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智双运的教育
有一位小偷,受到老禅师的慈悲和智慧的感召后,抱持着感恩心,后来成为一位大护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只是有时会禁不起外境引诱而犯错。若以智慧来开导,善良的本性仍会显现。
禅宗有一则公案故事──有一位老禅师,在深山的草棚里修行,在一个中秋夜,他静静地坐在那里念佛,突然来了一个小偷。小偷翻箱倒柜,弄得到处乱七八糟,但是只看到两个银币,他拿了之后,就想从窗子跳出去。
老禅师明知有小偷进来翻箱倒柜,不过他还是仍然不动。正当小偷要从窗子跳出去时,老禅师就出声音了。他说:“小哥!有门你为何不从门出去呢?怎能从错的地方来,又从错的地方去呢?要光明正大从正确的地方出去啊!”
小偷乍然听到这些话,大吃一惊!回头看到老禅师,看他非常平静又很诚恳的样子,小偷才定下心来……。当他要开门出去时,老禅师又说:“小哥!你拿了人家的东西,应该要说声谢谢啊!”那小偷听了,心又是一震!贪念顿时扫除,赶紧回到老禅师的跟前叩头、忏悔。
老禅师说:“同样的东西,你用偷的有一个贼名;我用送的则对你有一分恩德,所以你要感恩。不要认为这是你的本领,要知道这是人家的恩惠啊!”老禅师用这种方法教育对方,从此他再也不当小偷了。后来,这位小偷抱着感恩心很努力地工作。事业有成后,还成为一位大护法。
这就是慈悲和智慧的教育。其实,人心都有善良的一面,只是有时会经不起外境的引诱而犯错。我们若用平静的心,以智慧来开导,往往对方善良的本性仍会复活。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常常培养欢喜心,以理智和感恩之心待人。如此,人生就会过得很快乐、幸福。
执著“名相”的佣人
自认聪明的佣人,误解了主人“看门”的意思。他擅自作主将大门拆下,导致家中门户大开、家当被窃。凡夫平常说:“要照顾好自己的心”,却往往只在“名相”上打转,没有真正深入内心、启发清净的智慧!
在佛典中有一段故事──有一天,主人要出门时,特别交代守门的佣人说:“我这次出门,很多天才能回来。你要看好门户,也要注意驴子,不要让它走失了。”
佣人说:“一个人怎么能同时看守门户,又要注意驴子的行踪,这怎么做得到呢?”
主人告诉他:“你只要专心把门看好,将驴子用绳子绑住就行了。”
主人出门后,佣人就拿张椅子坐在门前,看着用绳子绑好的驴子和门户。这时,村里正在演野台戏,佣人听到远处的戏台传来的锣鼓乐声,心里很想去看戏;但是眼前必须看好门户及驴子,无法出门看戏。
佣人想了一个自认两全其美的方法──他将门拆下来,用绳子绑在驴子的背上,带着门及驴子到戏棚下看戏。等到曲终人散,他才缓步牵着驴子走回家。此时,远行出门的主人正好从外地回来,望见家中的凌乱情形,感到很愤怒!大门不见踪影,连带一些好的家当都被小偷搬空了!
这时,佣人安然自在、边走边唱歌地牵着驴子回来了。主人见了,非常生气地说:“叫你看好门户、注意驴子的行踪,你怎么没有守好本分事,让门户大开呢?”
佣人说:“有啊!你交代的事我都做到了。你看,门不是在这里好好的吗?驴子也在啊!有哪里不对呢?”
主人很生气地说:“我要你把门户看好,不要让小偷进去偷窃;现在门被你拆掉,小偷进去把有价值的东西都偷走了。你只看好门,有什么用呢?”
修行是从内心找出与佛同等清净的本性,才是真正修行人的本分。但是凡夫却迷失了,不知往自己的内心寻找本性,心念时时被外境所引诱、随着境界打转。所以,在人生道上生活得非常辛苦!
这个故事,描写凡夫只执著在“名相”的心态,平常只会在名相上说:“照顾好自己的心”,没有真正深入内心,寻找本性的智慧和清净的大爱。
人生的道路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常常不去体会、不从正路走向目标而往往走向岔路,这就是平时欠缺了真正的用心!
做就对了
村民为了每天必须走五里路送水供应国王饮用,感到烦恼不已!多次向村长抱怨、讨价还价,希望能减少路程的里数。有智慧的村长,运用妙法克服了村民心理上的障碍。
佛经中记载着一则小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小国家,在离皇宫五里路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水质很好,连生喝都很甘甜、清凉!
国王很喜欢喝这村庄的水,因此下了一道命令:“村里的人,每天一定要送水来供给国王饮用。”此后,村民每天都依照命令,按时送水到皇宫。
但经过一段日子之后,每当他们想到要走五里路时,脚就酸了、人也懒了。所以,全村的人就一起商讨解决的方案。大家都觉得每天要来回送水,好辛苦啊!最后,村民的结论竟是集体迁村──离开村庄。
这村庄的村长很有智慧,就跟村民说:“请大家稍安勿躁!我去和国王商量一下,请国王把五里路改为三里路,这样大家是否能接受?”
村民听了很欢喜,都说:“若能把五里路改为三里路,这样走起来就会比较轻松!”
这位村长就去向国王请求这项建议,国王很欢喜地说:“没问题,只要村民能每天供应清凉的水,我就很满足了!”
村长回来向村民报告好消息,说:“从今天开始我们继续送水,因为五里路已改为三里路了。”村民听了很满意,每天又开始不断地送水。
从五里路变成三里路,到底路程有没有变短呢?其实,从皇宫到那村庄还是同样的距离;只不过在名称上感觉五里路很远,三里路比较近,差别只在于名称的不同而已。
这个故事,说明了人常常被“名相”绑住。听到很多名相,就觉得惧怕;若名相比较简单,就能欢喜接受。在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只要我们能做得到的,都应尽力而为、赶快去做。对人不仅应表达出和气,互相赞叹的风度,更要有“付出而无所求”的心态;不要在乎它是复杂或是简单,只要我们做得到──做就对了!
我们处事,应该用简单的心去面对一切复杂的道理。若能用简单的心来接受,哪还有什么困难呢?菩萨道本来就很简单,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做?如果甘愿做、愿意做,就很简单,一点也都不复杂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