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感悟 》
第56節:本色於丹(代後記) (8)
於丹 Yu Dan
張越:對,世間肯定有一個正道存在,不管由誰來解釋,由誰來傳遞,但是"道"是存在的。
於丹:對。
張越:一個東西可以成為經典,必然有它可以穿越時空的價值。
於丹:就是因為它簡單樸素,微言大義,所以到任何時候都可以再去用你那種方式解釋它。經典的東西是什麽呢?其實就好比是白開水,我老覺得白開水是好東西。我們今天,你可喝的東西很多啊,喝酒,各式各樣的酒,喝下去,嘩地一下子燒起來了,覺得多過癮,比水好吧?咖啡,茶,要是衝泡一杯,滿屋子都是香的。各種果汁,乳酸飲料,碳酸飲料,什麽都好吧?但是,為什麽你還一定要喝水呢?因為水沒有添加劑,它最健康,它是人體最必須的東西。再說,各式各樣的飲料裏都有水,咖啡、茶沒有水能衝嗎?酒沒水行嗎?果汁沒水嗎?而且,你喝完什麽最後不都還得喝點水嗎?
水可以在咖啡中活着,可以在茶中活着,可以在果汁中活着,水無處不在,無處不需要。你說它不好嗎?同樣,你能說經典都過時了嗎?其實,有許多東西不過時,一直活在我們心裏,最樸素,最健康。在我看來,這就是經典的意義。
張越:這裏有一個你們傳媒係學生的紙條。他問,這一代年輕人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國學?
於丹:我覺得也不能說是哪一代人要怎麽面對經典。每一代人首先要面對的,不是國學,不是經典,而是每一代人和每一個人如何真誠對待自己的生命,這是一個永恆的命題。如果你對自己真誠,你就希望能夠把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鏈接起來。你可以不讀《論語》,你去讀西方的著作也可以,你去讀藝術也可以,你熱愛郊遊或者你熱愛收藏都可以,衹要你真誠面對自己的生命,你就會想辦法讓你的生命豐富起來的。這時,有些人也許會有機緣遇到國學,發現自己生命的根就在那裏,不過不遇到也沒關係。
我覺得,對於任何一代人來講,首先要真誠面對自己,而不要被外在的世界迷惑。現在的時代,外在的東西太多了。你看電視,一會兒覺得這個人的標準好,一會兒又覺得那個人提供了一個新的生活方式,那麽你究竟是成為你,還是成為他呢?有時候,在你做了N多個選擇之後,你唯獨沒有選擇成為你自己。國學是什麽呢?它應該是冷靜的,緘默的,帶着一種溫暖,你去認真讀懂了,它就是讓你成為你自己的東西。
坦率地說,我挺不喜歡叫什麽國學熱。我從2006年一講完就不喜歡什麽國學熱,但2007年太熱了,我到現在還是要說,我們不要把國學過分放大。我覺得,放大國學或者放大我本人這個符號,任何過分的放大都是其意義和價值的貶損。更好的方式是去真誠面對,就是它該怎麽樣就怎麽樣,國學不能救贖一切。一個人不到特定的時候,有些東西他就是讀了,心裏也沒感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孝敬之道(1) | 第2節:孝敬之道(2) | 第3節:孝敬之道(3) | 第4節:孝敬之道(4) | 第5節:孝敬之道(5) | 第6節:孝敬之道(6) | 第7節:孝敬之道(7) | 第8節:孝敬之道(8) | 第9節:孝敬之道(9) | 第10節:孝敬之道(10) | 第11節:孝敬之道(11) | 第12節:孝敬之道(12) | 第13節:孝敬之道(13) | 第14節:孝敬之道(14) | 第15節:智慧之道(1) | 第16節:智慧之道(2) | 第17節:智慧之道(3) | 第18節:智慧之道(4) | 第19節:智慧之道(5) | 第20節:智慧之道(6) | 第21節:智慧之道(7) | 第22節:智慧之道(8) | 第23節:智慧之道(9) | 第24節: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頁
|
|