭侯印,懸於庫中。原撥答應人,皆不帶去,衹與原跟從二十人,小車一輛,隨身行李,平明時去了。”衆人聞之,盡皆愕然。忽一將挺身而出,大叫曰:“某願將半萬鐵騎,去生擒關某,獻與丞相!”畢竟要趕關公者是誰,且聽下文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前言 | 序 | 引 | 三國志宗僚 |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 | 劉玄德斬寇立功 | 安喜張飛鞭督郵 | 何進謀殺十常侍 | 董卓議立陳留王 | 呂布刺殺丁建陽 | 廢漢君董卓弄權 | 曹孟德謀殺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關三戰呂布 | 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 | 袁紹孫堅奪玉璽 | 趙子竜磐河大戰 | 孫堅跨江戰劉表 | 司徒王允說貂蟬 | 鳳儀亭布戲貂蟬 | 王允授計誅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長安 | 李傕郭汜殺樊稠 | 曹操興兵報父仇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